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西农村供销合作社运营模式考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秀琴  2020年05月11日12:05

我用整整一年时间,将山西30多个乡村供销改革试点中走访了近一半。

走访的初衷,是书写供销社从诞生起,在年轻共和国的物资积累以及城乡经济联动发展中,如何创造并一路发扬“扁担精神”“推车精神”和“箩筐精神”。如今这部作品已基本定稿。

为了探究当下供销合作社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情况,我走访了多位农户:闫某,1964年出生于山西省某县闫家社,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可又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时刻想着“折腾”。他曾长年在供销社工作,算得上是一个“老供销”了,兼做收购、加工和推销的生意,如玉米、辣椒等。后来供销社自上而下转型搞承包,他就承包了村里的供销社,主要销售农资,包括肥料、种籽、农药、地膜等。大约在1997年,供销社进行转贷经营,把贷款全部由供销社转到个人头上,也就是说,转为个体经营性质。他就揽下了,一直到今天。

闫某告诉我,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村子不大,人口大约1500多人,人均土地2亩,但地理位置比较特别,在文水、平遥、介休、汾阳四县(市)交界处。连着四县(市)地界,也意味着这里离各个县城都比较远,人们平日里购买日常用品、农资化肥,去县城不方便。在村里搞好一个供销社,货物齐全些,服务态度好些,生意应该不差。他当年抱着这样的想法承包了供销社。现在,他生意做得着实不小,不仅有村里人照顾生意,还有汾阳、文水、平遥、介休等地的客户找他,有四五千万元资产。

闫某对供销社发展的历史如数家珍。按照他的理解,从计划经济慢慢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型,每个改革阶段,农村供销合作社都是在阵痛中发展,是艰难的,也是必要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遍地开花的小商品经济“船小好调头”,而供销社还被计划经济捆绑着,想动不能动,供销社里的一些东西,价格比外面的高很多,没人要;眼看保质期到了,想降价处理,供销人员又不能擅自做主,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商品变霉发臭,最后扔掉,造成了很大浪费。这种情况下,原来红红火火的供销社连看亏损,工资都发不起,最好分流解散。

可以说,整个供销系统,包括商业系统被市场经济冲击得稀哩哗啦,冰消融散。有人茫然不知所措。也有脑筋好的下海折腾去了。经历了这些,让他明白不能等靠要,要拚搏、要奋斗,奋斗得来的果子是香甜的,是任何人抢不走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了转贷经营、个人承包。话说回来,供销系统虽然很大冲击,但还不能彻底消失,例如战时物资调配等还需要它。所以,国家在2013年,对供销系统采取了非常明确的策略,那就是稳住县级,力保乡级,放开村级。

这里多多少少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在这个基础上,又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都是农民自觉自愿加入一个团体进行合作。这一形式比较灵活,10户、20户、100户都行,都是按照股份制形式参与。一桩生意完了以后,大家就分开了。

闫某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也罢,都是立足三农,为农村、农民、农业三农服务的。反过来说,如果农民不喜欢、不接受某一种合作形式,那就说明它是不合理的。”

他介绍说,目前这一运营模式和开展的项目是多方面的,如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储备、收账、出口等。就农作物种植而言,现在农村土地越来越少,留守劳力也越来越少,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发展得好的肥料生产厂家都会为农民考虑得十分周全,在提供肥料的同时,也配备了测土仪、农药化验器等,还经常派农业技术员来指导帮助农民如何合理使用农资。他和云南的云天化、山东的氮肥厂都有多年合作,厂家服务很到位,而不像过去只销售化肥,现在的运营模式是链条式的,一条龙服务,做不到这一点的厂家会失去市场。

采集土地标本后,经过土测,需要用什么肥料,化肥厂家就会给出一个配比的具体方案;同时厂家操控着核心技术,通过监控,盯着化肥经销商配比例。一点假都做不得,把这块土地需要的化肥送到农民手里。品质保障,这便是农民眼中的实惠,也是厂家在市场中能走下去的关键。

最后,我们还谈起了农村的“空村”现象,现在好多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后,农村以老人儿童留守为主。多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越来越不想回来,想让子孙后代都留在城市里。所有,有些老乡一年到头都不回来,电话里告诉闫某要种什么,他便种上,再负责打理,服务费成本,对方在手机上转红包给他。

从供销社的演变,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再到“空村”现象,都值得我们深思,接下来我将继续行走并思索。

作者简介

王秀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电影家协会编剧委员会委员,创作小说、纪实、剧本四百余万字,作品见于《中国作家》《满族文学》《当代小说》《延安文学》《西部》《黄河》《野草》等。主要长篇有:《天地公心》《大清镖师》《真水无香》《王文素传》《帝国的忧伤》、小说集《婚驮》等八部;另有影视文学剧本多部。山西文学院签约作家,首届“三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