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说月报》2020年第4期|辛维木:飓风眼(节选)

来源:《小说月报》2020年第4期 | 辛维木  2020年04月23日08:43

开始起风了。

沿街的楼房门窗紧闭,尚未完全转黄的树叶摇摇欲坠,每阵风吹来,夏日留下的绿冠就像被剥去了薄薄一层,恐怕不出一周就只剩下枯枝,过早横在灰白的花岗岩外墙前。电线杆上,一张张海报困在几瓣蓝色粗胶带之间,白象酒吧过期的打折传单偏安一隅,心理实验志愿者招募和阿卡贝拉音乐会广告互相拍打着,在被全员撕裂之前徒劳地争抢相对安全的位置。

秋天即将提前结束,我揉掉飞进右眼的小颗粒,又将口鼻往围巾里缩了缩。是时候准备过冬了。

“借过。”一个头戴棒球帽的白人男生从身边匆匆擦过,开始动手撕海报。从宿舍到食堂的路上,我已经碰到三个正在清理各种告示牌和电线杆的学生。飓风来袭前的最后几小时里,任何可能被风吹跑的物体都必须从A大校园表面消失,这是学校应急办公室昨晚群发邮件中最无聊的几条提醒之一。其他更刺激的提示则包括等待停课通知、去食堂领“救济粮”、堆沙袋“布防”,等等。

“A大的五百多个中国留学生正为逼近的飓风屏息等待,但这并不是他们遭遇的第一场灾难,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场。”我想起章瑞前天在视频里给我念的导语。那篇近万字的独家报道已经提审,她为志在必得的头条位置兴奋不已,然后又问了一遍,“你确定不能顺便帮忙搜集点飓风的素材吗?稿费可以算在一起,听说风暴中心可能会经过你们学校。”

我重申了自己很乐意利用毕业前的空闲时间帮遇难同胞做点事,但还不至于拿自己的性命去和自然灾害做斗争。要是爸妈听说,必定要痛骂我一顿,还搬出“你也想成为姜桦吗”之类的质问。短短一个多月,“姜桦”这两个字就从校园里随便打个招呼的点头之交,变成了鲁莽、危险的代名词,从A大校园传回国内的亲朋好友,又被0和1转化的文字和图像裹挟着散播到了全球。

而现在,姜桦的一只眼睛正对着我,探出覆在上面的汉语私教招募令,弯成柔和的弧度。她的另一只眼睛已经被那棒球帽男生一把撕走了,剩下的大半张脸留有雨水的印记,底下是一行血红的大写字母在尖叫:“你见过她吗?”

我停住了脚步。过去一个多月,这张脸曾铺遍城里的大街小巷,驻守本地或远道而来的警察和记者拿着照片来来往往,先是询问有没有见过这个姑娘,后来则是询问对她生前的印象。我敢肯定,周围那些美国教授和同学看到我们中国人时,首先想到的也是她那尚未熟习美式大笑的拘谨面容,因为“找到她了吗”成了我最常听到的招呼。

但也许正是这样,如今我们很多人已经不愿再直视这张脸了。原本大家商量好搜索结束后统一回收寻人启事,后来便没有人再提。她的微笑就和寻猫告示、外卖APP广告一起被揉成团扔进垃圾桶,或者被其他海报贴掉,暂且拖延了被吹走、踩踏、碾碎的命运。

男生嘟哝着剥去海报剩余的部分,夹进手里那叠花花绿绿的废纸里。苍白的一角还戳在外面,就像食堂里中国同学闲谈中冒出来的森森白骨、粘着干涸的血迹和腐烂的皮肉,一半似乎溶解在杂草泥泞中,另一半则固守着本来的样子,警示着每个注意到它的人。

“呃……刚才那张海报,可以给我吗?”我叫住了他。

他愣了一下,随即转为顿悟:“哦!很抱歉……”他取出纸张,又撕了一小条蓝胶带,粘回拉断的一角,递了过来,“应该把这个收好的。其实……”他又低头翻了一遍手里的东西,抽出几张白纸,“这些都给你吧。你们群体经历的那些事,我真的很遗憾。”

于是我便捧着一沓皱巴巴的废纸加入了食堂外的长队。欢声笑语绵延了几十米,一直伸到隔壁的宿舍楼门口。哪怕是篮球赛季开始时的校队主题大餐都比不上这样的盛况,在大四这年体验一番倒也圆满,我想着,耳边充斥着关于明天会不会真的停课、食堂会发哪些东西、学校哪个地方最容易被淹的讨论。

两个校工推着沙袋经过时,队伍突然安静了几分,人人都伸长脖子,目送他们走向目的地。“性命堪忧不说,领吃的也要排队,我算是有点理解难民的感受了!”某个女生大声感叹道。每阵风吹来时似乎都更猛了些,卷起嬉笑声,将大家向前推去。

如果姜桦还在,她也会挤在这里吧。我环顾附近的亚洲面孔,她本该时刻跟踪气象台预警,搭中国学联的车去商场囤货,在视频里安抚父母一切如常,转头又迫不及待地跟美国同学科普飓风和台风的区别。她会瞪大眼睛,听我们几个高年级同学绘声绘色地讲两年前在学校外的河边险些被“龙卷风”刮走的惊悚回忆,祈祷她在美国遭遇的第一场飓风不至于那么可怕,但至少可以留给她一两个可供吹嘘的传奇故事。

但不是像这样,不是她本人变成别人添油加醋的谈资,更不是由于自己的一举一动成为一场风暴的中心。

“哟,蒋遥!”同级的萧楚楚在不远处朝我挥手,身后跟了两个大一学生,名字我记不太清了,“插个队不要紧吧?”

周围也时有外国同学挥手叫朋友加入,我们倒不必担心有损形象。再说,一场被新闻称为“可能发展为类似卡特里娜和桑迪”的飓风正威胁着摧毁这座百年名校,排队这种事早就被压到了许多更紧迫的忧虑底下。

······

辛维木,1992年生于上海,耶鲁大学历史学硕士。著有长篇小说《遗忘》(豆瓣阅读),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山西文学》等刊物。现任职于上海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