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欧阳黔森: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能散发泥土的芬芳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0年05月23日11:20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

“作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要以工匠的精神面对每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所思所想,怎么可能写好脱贫攻坚题材的作品?”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关注的重要内容依然是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深入人心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有数据显示,2019年12月23日,贵州宣布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省累计实施搬迁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33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3.67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10090个。

脱贫攻坚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心声。去年一年,欧阳黔森有300多天都在扶贫区采访,了解当地脱贫情况。长期在外采访,他有一种很深的感受:精准扶贫深入人心。欧阳黔森说,精准扶贫涉及脱贫减贫,惠及广大百姓,帮助他们走上致富道路。在扶贫区采访期间,欧阳黔森看到很多可爱的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获得感、幸福感。这其实体现出扶贫工作的成效。”欧阳黔森说。

写完《报得三春晖》,欧阳黔森在创作谈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乌蒙山区深入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我目睹了精准扶贫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与他们促膝谈心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他们感恩共产党、热爱人民领袖的感情是真挚而纯朴的。在采访中,我与当地老百姓朝夕相处,对于他们这种感情,我感同身受。”

深入一线,打好脱贫攻坚战

欧阳黔森一直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学创作的圭臬。而“扎根人民”永远都是“深扎”,“扎”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他们在一起。正如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近两年来,欧阳黔森先后在《人民文学》发表《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三部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实践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宗旨。

谈到《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时,欧阳黔森说,这部作品关注的是乌蒙山区和武陵山片区接合部一个极度贫困的地方,讲述了花茂村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百姓富、生态美”的蜕变故事。创作前后,欧阳黔森曾十几次到花茂村采访,历时两年之久,跟当地的老百姓在一起,很熟悉他们的生活。欧阳黔森说,想写好脱贫攻坚的故事,就是要“眼见为实”,千万不要“道听途说”,坐在家里想写一部脱贫攻坚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作家必须要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跟老百姓在一起,记录、书写脱贫攻坚进程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作家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品就有可能跟老百姓在一起;作家脚上沾满泥土,作品才有可能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精准扶贫要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同时报告还指出了关于下一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对乡村振兴的关注也是欧阳黔森建议案的重要内容。欧阳黔森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讲得很充分了,提倡乡村振兴,进行乡村产业革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剩余劳动力,其实就是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做的就是维护脱贫的成果,避免返贫,而振兴乡村计划是维护脱贫成果最为稳定长久的举措。(中国作家网记者李英俊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