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西木:处处有真情,天天见变化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西木  2020年05月25日16:34

谈创作,我总是感到羞怯。谈工作、谈生活,我有很多话要说。

这次定点深入生活活动,在我心中可不止活动期间那几个月。从2016年2月我来到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永定镇云龙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至今,时间已经过去四年。

那以前,我从来没从事过“三农”相关工作,在家里收拾行李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未知工作的担忧和对陌生环境的想象。报到第一天,永仁县委、县政府和永仁县扶贫办、“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转走访”联席办召开了全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培训会议。一整天的培训,讲了扶贫政策、工作内容和生活注意事项,此外还宣读了对上一轮扶贫队员的表彰决定和对新一轮扶贫队员的任命决定。我听到自己被任命为云龙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精准扶贫政策,要求贫困人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即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在扶贫的同时,还要扶“智”和扶“志”,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活动。

培训会后,我与永定镇、云龙村委会和当地群众座谈,听取镇、村、组和村民代表介绍村里芒果产业发展现状,开始思考云龙村的芒果产业发展前景,并着手撰写调研报告。

驻村扶贫工作正式开始后,我多次到贫困户家中细致了解致贫原因,细化因户施策的贫困户帮扶方案。在走访、回访贫困户的过程中,一方面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积极宣传国家扶持政策,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七一建党节,对云龙村党总支的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开展慰问,并为村里全体党员讲党课。

脱贫需要产业。而发展产业,需要实实在在的市场主体。哲林芒果公司落户云龙村后,通过土地流转,原本闲置的荒山得到了重新利用,村民每年可以获得一定土地租金收益,还可以到基地工作增加收入。

哲林芒果公司负责人张一林对我说,他们正在打造总投资达80亿元、面积近40平方公里的晚熟芒果综合产业园,融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高端农业生态休闲旅游、通用机场开发为一体,打造晚熟芒果品牌。在海南种了20多年芒果的张一林对在永仁县发展芒果产业充满信心。

云龙村村民们都说,去芒果基地打工,公司从来不拖欠工钱;自己家里种芒果,公司还派技术员来指导;荒山租给公司,时间一到,土地流转金就打到账户上。“以前我们守着缺水的荒山发愁,现在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芒果林,日子越来越好了。”

云龙村开办了家电维修技能培训班,讲授农村家用电器安全使用知识和电视机、电磁炉、电饭煲、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一般故障维修技术。此外,村里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村民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宣讲,有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娱节目,村民们用舞蹈、歌曲、三句半等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挂包干部,我熟知挂包联系的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付云凯、李荣琼的家庭情况。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人,进入农户家里习惯三看,看农户家里大米、白面等粮食,看被子、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看家里的生活环境。一进门,看看家里的卫生、摆设,就能对这户人家的发展前景有个预判。有的人家,家里虽然没有多少值钱的家当,但是收拾得干净整洁,拿给他的各种单子仔细地收着,地上掉的纸片也拿起来摆好;问起家里的情况,孩子都送出去读书了。这样的人家,日子有盼头,会越过越好。而有的农户家里,连帮扶卡和户口册都找不到;家里乱得让客人无法落脚,客厅的电视机柜子上堆了厚厚一层灰尘,沙发巾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人,活的就是精气神。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让这样的家庭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如今我帮扶联系的付云凯、李荣琼两户人家都已经如期脱贫摘帽,日子越来越红火。

后来,我又被抽调到楚雄州扶贫办、楚雄州“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担任办公室宣传组长,负责采写、审核、编发州联席办的工作简报、专报;组织、联系、协调新闻单位、新闻媒体做好全州扶贫宣传工作;搭建州、县市、乡镇、村组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五级”沟通交流平台。

长年从事扶贫工作,我的感悟是扶贫虽然辛苦,但只要脚踏实地,处处见真情,天天有变化。随着时光推移,一条条公路修通,一幢幢小楼建起,一所所新建的学校升起了国旗,一个个偏僻山乡引来了投资,建成了新产业,村民收入大增,生活富足。

哲林芒果基地号称亚洲第一大连片种植的晚熟芒果基地,占地四万余亩,是永仁县产业培植的“大手笔”。登上基地的二层眺望台,云龙村的天空总是蓝得醉人,蓝天映衬下,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芒果树在随风摆动,蔚为壮观。芒果公司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土地流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能扶贫等方式,多方多策促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在云龙村的日子,我一天一天看着芒果树苗从小树长成大树,看到那些五年的成年芒果树开花、挂果、成熟、采摘。

第一次进村的时候,我背包里装着防晒霜、补水喷雾、护手霜、唇膏。进村入户的次数多了,我的包渐渐被入户调查表、政策宣传卡、孩子们喜欢的糖果玩具以及一些老年人常见病药物占满了空间。镜子里的那个我,一天天变黑了,变结实了。每天的心情,有时候是欢乐的,有时候是沉重的。不管怎么说,整个人精气神越来越好了。

关于扶贫题材,我手头所掌握的资料丰富而繁芜。怎样取舍素材,在作品中更好地呈现出来?我原计划就以云龙村为原型,讲述自己亲历的扶贫故事。可是,翻看近年的脱贫工作笔记,楚雄州“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经历,让我的思考扩大到了全州的扶贫工作。

作为扶贫人,有幸加入到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让自己的足音成为宏伟节拍中的一部分,是幸福的。我将尝试在更广阔的视域下书写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