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2020年第3期简介及目录
张炜
童年——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一
P004
张炜的重要,不仅因其量大、质高,还在于他建构出了穿越时空的古船、绵延不绝的高原,更在于他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思考者。这一次,他用沉实、精准、朴素之言,他通过对八个文学关键词的阐释,探寻那些与创作隐秘相关的因素。本刊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刊出这系列文章。本期关键词是“童年”,这个平常的词语背后,张炜看到繁盛的可能性,古今中外诸多作家的童年期,决定了其终将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李修文
偷路回故乡(外一篇)
P027
他在变。《山河袈裟》和《致江东父老》里,他更多为生民立碑,一个个应该痛哭也在痛哭之人,在他笔下显现;而此新作里,他的视线移向古诗词,接通个人的精神滋养、文学来路。他在守。以往他的作品中,无论书写对象为谁,文字皆洋溢着古典文学的雅正之风;在此新作里,他逆流而上,带我们理清其心灵脉络——读者可“偷”文学之路,靠近他。
杨庆祥 徐则臣
王十月 马笑泉
“2010—2019:我和我的十年”回顾小辑
P047
本刊2010年曾邀请十余位作家、评论家,讨论其新世纪最初十年的经验与感受;转眼十年又过,本刊重新找到当年的部分作者,让他们回顾近十年的时代经验。延续的思考,流淌出个人的心灵巨变。杨庆祥以第三人称的抽离旁观,对自己十年来的精神成长和文化反思,做了不无沉重又饱含深情的回顾,他以“黄金时代”为自己的这十年命名;徐则臣的十年,则是被《耶路撒冷》《北上》《王城如海》等作品切割的十年,一部部作品的倔强生长,含蕴着他的所有体温;王十月在这十年,完成了从民工到体制内身份的转变,这向上走的历程里,有着他的疑惑、自省和悲戚;马笑泉以汽车手机等物质之更迭、以亲历的媒体工作之流变等,梳理了个人的精神成长。
梁鸿
迷失
P098
《迷失》里,迷失的对象有多层,既是回寻而未得的记忆迷失,又是多年前在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二选一的迷失,还是一个女性在面对这些选择时的身份迷失和自我谴责。当从主人公笔下挣脱而出的虚构人物,跟随她一起返家,所有的记忆光怪陆离的时候,以非虚构见长的梁鸿,唤醒了虚构的深沉力道。长篇小说《四象》里,梁鸿的讲述方式为之一变,这变化延续到了短篇小说《迷失》之中,那就是:以荒诞写现实,以虚构抵达真切,以选择的迷失寻得精神的确证。
伊格言 杨怡芬 蒋 浩
“岛屿写作”小说专辑
P126
影响写作的因素有很多,地域亦是一个。西北作家、中原作家深受农耕传统的影响,笔下多呈现出土地的苍茫、质朴与浑厚;江南的作家里,自然就带有某种华丽、精致与柔美。本小辑组织了三位在岛屿上成长、生活的作家,想在对比映照中,观察出某种独属于岛屿写作的特征。数年前,曾有几位导演以《他们在岛屿上写作》为总题,拍摄了林海音、余光中、周梦蝶、郑愁予等作家的写作生平,但这系列纪录片里,影响这代作家的,除了“岛屿”,还有他们所经历的历史。本小辑三位作者,则都是七○后,他们身处四面环水的岛屿,或许并不容易说出个人与岛的直接关系,可岛屿的隔绝性、孤独感,又往往渗透在文字之中。来自台湾岛的伊格言,在《再说一次我爱你》里,面对的是一个艰难选择,母亲致力于研究人与鲸鱼的沟通,却忽略了和儿子、和身边人最基本的交流,当母亲最后失去人类语言,只能用鲸的言语对儿子表达爱意的时候,这个充满未来感的故事,变得如此亲切与动人。舟山岛的杨怡芬,则回顾了爷爷如何走出小岛、跑船谋生,卷入二十世纪的中国史甚至是世界史的旧事,最后他终老美国,和孤岛故土,终难再见;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互相交织,让人唏嘘。海南岛的蒋浩,在《唯一者或所有物》中,以飞散的思绪,让一个中年人在海潮声中缓缓现形,情节被意识压制,事件臣服于心事,遥接伍尔夫、普鲁斯特的余脉。这三篇小说里,作者们总是面对着莫测的大海和世界,身处孤岛的他们,一直在寻求沟通、追回历史、找到自我。
目录
作家立场
004 张 炜 童年——文学的八个关键词之一
027 李修文 偷路入故乡(外一篇)
036 陆春祥 天留下了敦煌
“2010—2019:我和我的十年”回顾小辑
047 杨庆祥 “黄金时代”备忘录(2008—2019)
055 徐则臣 我的文学十年
063 王十月 我的无物之阵
067 马笑泉 如此而已
品思录
075 陆 源 写作者手记
080 陈崇正 德国漫记与出版忧思录
084 成复旺 追忆黄保真先生
特稿
087 赵 瑜 二胎纪事
小说
098 梁 鸿 迷失
108 李 浩 雄鹰乌烛顿——一位母亲的漫记
119 黄德海 结驷千乘
“岛屿写作”小说专辑
126 伊格言 再说一次我爱你
136 杨怡芬 棕榈花
157 蒋 浩 唯一者或所有物
散文
161 王 选 缝隙(外一题)
166 陈峻峰 虚拟之乡
民间语文
175 陈 朴 跑车手记(2017)
184 简 非 装电话手记(1991)
研究与批评
190 刘复生 罗 岗 倪文尖 毛 尖
李云雷 吴晓东 霍 艳 当代文学的思想性问题
环球笔记
206 昆德拉的“主编式全知视角”/《1984》出版50周年/日本印刷工人在二战期间的斗争/重返1950年代初期的“反对细菌战”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