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世界图书日主题纪念 | 阅读让生活更精彩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0年04月21日09:23

编者按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4月23日设立为设立“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以来,每年4月,世界各地书香馥郁。在这个手机、网络读图的时代,阅读不再限于方寸纸书之间;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北京出版集团以文化守望者的视角关注阅读、倡导阅读,构建起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2003年,北京出版集团推出了首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活动,此后连续17年举办了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每届讲坛的主题,既体现了阅读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又与时俱进与时代命题紧扣,引人思考、引发关注。

值此第25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来临之际,我们以年份为脉络,以主题为内涵,分别从“阅读·城市”“阅读·成长”“阅读·人生”“阅读·时代”四个维度梳理回顾历届讲坛的精华,致敬作者,致敬每一位阅读者,更致敬阅读,与您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起迎接又一年读书人的盛会……

 

时代在变迁,信息传播的形式和途径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阅读方式、阅读观念、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媒介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但无论阅读方式如何改变,相信人们的阅读情怀不会改变。

身处“读屏时代”的我们,是“一卷在手”还是“一屏万卷”?应该如何享受阅读之美呢?

面对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纸质阅读曾一度遭遇新型阅读方式的强大挑战,不少人发出这样一种论断:数字阅读代表着明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纸质阅读将日益衰退和没落。在2010年举办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北京出版集团第8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活动中,作家徐坤谈到:“数字化阅读使文化更加平民化了,便利、快捷的旗号下,是文化的平等和共享。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虽然文字的载体不一样,呈现出来的汉字方块字却是一样的。只要书写的内容不变,书里传递出的人文思想和精神气质不变,文字写在甲骨上、竹简上、羊皮纸上、或者宣纸上,不都是一样吗?都是使思想插上了文字的翅膀,通过各种承载物,到处传播弘扬。”因此,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2010年第八届讲坛“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徐坤现场照片

随着当下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发展成为一种潮流,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能便利、快捷地获取各种知识和讯息。在2018年“听书与阅读——北京出版集团第16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活动中,诗人西川提出:“有更多声音阅读的时候,诗歌实际上是被插上了翅膀,我们应该感谢所有技术手段,让伴随式阅读成为可能”。

2018年第16届讲坛“听书与阅读”西川现场演讲

即便是这样,“听书”方式的兴起并不是传统纸质阅读的替代和终结。阅读纸质图书,眷念的不仅仅是纸的质感,更是一种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一卷在手,或坐或倚或卧,透过纸墨书香汲取营养。今天,我们仍有很多理由去阅读纸质图书。

首先,时代呼唤理性,科技进步离不开思想精神的发展进步。在2016年“阅读与科普——北京出版集团第14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中,科普作家赵萌谈到,“我们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转换成自己的工作能力、创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转换,是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实现的。生活需要阅读,更需要思考,人们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而这样的思考离不开纸质书所带来的‘深阅读’”。

2016年第14届讲坛“阅读与科普”赵萌现场演讲

其次,纸质阅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累,我们所倡导的“全民阅读”时代,需要纸质阅读来探寻深埋在书籍中的历史。2013年“微时代的阅读——北京出版集团第11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活动中,作家叶广芩所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是个复杂的问题,民族文化需要积累,它不是一个时代所能完成的,它的主要部分永远深埋在历史中,藏匿在书籍里。发掘、传承、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2013年第11届讲坛“微时代的阅读”叶广芩现场演讲

还有,纸质阅读见证着我们民族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的发展。在2012年“阅读与博物——北京出版集团第10届世界图书和版权日纪念讲坛”上,作家刘一达在古色古香的国子监将阅读与根脉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历史需要器物来证明,我们的文化需要文字来记录,我们的生活需要阅读来充实,我们的生命只有阅读才会变得有内容、有品位、有价值,也有意义。”

2012年第十届讲坛“阅读与博物”刘一达现场演讲

不论是传统纸质阅读,还是全媒体时代的阅读,我们不过是将“阅读”在新时代下扩大了外延,丰富了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启蒙民众心灵到推动社会进步,阅读迸发出来的力量始终是蓬勃向上的:生活因之更美好,时代因之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