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做好原创科普出版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王澍  2020年03月31日09: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各地的出版单位纷纷组织策划相关选题,大量有关疫情防控知识、病毒知识的原创科普出版物问世,面向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科普读物应有尽有,一时间,原创科普出版竟成了热点,甚至有跟风出版之势。网络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各种毫无科学依据的防控方法和各类荒诞的说法在流传,这些流言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些民众由于缺乏基本科学素养和辨别能力,产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而本次疫情暴发的源头,更是直接指向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各种不文明行为。

原创科普出版当下虽然成为热点,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科普出版领域,原创一直都是弱项。拿各大网店的科普童书销售排行榜为例,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引进的。《神奇的校车》《DK儿童百科全书》等书已经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被很多学生和家长视为“优秀科普书”的代名词。这些引进的科普书虽然都是精品,但笔者认为,这些书不应成为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科普阅读的重点,引进国外科普选题也不应成为各出版社科普出版工作的重心。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相较于引进,认真做好原创科普出版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读者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引导读者把对科学的热爱同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一部(或几部)好作品,可能激发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帮助他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出版界的共识。对于科普读物而言,无论是引进的还是原创的,只要是好的作品都能起到“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思维”的作用。而如何把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重任就落在了原创科普身上。

与外国作者不同,我国作者写作的视角往往更加本土化,对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更加关注,我国某项科技成果的取得往往会成为一部(篇)作品的主体或切入点。这样的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引导他们把对科学的热爱同对祖国的热爱融为一体。许仁华(笔名:寒木钓萌)是一位资深科普作家,曾出版过数十部科普作品,在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等多个网络平台开设科普专栏。“前不久,有个网友给我留言,说因为读了我的作品,对航空航天产生了浓厚兴趣,高考时报考了相关专业,励志在祖国的航空航天领域有所建树。”许仁华感慨道,“荣幸之极!作为一名科普作家,这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培养更多小科学家,真正助益祖国科研事业,是很多原创科普作者的愿望。”

加强生态保护教育,培养公民文明习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人们欠缺生态保护意识。在引导公众树立生态保护意识方面,科普读物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内容立足于我国特有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的原创科普读物,更贴近我国国情和民众的生活,能更好地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而如果读者只读引进版科普书,就很难了解到我国一些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知识了。

以滇金丝猴为例:滇金丝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野生动物。2015年,中科院动物所博士赵序茅和他的同伴们深入滇金丝猴的栖息地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赵序茅和他的同伴合著了一本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书《红唇美猴传奇》(该书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向少儿读者介绍滇金丝猴。赵序茅说:“在外来书籍引导中国科普书的背景下,原创少儿科普难以得到关注,读者(家长)只喜欢买引进版的图书,并不注重内容好坏。但是,中国原创少儿科普书品质并不差,我认为至少我这本不差。我想告诉少儿读者朋友我在野外的经历见闻,让他们知道自然很有趣,动物很精彩。”赵序茅的话,也反映了原创科普出版的现状。

助力我国古代科技成果的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科技领域也有着辉煌的成就。关于我国古代科技的内容,引进版的科普书很少涉及。相比之下,原创科普出版在普及和传承我国传统科技成果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拿我国古代木质结构建筑来说,建筑结构、材料等方面都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从我国古建筑修复角度来讲,其使用的材料和修复手段,需运用到很多古老的技术手段。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科技保护室主任、科普作家张涛说:“发展中国原创科普出版,可以让少年儿童更了解我国传统科技,激发他们热爱文物、保护文物的热情。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虽然目前原创科普读物市场认可度不高,存在作者、编辑队伍素质不高,成书内容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加大对原创科普的投入,尤其一些注重科普编辑、作者队伍培养的出版单位,不仅取得了应有的社会效益,而且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长期稳定的成果。以笔者所在的中少总社为例,其主办的《我们爱科学》是国内创刊最早的少年科普期刊,在期刊出版业受到新媒体冲击、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每月仍能保持在100万册以上发行量,依托品牌优势和作者积累打造的“科学大侦探”系列丛书单册发行量逾40万册。“我们历来都非常重视作者的培养工作,有些作者以前是科研领域的专家,但不擅长少儿创作,有些则是儿童文学、漫画作者。编辑通过专业引导,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科普作者。”《我们爱科学》主编王荣伟告诉笔者:“看一本期刊有多强的生命力,归根到底是其优质内容的原创力、生产力。”

帮助民众普遍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公民文明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于有志投身或已投身于原创科普出版的企业来说,也应该立足长远,从培养和积累编辑、作者资源入手,充分挖掘原创科普出版的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