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交流会召开

来源:文艺报 | 康春华  2020年05月20日07:48

5月19日,“2020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创作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文艺报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家杂志社、民族文学杂志社、作家出版社共同承办。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出席并讲话。关仁山、王松、徐剑、侯健飞、丁晓平等5位作家现场参会,王宏甲、蒋巍、李春雷、艾平、徐锦庚、潘小平、任林举、哲夫、吴克敬、丁燕、许晨、赵康林、次仁罗布、罗伟章、秦岭、郑彦英、高凯等17位作家在线参会。《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李敬泽在讲话中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对历史的庄严承诺,是中国人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广大作家以贴近现实的创作来见证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高昂热情。面对时代巨变,作家们要关注人,要写出人的精神。从创作工程目前的创作实绩来看,作家们深入扶贫地区,扎根于人民之中,对人民群众充满着深切的感情。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大乡村的社会变革、精神洗礼,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人的成长。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时代新人,他们身上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在创作中要着力敏锐地捕捉和表现这些持久性的、面向未来的新因素新气象,以宽广的历史视野与人类视野,写出当下时代的巨变,创作出新时代的“创业史”。

王松认为,脱贫攻坚题材的采访创作,是一次走向真实深处的旅程,具有许多全新的感受。他表示,真实把握、深入思考才能赋予报告文学力量。对江西赣州的实地走访,让他看到当地扶贫模式的有效性。他想在这种模式之下,寻找缝隙中的人性闪光点,思考如何激发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

王宏甲说,脱贫攻坚是人类文明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全国上下一盘棋,致力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农民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主体,如何加强组织和领导,把零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是改变贫穷的必由之路。身为作家,要忠实记录脱贫攻坚的伟业,全景式展现脱贫攻坚的成就与感人故事。

潘小平谈到,到安徽金寨采访,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现场、来自现实的巨大冲击力。她捕捉到当地贫困家庭的生活细节的变迁,以及人们的精气神的变化。她依托实地采访,在作品中写出一种在场感,同时也在报告文学之中放入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写出一种真实、坚硬、有力的思想力量。

秦岭已完成《高高的元古堆》的创作。他说,甘肃定西的元古堆村海拔高,偏僻而穷困,而该村在2018年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之一,又显示出蝶变意义之“深”。他以元古堆为轴心,由点及面考察了周边十余个县市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先后采访100余人,在作品中呈现该地区脱贫攻坚的真实面貌。

郑彦英对脱贫攻坚题材的写作从河南兰考的两棵泡桐树开始。他从“焦桐”和“习桐”说起,记录了兰考从“灰头土脸”到“阳光灿烂”的转换过程,以及这背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郑彦英重点关注了脱贫攻坚事业中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惠民政策与措施。

关仁山讲述河北阜平的扶贫故事,认为作家要走进生活的深处,观察细节,写出扶贫工作的重要成果,反映人民群众的精神变化。徐剑表示,要倾情书写西藏这块土地上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如何讲述脱贫故事,挖掘典型人物的意蕴,寻找人性的多样性,这是作家的责任,也是挑战。高凯说,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作家,想写出甘肃临潭“与贫困拔河,拔出穷根”的故事,不仅与物质贫困作斗争,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扶贫摆脱精神贫困。

施战军、梁鸿鹰、石一宁、程绍武先后发言,介绍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的刊发和报道情况,并对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质量提出了建议。他们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作家创作进展,及时刊发作品,加强宣传报道。希望作家们进一步潜心创作,刻画人物,打磨语言,以精品力作为决胜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中国作协于2019年9月组织了“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遴选25位作家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深入采访全国多个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地区,力求全面、精准、生动地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与成就,讲述新时代中国扶贫攻坚故事。据了解,大多数作家已经完成创作,处于出版阶段,数十篇创作谈、采访和作品片段已在全国多家报刊上发表。此次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将于6月底完稿,10月份完成出版,在2020年底全部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