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以文学的视角回望三线建设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孙学丽  2020年05月18日12:07

辽宁省大连市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是对口帮扶——即东西部协作城市。多年来,大连从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对六盘水进行对口帮扶,累计投资超过20亿元。2018年我受大连市中山区委宣传部的委托,作为文艺志愿者到六盘水市水城县文化馆从事了一个多月的文化帮扶工作,举办文学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指导文学爱好者的创作。

在六盘水期间,我参观了位于六盘水古镇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那段历史吸引了我。在此期间,我认识了许多三线建设者和他们的后代,进一步了解了大三线建设的历史。我被宏大的三线建设所震撼,被三线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开始构思创作关于三线建设的作品。

2019年5月,我的长篇报告文学选题《大三线峥嵘岁月》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度重点深入生活作品,深入生活的地点在六盘水的水城县、钟山区和六枝特区。

去年7月1日,我从大连开车前往六盘水,试着体会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人们奔赴三线时,千里跋涉征途上的心境。到达的第二天,我就跟着水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们一起到几十公里外的杨梅乡,参加六盘水市扶贫攻坚动员大会,2019年年底前水城县要实现全县脱贫。

按照定点生活的计划,我开始了全面采访工作。我以六盘水为基地,先后到贵阳、清镇、盘州、遵义、六枝、水城、钟山区等地采访,深入到三线建设者曾经战斗过的老屋基、汪家寨、水钢、观音山等矿区和贵州煤田142队、盘江化工等单位调研,到梅花山、老电厂等地考察,全面了解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历史。我先后采访70多名三线建设者、三线建设者后代以及了解和熟悉三线建设的相关人员;又到六盘水市和水城县档案馆、图书馆等地查阅资料,为作品创作做了充分准备。

“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因国家战略需要,中央在四川、贵州等“三线”地区展开规模宏大的军事和工业建设,六盘水做作为给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的煤炭基地,在国家战略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大西南和贵州省三线建设的重镇。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也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徙。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来自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八个省区的几百万工人、千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的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打起背包,告别家乡和亲人,跋山涉水,搬迁工厂,车轮滚滚奔赴祖国大后方,参加规模浩大的三线建设。其中,到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的就有十几万人之多,其中从东北三省和大连等地来支援三线建设的人数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为六盘水的三线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说,六盘水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经过50多年的奋斗,今天的六盘水享誉着西南煤海、乌蒙钢城、铁路枢纽、能源基地、中国凉都、国家地质公园等等诸多美誉,三线建设不仅初步形成了我国安全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六盘水这个曾经只有几万人口的荒凉之地,成为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

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三线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

饮水思源,我们不应该忘记三线建设,不应该忘记三线精神!

我在六盘水定点深入生活两个月,2019年10月又三进六盘水补充采访。返回大连后,我在抓紧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大三线峥嵘岁月》,计划于2021年之前出版,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个人简介:

孙学丽,笔名鹤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4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任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长篇报告文学《大三线峥嵘岁月》入选2019年度重点深入生活项目,

曾获剑门关文学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出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他时光》《娜样红》,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中短篇小说《土豆在飞翔》,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融入生命的味道》等多部集。作品曾入选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时代楷模重点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