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通天之路:李白传》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哈金  2020年04月30日08:02

《通天之路:李白传》

作者:哈金 著,汤秋妍 译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2-01

ISBN:9787530219973

定价:45.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从李白富于传奇色彩的身世讲起,童年入蜀、青年出蜀,两次婚姻,李杜友谊,壮年干谒,老年流放,客死他乡……既写出了天才成长过程中的浪漫与挥洒,又写出李白一生的种种挫折与苦恼,尤其是在饱览祖国名山盛景的同时,又在功名梦想与求仙情怀之间经历着内心的徘徊与撕扯……叙述如金线串珠,将李白的不朽诗篇穿成一串璀璨的珠链,加上著者结合唐代历史、李白名篇对其经历与情感展开的推演想象,使得诗作与传主形象交相辉映,产生奇妙的阅读快乐。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博采众长,对待史实态度严谨,对诗歌的阐释又别有洞天,充分体现了一位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的景仰和倾慕,也体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文化的眷恋和挥之不去的乡愁。译文流利畅达,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作者哈金,一九五六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州。一九九三年于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获得英美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现为波士顿大学讲席教授,主要教授小说创作和迁徙文学。1990年开始用英语写作,至今在美国出版了四部诗集,四部短篇小说集,八部长篇小说,和一部论文集。作品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长篇小说《放歌》将由神殿出版社出版。

译者汤秋妍,现任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系中文讲师。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夏威夷大学。已在不同华语期刊发表译作、译著若干。

精彩书评

哈金更从李白看到了一种时代精神的投射。大唐盛世无比繁华,彷彿承诺无限可能。

——搜狐新闻

哈金是“继林语堂之后,在美国广有影响的华语作家”,也是同时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华裔作家。这部新著,呈现了诗人李白的生命轨迹,对唐诗、唐史、唐朝社会所持有的独特的跨文化视角和合理想象,使该作从诸多李白传记中脱颖而出。

——《北京文学》

目 录

序001

一出身001

二离家022

三还乡041

四离蜀050

五放浪061

六婚姻076

七婚姻生活087

八在京城098

九离京116

十在北方126

十一在南方135

十二移家东鲁151

十三女人们161

十四再次入京175

十五参政191

十六两位巨星的相遇202

十七过渡期210

十八再次出发223

十九第二次婚姻237

二十在东北边境245

二十一南迁256

二十二不速之客270

二十三战火离乱278

二十四入狱289

二十五幻灭及结局300

二十六之后315

主要参考书目321

写作与生存(代后记)323

序 言

他有好多名字。在西方,他是Li Po,他大多数翻译成英文的诗歌都署这个名字,有时也拼写成Li Bo。在中国,李白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他一生中(七〇一年—七六二年)还有其他几个名号——李太白、青莲居士、李十二。李十二是家庭昵称,因为李白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十二,他的亲朋好友和同代诗人偶尔会这么称呼他——有人甚至为他写诗就题名为“寄李十二”。李白在世时,诗名就已远扬,欣赏他的人称他为“谪仙”。他去世后的一千两百多年中,人们也尊称他为“诗仙”。因他爱酒、常醉酒,又有“酒仙”之称。至今仍常听说李白的现代崇拜者们沿着诗人昔日浪迹的路线也游历数百公里,像是一种对艺术家的朝圣之旅。当代不少酒类饮品以李白的名字命名,甚至很多其他产品也打着诗人的名号,旅馆客栈、餐厅食府、寺庙,甚至工厂企业的招牌上,都可能赫然出现“李白”这两个字。

在英文中,除了“Li Po”外,他还有过另外两个名字,Li T’ai Po和Rihaku。前者是他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李太白的音译。后者是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在《华夏集》(Cathay,他的中国古诗翻译集)中对李白的称呼。这是因为美国学者厄尼斯特·芬纳罗萨(Ernest Fenollosa)在日本学习时,笔记中有从日文翻译成英文的中国古诗,庞德从这些笔记中整理出《华夏集》。庞德对李白《长干行》的较为自由的翻译,被收入很多教科书和诗文选集中,成为现代英文诗歌的杰作。它也成为庞德的代表作之一——如果不是他最知名的一首的话。接下来,为了保持本书的一致性,我们将一直使用“Li Bai(李白)”这个名字。

关于李白的死有几种说法。在他去世后的数百年中,有人认为他已成仙,根本没死,不时有人声称自己遇见过他。(1) 学界对李白去世的日期和原因确实也没有定论。七六四年一月,刚即位的唐代宗以左拾遗一职宣李白入朝。左拾遗是一种朝廷谏官,虽无实权,但负责指出皇帝的疏漏,这对当时任何一位正直有担当的文人来说,这一任命都体现了皇帝对他极大的欣赏和信任,应该感到圣恩浩荡——对李白来说,也是部分恢复了他在朝廷上曾经有过的光荣尊贵。那时李白应该住在安徽当涂,但圣旨到达时,当地官员却四处寻之不见。过几日才弄清李白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至于去世具体日期和死亡原因,似乎无人知晓。因此,尽管李白生前颇具盛名,离世时却悄无声息。我们只能说李白于七六二年左右去世。

然而,对李白的崇拜者们来说,如此无名的死亡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猜测原因、编造故事,要么符合李白一贯的浪漫诗人形象,要么听起来像他动荡人生的合理结局。一说,他死于醉酒——他的确终生嗜酒。又有人说,他得了慢性脓胸症,最后胸肺化脓穿孔而死。皮日休(八三八年—八八三年)在其《七爱诗》中首次提到李白的肺部疾病:“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在李白暮年,贫穷与酗酒确可使他肺部病情恶化。这些说法虽无实据,倒还可信。第三个版本就离奇了:在这个故事中,李白泛舟河上,喝得酩酊大醉,开始追逐水面上的月亮。为了捉住那不断晃荡的圆形倒影,竟一头栽进水里淹死了。

这一场景有些许自杀的意味,故事也过于浪漫凄美,令人难以相信。但大众喜欢这个版本——因为李白确实热爱月亮,就像他诗歌中一再表现出的那样。李白从小对月亮就很向往。他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大量使用月亮意象的第一人,他不断赞美月亮的高洁、纯粹与永恒。他想象月亮是一方神仙居住的祥瑞净土,到处是神兽仙草和仙人们的私人宠物。中国古代信仰不太分离神性与人性,人们想象中的天堂似乎只是人间的升级版:风景、建筑、人物都类似,只是更神奇。任何人只要修炼得当,并假以时日与诚心,最后都可能得道成仙——中国很多庙宇里至今都供奉着这些地方神祇。他们本属人间,后来成为不朽,升到了天上,拥有神奇的法力,有点像西方的超人。

李白诗歌中的月亮也与家和故土有关:无论一个人身处何处,月亮都恒久不变、一视同仁地照耀众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因此,李白扑向水中之月,也符合他毕生的愿望,似乎成全了其得道成仙的梦想。李白的某些同代人认为他前世是一颗星,则回归水中月,李白也如同回到了他原本所属的仙界。十一世纪《新唐书》中那篇简短的《李白传》中写道:“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长庚星也叫太白,所以李白的字是太白。

李白的崇拜者们对这个被月光照耀的死亡故事津津乐道。尽管他们知道这可能不是真的,但几百年来,他们在自己的诗文中不断地描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至今仍有李白的欣赏者相信这个传说。一位当代学者写道,李白“跨在一条鲸鱼背上随波逐流去了……”。(2) 这个朝向天空的飞升对绝望、醉酒的诗人来说,也许正是他最后的渴望,如此李白终于可以回归他所来自的仙界。这种浪漫化倾向显示了学术界李白研究的一个特征,即不少结论是来源于故事和传说。因为人们希望李白生也不凡,死也不俗,所以将他扑月的传说一直保留了下来。

然而,不管人们在想象的世界中多么神化李白,当诗人还在世,并被判处流放时,一个清晰的声音还是相对准确地描述了李白的一生。他忠实的朋友杜甫在《梦李白》中如此感叹道: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序言注释:

1.见李长之《李白传》,第一百九十九页。

2.安旗:《李白纵横探》,陕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第七十七页。事实上,李白骑鲸归月仙逝的传说历史悠久。北宋的郭祥正在他的诗《采石渡》中写道:“骑鲸捉月去不返,空余绿草翰林墓。”金代李俊民在其《李太白图》中写道:“谪在人间凡几年,诗中豪杰酒中仙。不因采石江头月,那得骑鲸去上天。”当代学者对李白之死的浪漫化算是对这一悠久传说的承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