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既有奇思妙想,又敢于直面世界的复杂性 深圳儿童文学作家的情怀与温度

来源:深圳特区报 | 张锐  2020年06月02日09:00

1658年,在第一本幼儿百科知识大全《世界图解》中,作者写下这样一句话,“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因为儿童不是缩小了的成人。”阅读如友相伴终生,我们的孩子需要怎样的书籍?儿童文学的写作者应如何提笔,秉持怎样的信念与态度?儿童节的欢乐氛围仍在继续,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数位深圳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写作者、文学评论家,以探寻深圳儿童文学创作之风貌。

儿童文学应帮助孩子成长

在深圳,谈到儿童文学创作,吴依薇是一个近年常被提起的名字。

5月起,她的朋友圈总是定位在河池,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其下属东兰县有大量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吴依薇在这里的小学支教。这些天,她用手机记录着山里孩子们的求学故事。“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一件小事,它们就像一颗颗种子,落在我心里,说不定哪一天种子会发芽、长大,变成一部作品。”在目睹了山里娃求学的难处后,她在朋友圈写下感想:“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幸福,如果不能,至少要赋予受教育者对将来生活有选择的主动权。”

近年来,吴依薇在儿童文学领域崭露头角,推出了《校园里的奇葩部落》《升旗手》《第二十二张汇款单》等著作,作品曾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好童书100佳”等奖项,受到业内人士和小读者们的好评。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周思明评价其作品为“关注少年心灵成长、精神蜕变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立意深刻、悬念迭出”。

在作家身份之外,吴依薇是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责任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儿童文学的坚持。这样的坚持,得到了著名作家西篱的关注,在她看来,儿童文学的最大功能应体现在帮助孩子成长的方面,创作者的责任感必须得到强调——“作为教师,吴依薇对自己的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作为作家,她的作品是有情怀有温度的。”

作家要比小读者“聪明”,吴依薇了解孩子们阅读的兴奋点。“研究儿童的原生家庭,这对我写作帮助非常大。每次动笔写作,感觉是对教育工作的一次回顾、梳理和提升。教育和写作像左腿和右腿,同时带着我向前走。”吴依薇表示,自己积累了大量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资料,因为自己还肩负着引领和提升小读者阅读品位的责任。

童话同样敢于直面世界的复杂性

提起深圳作家陈诗哥的童话,评论家们常对其中惊艳的想象力与哲理性双双点赞。周思明称:“他的《童话之书》是一部奇书,以一部长篇童话来诠释童话理论,并在理论上有独到见解。”作为一名高产作家,陈诗哥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认为童话会朝着愈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儿童文学界流行着一种说法:儿童文学作家不是造就的,而是生就的,如果缺乏童心、童趣,无论写作者如何努力,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对此,陈诗哥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解读:“写儿童文学的目的,是要让自己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作为成年人的儿童文学作家,不能舍弃童年时代的原始思维,同时也不能放弃作为成年人的理性思维,两者融合,就可以让想象力变成有逻辑的‘胡思乱想’,当这些‘胡思乱想’变得有逻辑的时候,它就会升华为奇思妙想。”

当然,一部优秀的童话并非只容得下奇思妙想,作品有“哲理童话”之称的陈诗哥谈起自己喜欢的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的《我亲爱的甜橙树》,书中以洒脱的笔法展现沉重的生活,既引人落泪,又令人微笑。陈诗哥认为,写给儿童的作品不需美化苦难,也不必回避丑恶,“谁忽视世界的复杂性,他便是自欺欺人。但我们也不能以为,这种复杂性有多么可怕,会淹没一切。我觉得儿童文学有处理复杂世界的能力。”

最近,陈诗哥的长篇童话《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即将出版,他对自己擅长之处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在这些作品中,我希望能把思想性、故事性、儿童性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追寻儿童文学的最好面目。”

科幻或成深圳儿童文学创作新亮点

随着刘慈欣《三体》斩获雨果奖,科幻小说在中国火速升温,并迅速成为中小学生热衷阅读的文学体裁。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科幻作家吴岩认为,儿童科幻文学之所以需要被重视,是因为在向孩子们解释“爱”“挫折与成长”等主流话题之外,科幻文学在阐述生命观、死亡教育乃至展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他表示,儿童科幻文学因文本背景的开阔,会带给孩子们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科幻小说中,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往往会被放置于宇宙乃至更深远的空间、时间范围内进行展示,在那些发生在未来的故事中,主人公的追求,对于“死亡或永生”的选择,都将以一种疏离却又理性的方式,巧妙化解禁忌,破除恐惧感,启发孩子们思考这个复杂的世界和自己的成长。

即便科幻文学中引发人们想象好奇的元素有其相似性,吴岩仍然强调儿童科幻文学中应保有“儿童本位”的视角与手法,重视科学传播。今年,由吴岩牵头编制的中国首部青少年科幻教材《科学幻想——青少年想象力与科学创新培养教程》出版上市。该系列丛书按照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编排,其中不乏名家名篇,覆盖了从小学、初高中,乃至硕博各阶段阅读的篇目。

虽然儿童科幻读物有必要根据孩子的成长认知阶段进行筛选,但吴岩并不认同需要将孩子意识中的现实与想象世界划清界限,因为这并不利于下一代创造性的培养。人类为什么不能到太阳上去?为什么不能实现目前实现不了的目标?又有多少科幻文学中的想象如今成了真?吴岩说:“科幻作品要尽量让孩子们把现实和想象联系起来,如果一再设限,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人类的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记者了解到,在南科大,有着以吴岩、刘青松、刘洋等为代表的一批具备专业科学背景和儿童科幻文学写作经验的高产作家。其中,刘洋近年凭借《完美末日》《蜂巢》《火星孤儿》等作品获中国科幻引力奖、黄金时代奖、第十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长篇小说银奖、首届中国科幻电影原石奖等。今年下半年,吴岩也将推出自己的第三部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中国轨道号》,该作品是以科幻的形式将中国航天事业与自己的生活往事相结合,形成的一部新的虚构故事。展望未来,吴岩认为,深圳在科幻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有其优势和特点,科幻或将成为深圳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亮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