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胜不归

来源:人民日报 | 黄军峰  2020年03月16日07:12

到达武汉,已是大年初三凌晨4点,街道上一片寂静。

十二个小时之前,朱桂军还身处千里之外的石家庄。上午递交请战书,下午举行出征仪式,他还没能来得及向身怀六甲的妻子叮嘱几句,就匆匆道别。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月26日,由一百五十多人组成的河北省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完毕,奔赴武汉。

简短的疫情沟通和紧急的防护培训后,六十人组成的抗疫救援小分队对接武汉市第七人民医院ICU重症病房,朱桂军任组长。

四十八岁的朱桂军,瘦瘦的脸庞,高高的鼻梁,眼镜后面闪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眸子。他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也是河北省内重症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对接完毕,现场的状况并不乐观。

摆在朱桂军面前最首要的问题,是尽可能地完善医疗条件。这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重症病房为紧急改造而成。病房通风条件、治疗管理等很多地方都需要规范。但是疫情来得太过突然,哪里有时间给他们做充足的准备?他们只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医疗条件,尽可能地满足需要。

另一个难题是人。通常情况下,重症治疗的医护配比为一名医生配备一到两名护士,然而疫情当前却要一名医生配备六名护士,人员力量远远不足。与死神抢夺生命的节骨眼上,他们就一个人当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用。原定是六个小时轮休一次,但他们从来没有按时下过“战场”。

2020年2月12日,这一天,朱桂军终生难忘。

经医院党委研究决定,同意接受朱桂军为中共预备党员。朱桂军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肩上的担子更重,身上的责任更大。

千里之外的石家庄,六个月身孕的妻子时刻挂念着朱桂军,给他留言说——

从你奔赴武汉的那一刻起,我深知,你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我全力支持你,会好好照顾自己。说实话,不挂念是假的。每天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你们那边的疫情,我都为你捏把汗。等你平安归来的那一天……

朱桂军和他的战友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朱桂军的脸上少了几分红润,脖子上、肩头上、脑门上,一道道深深的印痕留在上面;灰白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睛里布满血丝,坚毅的眼神里流露着疲惫。

一个多月来,朱桂军只休息过一天。但是,朱桂军最害怕的事情,也是休息。因为一闭上眼,满脑子都是重症患者。于是休息又变成一种工作准备:哪个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哪个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哪个患者再有两天就可以转出……

在救治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率,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没有真正停下来休息过,即使身在休整,大脑仍在不停运转。他们的抢救方案一次次调整,抢救措施一步步完善,到现在,所有环节已有条不紊,抢救方案已升级到第三个版本。

其实,朱桂军他们完全可以在这时候申请退下来。然而,2月27日,朱桂军一班人再次向院党委递交了“抗击新冠肺炎决战请战书”,请求继续坚守岗位,不获全胜决不归。

问及继续留下来的原因,朱桂军道出了心里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基本上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节奏和状态。现有患者的状况,我们熟稔于心,新的接替者,对接需要时间,磨合需要时间,熟悉每一名患者的救治状况,同样需要时间。不胜而归,我们心里不踏实!

是的,不胜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