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3期|左中美:国旗升起的村庄(节选)

来源:《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3期 | 左中美  2020年04月27日07:37

芒市·出冬瓜村老寨

车子进了村口,在一处路旁停了下来,知是到了目的地。下得车来,见村中簇簇人家,田树掩映,一面面五星红旗升挂在人家的屋头院前,迎风飘动。看到此情此景,内心中便有一种感动无言升起,确切这遥远边地上的德昂族村庄,正是血肉相依的吾国吾土。

随着向导转了一回这古老的德昂族村庄,回到离停车处不远的路侧一方院子里,但见院中地上,数支米把长的鲜绿竹筒煨在席地而燃的火塘旁,竹筒的下脚插在火塘一侧,原本碧绿的竹色已被火温烤出淡淡的黄褐,上身则斜倚在一旁摞了两层的空心砖上,有细微的水汽,自削成马蹄形斜面的筒口缓缓升起。

见客人到来,主人家拿出早已备好的许多茶杯,自火塘旁端起竹筒,一一给客人们斟在杯里——原来这竹筒里煨着的,是德昂人家特有的酸茶。除了煮涨的酸茶,院中桌上又备了各种水果瓜子飨客。喝着热茶,吃着瓜果,享着满院清亮的阳光,一时便有了归家之感。院子里阳光满布,临路的一排篱杆下,一株素馨花和一挂炮仗花开出了篱墙。

这是滇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的出冬瓜村老寨,是德宏州与缅甸接壤的503公里国境线上的众多古村落之一。院主赵腊退是个土生土长的德昂汉子。2009年,赵腊退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回家后,借助家里庭院宽敞、又有奇特山石的优势开起了农家乐,经营德昂族传统特色美食。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地方上引进资金保护和修复德昂族传统古村落,开展民族文化旅游。2018年底,出冬瓜村老寨第一家由德昂族吊脚楼民居加固改造而成的旅游民宿“上上居”开业迎客,赵腊退以家在近旁的便利和他经营农家乐多年的经验为优势,成为“上上居”的经营管理者。赵腊退这样解释“上上居”的含义:一来,三台山德昂族乡有三个台阶,进山须一个一个台阶上来;二来,世人皆乐上登高,步步高升,故取名为“上上居”,以寓吉祥。“上上居”位在村中高处,登楼凭栏,前可远眺芒市,近可静观村景,看村中木楼座座,菜畦青青。屋内房间陈设,除了配备酒店客栈的标准化设施,更有种种德昂民族文化的摆装饰,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叶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叶的精灵化出/金闪闪的太阳/是茶果的光芒/银灿灿的月亮/是茶花在开放/数不清的满天星星/是茶叶眨眼闪金光/洁白的云彩/是茶树的披纱飘散/璀璨的晚霞/是茶树的华丽衣裳/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留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德昂族是居住在云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与今天佤族、布朗族等多个民族同为汉晋时期云南境内百濮人的后裔,也是较早开发云南西南部的古老民族之一。目前全国共有德昂族人口2万略余,主要分布在滇西的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德宏州芒市的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德昂族创世神话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史诗以优美的词句、复杂的情节、严密的结构、恢宏的场面,描述了德昂族起源于茶树的创世过程,提出了德昂族是茶树的子孙,为各民族创世传说中所独有。2008年6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申报的“达古达楞格莱标”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三台山乡德昂族文化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文化博物馆,里面的珍贵实物、图片加文字资料,生动讲述了德昂族的悠久历史,多彩习俗和独特文化。

德昂族崇拜茶、热爱茶,有着悠久的茶礼仪、茶习俗,被誉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农”。茶在德昂族的文化中,代表着诚实、信任、亲睦、美好。在德昂人家,提亲、求助、致歉、请客,无不以茶为礼。制酸茶是德昂族的一项传统制茶技艺,它以当地原生态大叶种茶叶做原料,经清洗、蒸茶、揉茶之后,将揉好的茶叶放入竹筒内压实,用芭蕉叶子密封后埋入地下进行发酵,历两个月左右而成。为方便储存,发酵好的酸茶需制形晒干,待饮用时,再按需取用煨煮。“汤色金黄透亮,嗅之微酸,喝之轻柔爽口,回味甘甜,余韵悠长。有解暑生津、提神醒脑、清咽健脾、祛风除湿、抗衰养颜等功效。”在院子檐下的小木桌上,有牛皮纸袋包装的“达古达楞德昂酸茶”供客人选购,上面这样介绍德昂酸茶的效用。“达古达楞”,德昂语意为“阿公阿祖传下来的”,袋子下角上的厂址有点长:“中国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老寨”,联系人正是赵腊退。

在这个仲春的晴日,乘着明朗的阳光,在这方院子的靠东一侧,正晒了许多切成三四厘米见方的小方块的酸茶饼,茶饼一行一行整齐地摊晒在干净的竹席笆上,席笆底下支以高脚凳或是漏洞竹篮,使之利于通风。另有两扇垫了芭蕉叶子的簸箕里,摊晒的是抟成直径十厘米左右的薄圆形茶饼,看上去比切成方块的茶饼要更黑而鲜湿,看得出是才刚做成不久。院子里一干客人品茶、拍照、聊天,而家里穿着一身德昂族传统服饰的奶奶却并不在意,一手里抱着小孙孙,站在席笆之间细细翻晒茶饼,怀中四五岁的小孙孙,身上亦穿着领角缝缀了彩色缨穗的德昂衣裳。祖孙和乐,日月静美。

与赵腊退的发展路子不同,出冬瓜村卢姐萨村民小组的光荣脱贫户李二杰走的则是种养之路。2007年,李二杰刚刚分家,一家四口从出冬瓜老寨搬迁至卢姐萨小组。起家立灶不易,一家人刚开始的时候住在用空心砖搭建成的简易房子里。两个孩子还小,妻子只能在家带娃,李二杰多方想办法,拼命苦干,努力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脱贫攻坚展开以后,李二杰户被列入建档立卡,在政策的大力帮扶引导和挂钩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关心帮助下,李二杰制订了自家的脱贫计划,通过“红色信贷”贷款养牛、养猪,种植菠萝、茶叶、坚果、甘蔗,经过艰苦努力,家庭经济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一家人在政策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建起了钢混结构、稳固安全的住房。李二杰不仅将自家的产业发展了起来,他的“种养结合”“高矮结合”的养殖和经济作物套种模式还推动了身边群众种养殖方式的转变。2015年,李二杰摘掉了贫困帽,成了村里的光荣脱贫户。

产业扶贫带头人赵自光则是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2016年以前,赵自光一家7口人住在大山上,靠种甘蔗、卖山货和打零工生活。2016年,三台山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赵自光和父母被列入扶贫搬迁户,搬迁到了山下的集中安置点。依靠政策的帮扶,赵自光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贷款办起了小型肉牛养殖场。起初的时候,因为技术欠缺,经验不足,养殖的利润不是很高。后来,随着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摸准市场行情,养殖场的效益越来越好。

真个是光阴冉冉,日月更新。回望70年前的解放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影响,德昂族这支云南边地上的古老民族总人口降到了仅余6000多人,民族经济极度贫困。新中国后,德昂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持续、深入的脱贫攻坚,让出冬瓜村德昂族群众的出行条件大改善、居住环境大提升、致富产业大发展、思想观念大变化。目前,145户、653人的出冬瓜村只剩下3户未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到2%。全村人均纯收入从脱贫攻坚开展前的3300元提高到了2018年的7060元。2016年,出冬瓜村被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保护及发展名录”,德昂族“酸茶”“水鼓舞”“达古达楞格莱标”“织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和保护。目前,村中已建成2家民宿,全村未来计划发展到20家左右。外地游客来到出冬瓜村,住民宿、逛茶园、观奘房、赏织锦、跳水鼓舞,体验和感受德昂族这个古老民族的多彩文化、绚烂风情。

品尝罢德昂美食,午间离开赵腊退的农家乐。临行前,再喝一杯清透回甘的德昂酸茶,好记住这一杯德昂民族独特的千年之水。

陇川县·户撒坝子来细寨

那个在资料上名字叫作康小德的人,等见到了,才发现是个看上去五十多岁的阿昌族汉子,此刻,在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户早村来细寨的这方他每天每日生活在其间的、即便让他闭上眼睛也能畅行无碍的院子里,康小德有些拘谨地坐在一群来访的人中间,两只手一时抱在膝上,一时放开,似是这院子一时变得陌生了起来,又像是他身下的小凳子一直高矮不适。面对着一群人向他提出的在脱贫政策扶持下家里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各样问题,他的每次回答都特别简短,每个句子的字数总是减到不能再少。倒是坐在檐下台坎上的年轻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郭帅,对康小德一家的种植、养殖以及几年来的发展建设情况了如指掌,为康小德如冬天的树干般简约的回答补充了许多生动的细节,而后,又满怀欣慰地向大家介绍了户撒阿昌族乡在脱贫攻坚以来的美好发展和变化。

世居于滇西的阿昌族是云南独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今主要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另有部分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分布。整个民族现今在国内的总人口为39000多人,其中,陇川县户撒乡是阿昌族最大的聚居区。源于古代氐羌族群的阿昌族,在唐代文献中称为“寻传蛮”,族中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称作“寻传”的地区,再逐渐南移,于元代定居于现在的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则沿云龙、保山、腾冲迁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明洪武年间,大将沐英率兵征麓川(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占领户撒,设甲管辖,并留下部分军队驻守屯垦,户撒地区的阿昌族人便向这批汉族士兵学习耕种水田、打制刀具及农具的技术。此后数百年间,阿昌族打制的铁器声名远扬,尤以户撒刀著称于世,为附近傣、汉、景颇、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生产的长刀远销境内外。而另一方面,这个人口少小的族群,为了一份相对稳定、安宁的生活,历史以来几经抗争,地区民族经济贫弱。

新中国成立后,阿昌族人的民族地位得到保护,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扶持下,阿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展开,2015年6月,省里明确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德宏州阿昌族,实施整族帮扶、整乡推进。8月,局里就派来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省烟草专卖局香料烟公司(公司位于保山市)生产部副部长郭帅是首批派驻户撒乡户早村的工作队长,且这一驻就是4年。

说一口普通话的郭帅是河南人,2007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云南保山工作。地域上的从北到南,再到少小民族地区驻村帮扶,郭帅经历了许多困难和不适。“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最主要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与群众沟通不易,后来,经过与群众的不断接触,情况才慢慢好起来。”驻村帮扶4年,而今的郭帅,对于户撒乡、户早村的情况已是如数家珍,土地、人口、产业、各家各户的经济情况,一一全在他的胸中。当他给康小德简单的回答作补充的时候,康小德不时微笑看着他,对他的补充和介绍显出赞同和谢意。而当他说起户撒坝子的发展变化的时候,神情间洋溢出的是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这是一方漂亮、严整的院子,一间正屋带东西两房,正屋带楼,西房挂廊,东屋是厨间,正屋庄重、清美的木质门面装修格局里,彰显出阿昌族传统民居的特色。而放在4年以前,这间正屋还是一间当地最常见的老土基房。脱贫攻坚展开以后,按照扶持政策,康小德户得到了6万元的建房补助,以此为基础,一家人艰苦努力,多方筹集,建起了现在这方新居。几年来,在整个户撒乡,共有1299户符合政策的群众得到了相应的建房补助,全乡共兑付建房补助资金6000多万元,乡村人居环境条件得到了整体的改进和提升。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长远大计。过去,水稻和油菜是户撒坝子的传统农作物。扶贫工作队来到村里,结合部门技术资源优势和户撒坝子光热充足的自然地理优势,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们种植烤烟。2017年,康小德家种植烤烟14亩,亩均收益4000多元,一家人光烤烟一项收入就达到58000多元。在整个户早村,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种有烤烟,在扎实的技术指导下,实现了“一亩烟脱贫一个人”的良好收益。同时,局里还切实加大对非烟产业的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做好引导,扩大户撒坝子的猕猴桃、生猪、稻田生态鱼、荷兰豆种植、草果、甜脆苞谷、油葵等产业规模,大力推进产品输出,提升种养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2017年,康小德家种植的油葵共收入8000多元。坝子里葵花盛开时节,看花的游人纷至沓来,康小德在家里售卖阿昌族传统特色美食过手米线,又得一项收入。

从康小德家院子东屋北侧的那扇后门出去,是家里的菜园子。在园子的围墙外面,是一所崭新、漂亮的学校,学校的铃声、孩子们的笑闹声隔着围墙传过来,如这春日的阳光一般清亮。我后来知道,这所由省烟草专卖局帮扶建设的小学名为幸福小学,于2015年9月启动建设,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为全村100多名小学生提供了全新的良好学习环境。而若是稍微关注一下省烟草专卖局数年来的帮扶记录,你会看到,这所漂亮的幸福小学,它只是众多帮扶建设成果中的一项。“2016年12月,27条村内道路、8条村村道路通过验收,投入使用;2017年3月,户撒乡43公里的环乡幸福大道全线贯通投入使用,户撒阿昌族群众在崭新的阿露窝罗广场欢度阿露窝罗节;2017年4月,户早村25个村民文化活动室向阿昌同胞开放;2017年8月,户撒乡曼捧村地方旅游接待休憩小站投入使用;2017年10月,户撒民族中学教职工周转房及标准化操场通过验收;2017年11月,崭新的户撒乡卫生院顺利通过验收……”几年来,省烟草专卖局向帮扶地区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企业帮扶、社会参与”的帮扶机制,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居保障、综合推进”四大工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阿昌族地区群众经济收入、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看着这一条条帮扶记录,一项项帮扶成果,想起之前在山上路旁的观景台上看到的美丽的户撒坝子,进村时走过的洁净、宽畅的水泥硬化路面,村口那座上书“来细寨”的龙抱柱村门、门前两侧的白象雕塑,村路两旁一院院青砖灰瓦金腰带的阿昌民居,想着康小德以及3万多阿昌族同胞,他们一定最能体味什么是“国家强,民族兴”,最能懂得村中家家户户升挂着的那一面五星红旗的庄严和分量。

在户撒当地,长久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佛祖欲觅地建造一方花园,当他到了户撒坝子,发现这里百花争艳、飞鸟成群、气候宜人、民风淳厚,于是,决定把花园建在这里。美好的传说里,传达出的是世代生息于此的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热爱。如今,“佛祖的花园”、美丽的户撒坝子已成为热度逐年上升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户撒40多公里的“幸福大道”上,自2017年以来于每年的10月举办山地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事,更有稻田摸鱼比赛赢得无数游客参与。

在阿昌族的创世传说里,遮帕麻和遮米麻是人类的始祖天公和地母。祭祀遮帕麻和遮米麻的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最隆重的古老节日。今天,德宏州将陇川、梁河两地的阿露窝罗节时间统一在每年的3月20日左右。节日上,人们以庄严的仪式祭祀始祖、祈愿丰收、祝福美好生活。古老的遮帕麻和遮米麻如果有知,会欣慰地看到他们的曾经苦难的族群,正在一个好的时代里,走上这个民族长久以来所一直祈望的美好生活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