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 |   2020年05月25日15:12

本期出刊之际恰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78 周年,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特别策划了相关选题,既有对直接受《讲话》影响而产生的《白毛女》的版本变迁及影响研究,还有对“十七年”时期有关苏联“新浪潮”电影与国内修正主义的批判事件、中央文学研究所建立等论题的深入探讨,以为纪念。

本期特稿是洪子诚的《“修正主义”遇上“教条主义”——1963 年的苏联电影批判》。该文从苏联“新浪潮”电影与1960年代国内修正主义文艺批判的关联切入,通过基于问题的史料梳理,细致呈现了中国文艺界 1963 年“现代修正主义的艺术标本”批判过程、历史背景与外部影响。文章中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对“新浪潮”电影迥然不同的评价,以及中国文艺界对此或强烈或微妙的反应态度都显示出研究者对问题、史料把握的深厚功力——这些史料细节的选择、摘取,表现了超越批判事件本身的宏阔文学史视野与思想力度。

新诗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是在推翻古体诗歌韵律写法、另起炉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衍变至今的。本期的“新诗节奏研究”栏目讨论了新诗在节奏和韵律上的变化创新过程。其中,李章斌的文章从韵律形式的变化上发现公共意识形态的变化过程,显示了研究者敏锐的观察力。同时,文章对中外诗歌理论的熟稔也使得该文从诗歌现象研究中展现出良好的学理性与问题意识。

“六一”将近,本期组织了“儿童文学研究”栏目。王泉根的文章以宏阔视野对儿童文学新世纪20年发展进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扫描与观察;谭旭东的文章从儿童文学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学科建设、发展期待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颇为中肯的看法。

“莫言研究”栏目聚焦莫言新作及其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张晓琴、丛新强、宁明分别从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角度对其创作新质、精神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家作品研究”栏目,贺绍俊从《云中记》与《森林沉默》的生态书写出发,讨论生态文学写作,文章视野开阔,有独立的思考与见地。黄发有的文章以中正诚恳之态回顾赵德发小说创作历程,建立在理解与相知上的文本解读使得文章成为有温度的批评。

作为与文学关系密切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主要载体之一。本期“影视与话剧改编研究”栏目从人物塑造、类型模式、价值取向等多角度对几部重要作品进行了深入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