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病毒压境,这个星球没有局外人

来源:上海纪实(微信公众号) | 三盅  2020年04月01日07:01

大战将至

刘晓燕清晰记得2003年3月30日那天下午,华山医院周边的路人比往常少些,一朵乌云就在头顶,很低很沉,那是一种明显不属于春天的气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那时她还完全不了解传言中的非典有多么恐怖,更不知头顶的不祥之物会给丈夫带来什么命运,以及接下来她的家庭将要如何应对,就那样与挚爱戛然隔离,只能站在街对过远眺。她的视线穿越医院的大门,渴望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哪怕一句话都不说,仅仅让那副被隔离服包裹着的敦实身板从她眼前晃过,也能让她略微安心。就这样,计划中的锡婚纪念被这从天而降的病毒碾得粉碎。这一年,女儿读小学,社会各界给非典医护人员献爱心,送来的乳酸饮料女儿特别爱喝,不出一个月,女儿胖了一圈。

转眼17年过去了,2020年1月19日的深夜,那朵久违的乌云再次袭来,把她的心死死地踩在冰凉的地板上。她正在整理行装,把丈夫所有换洗衣服一件接一件全都填塞进行李箱的角落缝隙里,掖了再掖,压了又压。她没有抬头,似在与那只行李箱确认去意,做着明知徒劳却又不甘不做的挽留:“到目前为止你们只不过收治了一个病人,就这样领导班子全体住进医院备战,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

她的丈夫正是17年前华山医院的抗非典英雄,留美博士后,现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此时他正安静地端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里的疫情最新动态,仿佛正等她先开口。他放下手机,让妻子过来坐,“晓燕,非典那会儿你就了解程序,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又重演了,是吧?还记得那会儿的第一例吗?与全面暴发相隔几天?自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没睡过一个好觉,为什么?我估计这次比非典更凶猛,你看看朋友圈就能嗅出异样的味道,就连平常只爱刷心灵鸡汤的老杨也开始转发起专业文章了,病毒卷土重来,已大兵压境,这个星球还有局外人吗?”

“我懂,我都明白,你就是学这个、干这个的,这么多年来,非典、禽流感、塞拉利昂埃博拉、墨西哥流感,病毒来来往往,你要迎来送往,我们娘俩可从来都没成为你的包袱,这回啊,你仍旧放心去,家里有我呢!只是……”卢洪洲知道爱人后半句想说什么,他已不是17年前的青壮年了。“我会当心的,还记得吗?非典时期133天,那时连ECMO(人工肺)都没有,诊疗与防护都不如今天先进,上海医护人员却做到了零感染,相信我,这次也不会例外!” 他笑得那么自信,可也只牵动爱人的嘴角微微上挑。

女儿来到客厅,看见行李箱便明白了一切,回屋取来一只带了口罩的维尼熊,亲手塞进满满登登的行李箱,“爸,老规矩,见它如见我,我要你平安回家。”这只熊与这只行李箱是老朋友、老搭档了,多年来拿进拿出50余回,几乎成了父女间约定俗成的告别仪式。过往,卢洪洲一次次向女儿兑现了诺言,这回他仍是点点头,“嗯,我保证。”并非敷衍,他真心拿它当吉祥物。女儿回房前补了一句:“你现在是外圈指导专家,我倒是不如以前那么担心了。”卢洪洲怔了一下,笑笑。

今夜这一幕两周来在卢洪洲的脑海中反复“彩排”过,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020年元旦过后,卢洪洲亲自指挥了一场实战演练,这个演练完全是按照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真实流程来做的,就像真的收治病人一样。医疗、护理、后勤、安保全部参加了演练。事后针对每个细节进行总结,查漏补缺,根据短板和不足,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分专业的培训。

17年来,国内外发表论文450余篇,SCI发表120余篇,主编专业参考书12部,获专利5项,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5“最美援外医生”,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成就带来的荣誉潮水般向卢洪洲涌来,可他却只对媒体给与的“公卫战士”称号情有独钟。他真的就是一名随时准备出征的战士,哪里有疫情,哪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对事业的一腔热血肆意挤压着他的情感表达,只在内心深处保留一块柔软之地,装着妻女,却也不无愧疚,他对自己说,总有一天要回报她们,希望那一天不会太久远。

这一夜,唯一能让刘晓燕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几十年来他头一回于黑暗中拍了拍她的肩膀,然后轻轻握住,却欲言又止。她感受到他手掌的温度,没有转过身来,强忍抽泣,泪水洇湿了枕巾。今夜又是个无眠之夜,大战将临,卢洪洲辗转反侧,枕戈待旦。

上医不耻治已病

32年的从医生涯,15年的医院管理经验,使卢洪洲养成了超凡的意志品质和敏锐的职业嗅觉,自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他的警觉,早在2019年12月17日,疫情暴发前夕,他就曾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开展过专题讲座和培训,系统全面地传授如何做好传染性疾病的救治和院内感染控制,其效果相当于提前为金银潭医院全院做了疫情暴发前的培训。

2019年12月17日,卢洪洲在武汉为金银潭医院培训

受惠于卢洪洲事发偶然的提前介入,疫情期间武汉金银潭医院院内感染人数在武汉地区排名低位。

回沪后,经过他缜密的调研,果断拉响了公卫中心应对新冠肺炎的红色警报,迅速安排人员制定相关预案,组织成立应急医护人员梯队,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应急演练。

在他的积极发动与带领下,公卫中心一轮接一轮举办防治培训,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概念、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诊治以及医院感染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强调早期识别和科学防控的重要性。当公卫中心收治首批确诊患者时,他们已具备了一整套完善的救治隔离体系,应急病房得以从容开启。

作为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还兼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与钟南山组长随时保持联系。就这样,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漕廊公路2901号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打响了新冠肺炎“上海保卫战”的第一枪,这里即将成为上海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和前沿堡垒,理所当然,从第一例确诊收治开始,这里将定点收治上海市确诊的所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拂晓集结,誓师动员,各就各位,物资到位,设备检查,各项备战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市卫建委与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协力组织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往公卫中心集中,以便更好地治疗重症与危重症患者。

果不其然,第二例、第三例接踵而至,可直到这时,人们对这种病毒的认识仍然严重不足。卢洪洲每天都能收到刘晓燕发来的问候,积攒了三天,他终于回了一条:“很头疼,这种病毒特别狡猾,前所未见的狡猾。”从这条回复中刘晓燕明显感觉到事态的严峻,病毒“狡猾”,意味着棘手,很难对付,回想2003年的SARS,2009年的甲流,再到2013年H7N9禽流感,一向自信的丈夫,从未像今天这样描述过对手。

卢洪洲坐镇专家救治组,每天都要参加早上和下午各一次的市级专家大查房。通过应急病房的视频连线,及时掌握患者的最新动态。此外也是几乎每天,他带领团队总结发病规律,从中寻找病毒特征,并第一时间把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以他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就有两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发表于《中华传染病杂志》,《Persistence and clearance of viral RNA i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发表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两篇文章回顾总结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用药和病毒清除两个重要方面发表了研究分析,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使用、病毒传播规律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循证依据。在《Persistence and clearance of viral RNA in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中,指导上海专家组制定了“咽拭核酸阴性二次间隔24小时以上且粪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呈阴性”的患者出院标准。

夜以继日,研究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多项临床研究都在他的计划队列中,争分夺秒,只为一步步加深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及为将来普及性规范诊治提供数据。

具体治疗方面,卢洪洲主张“一人一策”制定方案,即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多学科合作,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针对危重患者会诊讨论,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上海市迅速集结了一批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专家,共同进驻公卫中心,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诊疗服务,最大程度降低轻症患者的重症转化率,以及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是卢洪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无论哪一位“上医”或“中医”,面对突发性传染病时总也免不了错失良机,防不胜防,只能凭借职业嗅觉,在疾病大面积暴发前提前运筹,然后待疫情汹汹扑来之时,身临一线甘做一名“下医”,这是现代流行性传染病专家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严防死守

时隔多日,每夜都有维尼熊伴枕的卢洪洲终于忘记了临行前女儿那句无心之言,他打算再次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此举并非人手不足要他亲身加入治疗队伍,他也丝毫不担心前线“战士”的专业精神,他亲历现场是想查看医护人员的防护程序是否到位,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他要兑现出征前给妻子的承诺,像2003年那样,确保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但他的决定遭到身边人的一致反对。

公卫中心宣传文明办助理范忭忭说:“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规则明确,培训到位,硬件上,我们是负压病房,最大限度减少隔离区域内的病毒数量,医护人员穿防护服,戴正压呼吸头罩和护目镜,外加口罩,可以说全副武装。个人防护方面,每个病房专设院感的双组长负责制,由护士长和院感科工作人员管理,靠前指挥、过程管理、细节监督,可以说万无一失。更何况,应急病房有视频连线。”

卢洪洲沉思片刻,摇头道:“我还是不放心,细节决定成败,而很多细节都不是借别人的眼睛和嘴巴就能发现的。医护人员三班倒,工作量大,睡眠严重不足,情绪高度紧张,各人免疫力不同程度都会下降,所以防护是重中之重,首先要确保自己不倒下,才谈得上救治更多人,如果医护一旦变患者,带来的就是数倍损失。”

最终,由范忭忭陪同卢洪洲进入病区,只能陪到清洁区。按规定范忭忭不是专业感控人员,为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他无法进入核心区。但当他把卢洪洲关了机的手机送回办公室的时候,意外接到了卢洪洲女儿的来电,说老爸手机关机,找老爸听电话。

老天真是不开眼,这可把范忭忭给难住了,他支支吾吾道:“卢书记在开会。”转念突然想到,开会与下病房可不同,可以带手机,便只能讲了实话,“不瞒你说,下病房了,就在刚刚。”

电话那头惊道:“他不用下病房的啊,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爸不放心,非要亲自进去看看。”

“那你们该拦着他啊。”

“你爸这人你还不知道吗,他认为正确的事谁也拦不住,你做女儿的一句话可能比我们加起来都管用,唉,早知道刚才我就不劝他了,背着他出门给你去电话,真没想到这一层啊。”

沉默良久,电话那头再次传来声音,低沉而冷静:“既成事实了,不必纠结了,范叔叔,您能答应我吗?等我爸从病房出来,千万别告诉他我来过电话,就当我不知情,我妈那边我也会守口如瓶,我了解我爸,他最不希望家里为他担心,等他回家的时候,也绝对不会主动告诉我们的,这事就当没发生过,好吗?”

范忭忭红了眼眶,“好,好,一言为定!”

挂线之后,范忭忭在卢洪洲的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回味刚才那通电话,想象着卢书记父女间那默契而充满爱意的谎言,如此独特,如此震撼他的心。尽管那些爱的表达暗藏密码,却也能被局外人轻易破解。

卢洪洲在病房里巡查了两个多小时,每一道门,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查看,对几乎每一个岗位都有面对面交代。针对病房内操作,他说:“为患者插管、气切、吸痰,必须严格执行防控标准,每一位医护人员脱隔离服时都要有专人监督,每一步手消都要达到20秒。每天上班进入,下班离开,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使用我们自己研发的喷雾做暴露前的预防,干扰素事先吸入消化道,即使不慎吸入少量病毒,也能被干扰素抑制。我们的P3生物安全实验室可以做核酸扩增,每三天都要有一个环境采样,对污染区的病房,地面、床头、把手,以及半污染区、清洁区,都要采样,所有医护人员每三天也要做一次咽拭子采样。”

临走前他还关照大家:“即便是在清洁区,吃饭、开会、讨论,也不能麻痹大意,也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允许集中用餐,更不允许不戴口罩。医护人员休息,单人单间,固定下来不换房,杜绝休息区交叉感染。外来援助医护,有的是从综合医院来的,对院感防护没有概念,对他们要加强培训,严格督查。”

从进入到离开,他将每一个动作刻意放慢,大家都明白,他是在为大家做安全防护的标准示范。

卢洪洲教授深入病房,指导救治与院感防控

回到办公室,卢洪洲从胸底深深吁出一口气,环视四周,不知不觉,他与这里已相伴16个春秋。正是2003年的那场SARS,拉响了公共防疫的警报,唤醒了制度完善,也就在次年,他从华山医院来到公卫中心。

2014年,卢洪洲去西非塞拉利昂援助抗击埃博拉病毒,临行前妻子问他,“你为什么要去?”他不假思索道,“我必须去!”妻子又问,“非你去不可?”他依然没有犹豫,“我非去不可!”以蛮霸当理由,硬碰硬,刚对刚,想来实在有些不近人情,好在妻子总是那样一个温婉的女人,也最懂他,知道但凡他想做成的事儿,谁也拦不住。事业是他的生命,而作为他的另一半,这个家庭的三分之一,该成为滋养他生命的一汪水。是的,妻子正是那种水一般的女人,如水智慧,随物赋形。那时,塞拉利昂的流量很贵,前后三个月,他只和妻女有过两次视频通话。现在国内的流量很便宜,可他专业加行政,人更忙了。

当卢洪洲给刘晓燕发来微信报平安的时候,她刚刚把邻居送出门。正值春节期间,家里空调开关坏了,工人都在外地,受疫情影响没能复工,商场也不开门,情急之下,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帖求助,本能地设置为丈夫“不可见”,她不想给他增添烦恼。没想到这条求助信息最先被隔壁邻居张大妈看见了,没一会就过来按门铃,要亲眼看看空调的型号。然后远在另一个区的朋友也看见了,发来微信说已经根据朋友圈里的照片在帮忙找开关了。直到位于小区另一侧的老杨看见,才真正帮上了大忙,他直接联系了维修工上门来修。

来到传染病专家的家中,邻居、朋友、维修工,大家都自觉戴着口罩,相隔几米聚在客厅,公德心之外,多了几分非常时期独特的仪式感。刘晓燕深知这几米间隔的寓意及温度,他们彼此间非但不是不信任,不是恐惧与堤防,反倒是格外的尊重。她千恩万谢,不曾想老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竟令她泪淋淋湿衣襟,“卢医生正在为全上海辛苦,有家难回,现在家里遇到这么点小事,我们搭把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刘晓燕没有把邻居帮忙的经过跟丈夫细讲,微信字写多了,也怕他没工夫看,只给他发去短短一句话:“你说的太对了,病毒压境,世上真的没有局外人。”

情人节捐款

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卢洪洲在临床上锁定观察一些药物的疗效,若新的诊疗方法见了效,他便立即安排其进入伦理审批程序。此外他还引进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比如二代测序技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基于人体对药物的代谢反应各不相同,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在不同患者体内的浓度也会不同,他通过血药浓度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到某些抗感染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快慢、浓度等指标,然后根据血药浓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药物剂量。

2月7日,这是卢洪洲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天,经过多日来的论证及临床验证,他决定采用羟基氯喹来对抗新冠病毒。他是全球最早国际注册,最早临床正规研究的第一人,因而公卫中心成为全球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医学团队。事实证明,从选择性试用到上海病患全部给药,过程顺利,效果良好。在论文提交期间,他与《全球私人和公共资助的临床研究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的高级编辑维多利亚•阿兰达博士保持着充分沟通。

2月7日,卢洪洲最早采用羟基氯喹抗新冠状病毒并证明有价值

他把这个消息发微信告诉妻子,那天刘晓燕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只有四个字:看见曙光!

尽管当疫情全面暴发之后,卢洪洲不得不“下医治已病”,但他知道,仍有必要同时行“上医”和“中医”之事,多管齐下对抗病毒,才能尽快控制疫情蔓延的汹汹之势。除了指导临床一线的救治,以及持续开展新研究之外,他主动担负起向广大民众传播防控知识的重任。工作之余,他见缝插针地做了数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科普讲座,解答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宣扬“防疫从我做起”,每个人哪怕仅仅是保护好自己,也是在为防疫做贡献。

卢洪洲非常清楚,恐惧会耗尽空气,将人间变为信任的真空,战“疫”当前,让公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作为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代表,他一次次参加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最权威的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并将临床一线的救治情况传达给民众,坚定群众必胜的信念。

转眼今年的情人节到了。这一天下午,卢洪洲在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封长长的捐款动员信,家庭微信群的成员有他一家三口,以及父母、岳父母,为了尽快得到响应,他煞费苦心设计了一个“疫情捐款接龙”,并起了个头,率先捐款5000元,其他成员纷纷跟进,虽所报数额不等,却没有一个人犹豫。

刘晓燕看到了一惊,本能地在群里戏谑了一句:“老卢,你好有钱啊。”卢洪洲很敏感,立即发来私信:“晓燕,话不是这么说,压根不是有钱没钱的事儿,抗‘疫’是我的职责,我的终身事业,但这也是我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大事业,需要所有人都帮一把,既然你也认同我那句话,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那么大家都该出一份力,对吗?我想了想,我的5000元就以我的名义捐好了,你帮我操作吧。”

刘晓燕不是心疼钱,对丈夫她一向是无条件理解与支持的,只是为了避免误会,她不打算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当即用手机完成了捐款转账,在拨打联络人电话确认到账后,把转账记录截屏发给他看,她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心意:战士的妻子也是战士,什么叫志同道合?什么叫共同理想?她不仅有送丈夫上战场的勇气,她的心也跟随丈夫一起上战场,必要时,她也会义无反顾地上战场,与丈夫并肩战斗!毫不含糊!这些他应该都是懂的,回想几十年夫妻风雨同舟,哪一回不是她毫无怨言地把家庭重担扛在自己肩上?

当年“SARS”全球肆虐,他临危受命,成为国家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组成员,陪同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深入沪上各疫区的医院和社区,亲自参与SARS患者的临床救治与防护工作,并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与卫生部联合工作组专家奔赴天津、内蒙古等疫区督察、培训。一连数月,他奔波在外,每次打回电话,她都强力克制思念之情,长话短说,只追问他出差还有哪些生活上的需要?还有什么是她可以为他做的?

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那会,他受中国政府委派,随包机前往墨西哥接回滞留的中国旅客,回国后在浦东隔离了半个月。她清晰记得,那是她唯一一次在给他的短信中流露真情:“真切体会到什么叫咫尺天涯,洪州,不要让我和女儿渐渐习惯身边没有你,好吗?”

后来当上海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时,他又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地总结全国甲型H1N1 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并第一时间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

他更是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患者,并担任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深入应急病房指导临床救治,同时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制救治指南,主编《上海市“H7N9”救治应急流程汇编》,与其他学者共同总结H7N9病例的临床特征,相关论文也再次在NEJM等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

那几年,行李箱一拉,他说走就走,但他每一项工作成果的背后,都可见她默默的付出,无言的支撑,谁让她爱的正是那个自比鲲鹏志存高远的男人呢?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作为中国首批援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的医学专家,他与队友们不顾个人安危,奔波于塞拉利昂各疫区的最前沿,在最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不辞辛劳。当“寨卡”、“MERS”、“黄热病”等多种输入性传染病出现时,他又马不停蹄赴京撰写疾病诊疗指南。

很多次,她完全有理由质问他:“工作重要,可家庭为何每回都要退居其次?你的命是你自己的,也是全天下饱受恶疾折磨的患者的,难道不也是家庭的吗?你是个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但你也是我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啊!”

然而这些委屈她一次也没有道出口,虽说依赖心是女人的天性、特权,但从嫁给他的那一刻起,她便主动放弃了这一特权,时常告诫自己:你和别的女人不同,在这屋檐之下,你只能靠自己。每当心酸委屈时,她还会反问自己:假如你真的那么渴望一个顾家的男人,当初你又怎么会选他呢?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依然会选择那个顶天立地、悬壶济世的大丈夫,难道不是吗?既然当年决定成为他的另一半,那么就要为这个家撑起整片天,义不容辞,今生无悔。

一封西雅图来信

卢洪洲搬去单位宿舍近一个月了,这天他趁回市区开会的机会终于回了趟家,取刘晓燕为他备好的换洗衣服。傍晚归来,吃了妻子为他做的晚饭,凌晨一点多他又接到医院的电话,虽不是什么紧急情况,却令他惴惴不安,直到这时他才后悔道:“早知如此就不该回家,我真的放心不下那边,一刻也放不下,在家还不如在单位睡得踏实安稳。”言毕起床,打算连夜赶回金山。

刘晓燕知道,疫情一天不终结,他的魂便一天无法落定家中。由他去吧,她只淡淡地问了一句:“大家都在聊疫情拐点,依你看,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他说:“这个问题我今天已经回答了至少五遍,从我临床的角度,真心不想谈拐点,还是以疫情宣告结束为准吧。”

尽管没有得到正面回答,她却听出他一贯的严谨,他宁可未雨绸缪为提前化解风险而殚精竭虑,也不肯未卜先知预测未来的胜利,至少于他而言,当下预测的意义远比不上他手头扎实的防控与治疗。但也许他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太过生硬,既而补充道:“疫情预测方面,钟院士那边会做的,毕竟他是组长,掌握着全国大数据,你可以参考他给出的结论。”

趁着夜色,卢洪洲匆匆离去,一刻也不容耽搁。他就是这样一个把自己的时间统筹精确到秒的人,他唯一的爱好无非是健身与阅读,等饭的五分钟要读一段小说,散步的十分钟要刷手机新闻,坐在马桶上算是比较大块的时间了,他要读专业书籍,而在健身房的三刻钟里无法阅读,他便启用了耳朵,听英文广播。可论及他的这两项爱好,实际也都有服务对象,齐刷刷指向他的专业。只有保持健康的体魄,他才能焕发一轮又一轮事业青春,也只有不断阅读新东西,才使得他的知识储备保持世界领先。

回想2001年3月,他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目睹了艾滋病促进美国感染医学快速发展的现实,他深受启发,在锻炼自身临床技能的同时,开展大量科研工作。他一度曾想留美继续深造,但在恩师翁心华的感召下,他洞见国内艾滋病防治的研究也有着广阔天地。

待到妻女赴美探亲,他便跟刘晓燕道出了回国的想法。为此她曾犹豫了好一阵子,主要是寄希望于留美能给他带来更好的科研环境以及收获更丰厚的科研成果。但最终她尊重他的决定,是年突发的“9•11”事件也着实令她不安,她又何尝不是日夜盼他早日回国呢?

来年,卢洪洲回国了,直面国内艾滋病领域的挑战与机遇。但这条路是艰辛的,直到2010年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才终于成立了全国首创艾滋病诊疗中心,为全国各地的艾滋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在刘晓燕的眼中,丈夫始终都是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同时他也是一块魔力磁铁,在他的感召下,卢洪洲护理学的硕士研究生兼科研课题组成员王琳主动要求回到感染与免疫科,实为难得。她给出的理由简单而坚定:“在卢教授的带领下,我在这里更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2月21日,卢洪洲与陈军等九位专家共同署名发表论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研究》,该论文首次论证了《国家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无效。这在当时,举国绷紧抗“疫”神经的节骨眼上,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与担当的。

卢洪洲与陈军等九位专家共同发表论文,论证了《国家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无效

近一个月来,数据都是公开的,刘晓燕几乎不用费劲向丈夫打听,便能从多个渠道得到疫情信息。公卫中心从最开始的每天十几二十例确诊数,逐渐减少到三五例,甚至零增长,治愈人数从一个两个零星出院到二三十人集体出院,累计出院人数已逼近确诊人数的一半。但这一个月,刘晓燕也跟着他睡不好。

她很想知道他每天都几点睡觉,可又不想贸然去电打扰他,便只能默默留意他的微信朋友圈动态,他熬夜,她也跟着被动熬夜。“监督”的结果总是令她担忧,几乎每天,都凌晨三点多了他还在朋友圈里发布公卫信息。确定他没睡,她便发消息去询问:“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呀?”他的回复通常很快:“抢救病人呢,其他专家也都没睡。”或者,“还是不放心啊,病情在夜间特别容易反复,你就别管我了,先睡吧。”

诚如他所言,这几天真遇上一个有着基础疾病的老年病患,病情反复无常,病毒仿佛在病患体内打起了游击战,令他头疼不已。连着两天,他与其他专家彻夜未眠,商讨应对方案,直到今夜,终于稳定了下来。

进入三月,上海已连续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疫情防控看似已进入“收官”阶段,卢洪洲依然跟媒体重复着相似的话:“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应急响应级别有所调整,但疫情一天没结束,我们临床医生就一天不能松懈。”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对话,刘晓燕明白,他是在与病毒死磕,绝不给对手留下一丝死灰复燃的机会,他似乎正是为此而生。直到今日,他在公卫中心已两月有余。

3月6日中午,卢洪洲结束了半天的工作,已满头大汗,刚回到办公室,电话铃响个不停,其中一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陈竺副委员长打来的。陈竺向他详细询问了第一例病患的情况,对他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面给与高度肯定。卢洪洲说:“突发性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播疾病,职业神经真是一刻也不敢松,毕竟经历得太多了。”

实际上超出了陈副委员长所掌握的信息,在上海尚未发现新冠病例前,卢洪洲就和公卫中心其他领导一起,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为“大战”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集结应急队伍,组织应急演练,腾空负压病房,在历次抗“疫”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开展全员防护知识培训,组织WHO新冠肺炎指南的翻译和学习。

接下来长达半个小时,卢洪洲就基础与临床结合、新冠病毒发病机制研究及对全球同行提供创新成果等方面向陈副委员长做了详尽的阐述。

两个月来,网络上涌现了大量这样那样的日记,可他除了面对记者所说的那些话之外,夜以继日地把毫无情绪的一行行文字全献给了学术论文。那些论文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阅读,他因此每天都会收到读者来信,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3月22日,周日,上海晴,卢洪洲从自己办公室的窗户甚至能一眼望见大海,一位认真读过他文章的美国老人发来邮件。

“卢医生,我的名字叫罗恩•威廉姆斯,是居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一名68岁老年人。我在‘全球私人和公共资助的临床研究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上读到您的论文,非常感谢您在2019-nCoV肺炎治疗中的杰出研究、工作和建议,以及您完美的专业论述。您的文章《羟氯喹在2019-nCoV中的疗效和安全性(HC-nCoV) 》是一项非常杰出的医学贡献,我相信全世界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对您心存感激。真诚的,祝愿您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继续为您和您的团队取得更大的成功。祝你万事如意!”

向卢洪洲表达谢意的还有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3月24日晚间,张院长打来电话,“我代表武汉金银潭医院全院职工向卢书记表达感谢,虽然事发偶然,但您去年底来我院做的那次培训可真是及时雨啊……”

君子兰开

中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逐步缓解,与此同时,在全球疫情肆虐的艰难时刻,卢洪洲把目光转向了国外,以他为代表的中国专家们正通过互联网为全球搭设没有国界的抗疫空中堡垒。他仍是那句话:“抗‘疫’无国界,面对传染病,全世界没有局外人。”

3月24日上午,他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专家Michael J.Joyner等教授视频连线,就新冠肺炎临床救治进行探讨。视频会议中,卢洪洲介绍了在应对疫情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包括新冠肺炎的救治方案、诊断和治疗经验、相关用药指导等内容,双方还就康复患者血浆疗法进行了深入交流。Michael J.Joyner等教授表示受益匪浅,希望继续保持沟通,借鉴中国宝贵的救治经验。

卢洪洲教授与国外专家视频会议

各地捷报频传,相继解除警报,各省市援鄂医疗队纷纷凯旋归乡,上海更是陆续复工,卢洪洲至今却仍然坚守在公卫中心。正因坚持执行“咽拭核酸阴性二次间隔24小时以上且粪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也呈阴性”的出院标准,公卫中心对所有出院患者的随访结果令他满意。

女儿问他,“老爸什么时候回家?”面对手机镜头,他揉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笑道,“这你是知道的呀,哪一回老爸不是最后一个撤离阵地呢?还要再等等。”还未及女儿抱怨,刘晓燕从女儿手中一把抢过手机,玩笑道:“不会太久了,我心里有数,我就不信你爸还赖在单位不走了?”

直到此刻,卢洪洲才终于舍得讲一句动情的话,当着女儿的面:“晓燕,我想家了,说真的,这一回,想得比往年更厉害,大概是因为年岁上来了吧,阳台上的君子兰开花了吗?拍几张照发给我,我想拿来当微信头像。”

还差着天数,君子兰自然不会为他提前开放,但她不忍让他失望,挂了视频电话后,在网上疯狂搜索图片,终于找到了和自家一样的花盆,稍许修了修图,发了过去。

当卢洪洲点开图片时,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当然看出了破绽,但几个月来他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心过。他在乎的不是春光,这么多年来,他错过的春光又何止一两回,他只是欣喜于春天来了,家就在不远处静静地等着他回,阳台上的花儿迟早会开,也许等他归家的那天,也许早已在他心中怒放。

三盅,男,本名荣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出版社文学顾问,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主要长篇作品有,《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奇遇》《我们都是自命不凡的人》《唯有一人爱你灵魂至诚》《9克拉的诱惑》(兼有影视改编)《绑嫁》《东归记》《归去来兮》《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宝藏》《大负翁》(兼有影视改编)《吕贝卡的救赎》(兼有影视改编)《伪善家》《贫果》《资深掮客》《时间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