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叶永烈老师与我们的两代编辑情

来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 蓝敏玉  2020年05月25日09:09

叶永烈老师与我的母亲和我,有着两代编辑情。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的母亲曹燕芳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同事们策划编辑了一套少年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她是这套丛书的主要编辑。那时,我国的科普创作力量很弱,在艰难曲折地物色作者、组稿遴选过程中,一位作者的通俗形象、生动有趣的文笔引起了我母亲的关注,最后,这位作者竟然一人完成了全套书三分之一之多的创作重任!这位年轻的作者就是叶永烈老师。

记得我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要我们写完作文后一定要反复修改,说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她对我说:“学习写作文,确实要经过反复修改的过程。学会了写作文,写作前做好充分准备,一稿成功,那才是本事!我认识一个人,他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是不用改的。”我感到非常惊讶,母亲又说,“由于他写文章不用怎么改,所以写作的速度特别快,比如他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他可以在火车上一路写,上海到了,他的文章也完成啦。”“这样的人会不会是神仙?”我问。“不是神仙。”母亲指着桌上的第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说,“他就是这套书的主要作者,他叫叶永烈。”于是,从母亲的口中,从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署名中,我认识了叶永烈老师。

当我进入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当编辑时,我萌发了一个愿望,就是想请叶老师允许我也做一次他的著作的责任编辑。在母亲的推荐下,我终于有了和叶老师见面的机会。尽管从第一次知道叶老师,到第一次和叶老师见面,期间跨越了三十多年,我对他的崇拜之情依然未减。

后来,叶老师在我社出版的两本书《飞天梦》《写给“小叶永烈”》,都由我当了责任编辑。其实,我向叶老师约稿的时候,他早已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创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先后给了我社这两本稿子。

《飞天梦》是以叶老师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一个侧面记录和赞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长历程。

《写给“小叶永烈”》是以老叶永烈和小叶永烈之间的对话形式来创作的,其中上篇的“科普写作入门”,谈到科普创作从“小儿科”说起、科普作者的修养、科普创作在下笔之前的准备、科普写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不可疏忽的问题等等。这是叶老师多年科普创作积累的经验,凝聚着他的大量心血和智慧结晶,他把这些经验详细介绍给读者,引领有志于科普创作的新作者能够少走弯路,脚踏实地地前行,这也是留给中国科普创作传承者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十多年里,我的母亲和我与叶老师不但延续着编辑与作者的良好工作关系,还一直保持着真诚的友谊,这份弥足珍贵的情谊,值得永远珍惜!

作者简介

蓝敏玉,原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曾任叶永烈著《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2003年出版)《写给"小叶永烈"》(2005年出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