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云芳:温暖的语言也是一种守护

来源:河北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 刘云芳  2020年06月04日06:27

这个庚子年未来之前,我跟许多人一样,对它充满了幻想。许多计划已久的事情,等着在这个春天落到实处。然而,这一切都被新冠肺炎的到来打乱了。甚至连创作计划也不得不中止,我无法再继续自己的创作。好多天里,我在空白的文档里写下一些字,又删掉。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对照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我明白,自己对这些日子发生的诸多事情,它们会动摇或者改变我对某些事物的看法,并在精神深处重新梳理、重新归纳、重新结出新的文字果实。

疫情爆发时,我正居于丈夫老家的村庄,新年的气息浓烈,但我们还是给所有亲戚打了电话,通知这个春节不拜年,并叮嘱他们多多保重。从此,我们将大门紧闭。有人来找也是隔着铁门喊话。而疫情之下,每个城市、村庄无不如此。那些繁华的大街小巷顿时变得空旷。全国人民足不出户,与病毒进行着抵抗。

每个夜晚,我的目光都粘在手机屏幕上,对各种数字充满了恐惧。那些数字已经超越了数字本身,它对应的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家庭。当时,我丈夫早已经奔赴工作岗位,而我与两个老人、两个孩子相互依靠。我感觉小院似乎正在成为孤岛,内心满是恐惧和焦虑……直到看到逆行者奔赴前线的身影,看到那些医护人员真诚按下的请命手印,以及各地自发送蔬菜、送抗疫物资的新闻……这些真实而温暖的人和事总能勾出我的泪水。这些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救助武汉,而他们所散发的光环却医治了重点疫区之外人们心灵深处的焦虑。无论是钟南山、李兰娟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还是那些默默无闻的90后大夫、护士,往日有关代际的评价和争论在此刻全部烟消云散,所有的力量都聚集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人民前所未有地团结互助。

都说这次疫情像一面魔镜,照出了善良、勇敢、慈悲的美德,也照出了某些我们不想看到的不那么光亮的人性与现象。而在今天,新冠肺炎依然在全球肆虐的情况下,这种感受表现得更为强烈。每一场降临人世的灾难,都是一场考验。在这场考验里,不同的人留下了不同的答卷,这些痕迹,历史和时光将永远铭记。

正月下旬,一场雪忽然降落在小院,那是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我忽然接到电话,说父亲病了,脑出血。在那个几乎人人禁足的时刻,父亲却住进了医院。当时,各村都已经封闭,我回家的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心里像熬油一样。半个月后,我才回到市区。我看到小区里社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岗,给大家测量体温。这些人体围成的安全栅栏,让人又感动又安心。

我做好准备,踏上归乡的旅途。先是打了一辆出租车去火车站,司机让我扫码登记,以备有问题了及时联系。复工之后,各行各业都在出行细节上做了安全考量。到了火车站,门口的工作人员穿着白色的防护服,我看不到他们的眼睛。拎着箱子进站,稀稀落落的人流让我感觉到一阵寒意,车站从未这样冷清,人与人都保持着安全的距离,我甚至有种“身在何方”的疑问和错觉。给家人打电话告别,他们叮嘱要如何小心,尽可能少吃东西,也要少上厕所,仿佛这也是一场逆行。这是在疫情包裹之下,属于我及我的家庭的一场灾难。

从千里之外归来,火车路过不同的城市和村庄,驶过平原、又穿过太行山脉,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村庄都有不同的人守护着。归来之前,我已经跟故乡的村委会取得联系,让村民不要来我家串门。中间,村委会领导还特地来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并且送来一箱方便面。这是疫情之下一种特有的关切,让我觉得,此时的我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半个月后,我去往医院陪护父亲。医院里到处都是戴着口罩的病人和家属。私下里,武汉的疫情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大家讨论某个大夫、某个护士,也讨论从武汉疫区传来的那些有着勒痕面孔的照片,以及医护人员在灾难之中的挺身付出。回到眼前,似乎医护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之间变得和谐、融洽。

后来,国内的疫情渐渐被控制住,那些外出打工的人也踏上了复工的旅程。村里很多老人还是时不时会来找我,他们向我询问有关疫情的新闻,也询问国外疫情的数据和状况。我翻出网上数据来,给他们念。有时候,他们会骂一句“该死的病毒!”那股子忧国忧民的淳朴劲儿让我感动。这场疫情,让我们感受到,谁也不是独立于世的个体,我,我们,村庄与村庄,城市与城市,我们的命运这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不可分割。

在病房里,我终于用电脑敲下一些文字,经历过这场疫情,我对待家庭的灾难也变得乐观了许多。我想,它至少改变了我对待生活与生命的态度。以前,我在家人面前极少表露自己的心迹,也因为方言土语里似乎并没有日常生活之外的语言系统。而这一次,我总会对着父亲和家人说,加油!我还会对父亲说,放心吧,我们全家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肯定会挺过这一关的。父亲欣慰地点头,眼里散发出潮润的光。那些日子里,我始终在寻找一种恰当的语言,希望它能燃起父亲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要真诚、温暖、要有光。后来一想,这念头竟然与写作不谋而合。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山里的小村庄格外安静,村里很多年轻人已经去往他乡复工。而我,有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未能见识一个真正的春天从枝头、从大地上一点点冒出来,风吹遍地垄、吹出微小的花朵,吹过树枝,吹出嫩芽和花朵。这些大地深处冒出来的语言常常让我感动。让我更加感动的是那些在灾难的土壤里冒出的良善和勇敢之花,必将盛放于大家的记忆深处,它将成为祖国大地上美丽的带着疼痛感的刺绣。

作者简介

刘云芳,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天涯》《散文》《散文选刊》《文艺报》《儿童文学》等。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孙犁文学奖、河北文艺贡献奖等奖项。已出版散文集《木头的信仰》,长篇童话《奔跑的树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