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儿童科普阅读: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婧璇    2020年05月22日14:27

原标题:开启星辰大海的征途

在儿童阅读书单中,科普科幻读物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们至今不会忘记童年阅读科幻作品时那种激动新奇的心情,不会忘记科普作品里对一个个小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不会忘记了解了小小奥秘后的满足与得意……正是这些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门,激发了孩子们对未来与未知的好奇与向往,满足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欲望,我们所仰望的星辰大海就在未来、在前方。

昔日经典 修订历久弥新

叶永烈的离世,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往日情怀,怀念他给我们带来的众多经典之作,也怀念读着他的作品长大的时光。

“叶老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老朋友,以书为缘,从1980年首次出版的《科学文艺》,到后来的《行走世界》《相约名人》,再到科学童话《“小溜溜”溜了》等,目前我们正在出版的《叶永烈少儿科幻精选集》(10册),包括‘小灵通漫游未来’系列和‘惊险科学幻想小说’系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幻编辑部副主任王卫英感慨地说,这些作品深受当时孩子们的喜爱,尤其是《小灵通漫游未来》,“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创造了当时科幻图书出版的奇迹,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便是其中之一。1979年,他在《少年科学》上发表了两篇科学小品、一篇科幻小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科幻文学创作之路。“这些作品都是经叶永烈老师帮忙推荐的。”吴岩回忆,自己的科幻之路,与叶永烈的影响和帮助有关。

在王卫英看来,叶永烈的作品之所以深受小读者们喜爱,在于他用科幻故事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勇气,“作品中所描绘的种种高科技,很多已成为现实生活,我们惊叹于他那超越时代、富有生活气息的天才想象”。

如今,叶永烈的作品依然受欢迎,多家出版社都有他的作品出版,不同版本的“小灵通”见诸于市便是一例。“如果说,201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品的28卷《叶永烈科普全集》是叶老所有科普创作的结集,那么,这套《叶永烈少儿科幻精选集》(10册)可谓是叶老科幻创作的最新结集,这是一套我们用心打磨的精品力作。”王卫英说。这套书由叶永烈亲自编选,从内文绘图到版式封面设计,都得到他的认可和赞许,“愿我们用此书表达对叶老的热爱、敬意和思念”。

1981年,叶永烈推出《科学家故事100个》,后来多次改版。2016年,叶永烈再度对该书进行体例调整,并作了仔细修改、补充,于2017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增订本增加了屠呦呦、霍金、乔布斯、比尔·盖茨等8个新故事。”该书责任编辑杨岚表示,增订本出版之后,《科学家故事100个》愈发畅销,出版3年时间,销量就达30多万册。

在杨岚看来,书中叶永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100多位著名科学家的经典故事,告诉孩子们科学家多么勤奋勇敢、多么持之以恒、多么刻苦钻研,“正是这种科学家的精神、这种榜样的力量鼓舞着孩子们,让他们成为这本书的忠实读者”。

今时新作 彰显中国特色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等,我国的科幻创作水平有了不小提升,如今科幻作家队伍越来越成规模,如刘慈欣、王晋康等深受读者喜爱。

以最近刚上市的“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作品为例,该丛书自4月底上市以来,目前已加印两次,印量10万套。据该书策划方、北京漫传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赟介绍,该系列丛书为10岁以上的漫画读者打造。“基于改编作品对原著内容的完整呈现,从一般读者的理解力来看,十三四岁以上的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漫画作品所承载和表达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

在李赟看来,漫画作品与生俱来的视觉呈现形式对青少年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构建的幻想世界和幻想元素大有裨益,这也使得刘慈欣科幻经典的阅读门槛显著降低。“想象一下,当我们的视线游走在‘刘慈欣科幻漫画系列’作品的线条与色彩中时,我们将与《流浪地球》中共赴比邻星的人们一同感受那个想象世界中的时代光影与人物风华。”李赟说。

一直以来,科幻作品都被视为“舶来品”。上市不久,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科幻中国系列”共7本,分别是《乔冬冬与手机侠》《古币之谜》《天香》《驯龙少年》《纳米悟空》《地下来客》《寻找飞行国》,恰恰展现出浓郁的、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7位作者都是少儿科幻作家中的佼佼者,可贵的是,他们着力于少儿科幻创作,有着自觉的少儿科幻创作意识和鲜明的创作立场。”王卫英说,“科幻中国系列”的作者们在追求科学与文学完美融合的同时,所融入的中国元素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中国气派。“正如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研究员李英所说,它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科幻盛宴’。”

在吴岩看来,科幻作品要能唤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以及探索的兴趣。谈及自己的短篇科幻小说集《引力的深渊》,吴岩表示:“这是我的少儿短篇小说集成,全书所涉及的话题可谓是天南地北,既有大自然探索,也有高科技创新。我希望孩子能够从书中发现,这个世界上除了课本上讲的那些被认为是现成的知识,更有很多弄不清甚至可以说存疑的问题。我觉得告诉孩子我们还有许多不知道,和告诉他们人类知道的一样重要。”

迄今为止,吴岩已出了两部长篇科幻小说。对于自己今年即将出版的《中国轨道号》,他很有信心,“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科幻的撰写方式,其实是我的一个回忆录,同时又是一部科幻作品,大家会看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体组合,期待大家能够喜欢它。”

激发兴趣 树立科学精神

如何看待科幻科普阅读?它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这些话题也值得深思与探讨。

“少年儿童知识缺乏,同时又对世界充满好奇,可以说是在一片白纸上描绘他们对世界、宇宙、历史、社会等的认知。”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主编拉兹表示,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完成认知体系构建之前,已经用想象力对生活中触及到的各种知识碎片进行了拼接,“这是他们世界观的第一次塑造,是影响终身的,所以这些‘拼图碎片’就尤为重要。科普和科幻既有科学知识,又有想象和创新,是他们构建世界观的宝贵素材,对他们整个人生形成科学、正确的知识体系和思考逻辑都极为重要。在这其中,科幻对孩子们尤其有吸引力,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科学、幻想、文学的多重魅力,能吸引他们主动走近科学,提高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开拓精神”。

对此,杨岚表示认同,“科幻科普作品确实含有大量知识性内容,阅读这类作品,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增加知识的宽度与深度,这都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失的养料。我认为,这些作品所带来的最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会影响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在王卫英看来,科幻作为科学与文学幻想结合的产物,不仅能触发人类的想象力,更带给人们强烈的科学启示,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激起人们对科学美的向往。“在某种程度上,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助力孩子张开科学想象的翅膀。”

吴岩曾写过专门著作论述科幻作品的意义。在《科幻文学论纲》《科幻六讲》等书中,他认为,科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现实,当下是一个科技改变现实的时代,科幻作品是文学作品里最能直接反映这个现象的文类;二是能够谋划未来,把很多未来提前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有所向往,甚至参与到规划未来之中;三是把一些我们可能会犯的错误展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提前遏制;四是能够给人以抚慰,在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能够帮我们缓解压力、走出痛苦。回忆自己当年的阅读感受,吴岩说:“完全就是无法抑制的热爱,科幻作品是给予我健康、成长并伴随我一生的精神食粮。”

让我们期待更多内容优秀、类型丰富、形式多元的少儿科幻作品,陪伴孩子们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