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书店的主持人骆新,和我们聊了聊疫情下实体书店的危机

来源:澎湃新闻 | 范佳来  2020年03月16日08:27

作为东方卫视知名主持人,骆新长期关注书店行业的发展。

今年1月10日,位于浦东新区的“骆新书房”试营业,这也是在浦东新区注册的“公益书房”项目。2月14日,骆新书房线下空间开始正式运营。

“疫情之下,实体书店的压力很难避免。就算没有疫情,书店的运营也一直在面临挑战。”3月13日,骆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骆新书房内部

书店必须成为“混业经营”典范

“实体书店如何突围,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探讨近十年。”骆新表示,“到今天为止,在商业上,我都没有找到任何成功的先例。像上海几个具有地标性的书店,从商业运营而言,都存在难解之题。”

首先,大部分书店空间很大,带来的租金成本很高。第二,图书存在“低码洋、低利润率、高管理成本”的特点,一旦出版后,价格就被限定,只能打折,不能涨价。纸张价格和管理成本都会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又受到互联网电商挤压,利润空间极为有限。

在他眼中,书店要突破现有的商业困境,必须首先成为“混业经营”的典范,打破商品之间的篱墙,通过增加出售衍生商品和服务来提高利润,是书店发展的主流。“书店行业必须在疫情倒逼中重新树立商业业态结构。”

以“盒马鲜生”为例,将线下实体餐饮、菜市场和线上电商融合在一起,灵活运用实体空间,打破原有分类。

骆新书房、曦瓜上线的健康防疫福袋

其次,书店应该放低姿态,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可以和周边5-10公里的社区用户建立联系,提供定向服务。或者和出版机构搭建符合书店精神特质的产品线,例如古籍书店,在某个专业领域有很高的话语权,可以带来一批特定用户。

另外,由于文化行业的特殊性质,公共财政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书店补贴。例如,3月12日,上海宣布将出台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引导目录》和专项资金申请规定,对实体书店给予扶持,对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流动资金进行贷款支持等。

直播不是书店的出路

最近,包括建投书局、志达书店、中信书店、钟书阁等200多家知名书店集体变身淘宝直播间。这些书店大多是“网红书店”,如今很多人无法出门,书店店长就化身主播,用手机带读者“云打卡”逛店、推荐新书。

“事实上,这两年直播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好做了。”骆新认为,书店的运营成本决定,把希望都寄托在直播身上,不是应有的出路,“这次疫情告诉我们,传统书店行业的商业系统缺乏抗风险能力,忽略一些基本的商业原则:例如要有充足的储备资金来应对风险,或是比较成熟的资金链。”

在骆新看来,在疫情之前,实体书店的销售功能就已经被互联网大幅度地削减。人们对书店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层面:书店扮演的是志同道合者聚会和交流的场所,为人们提供精神鼓舞和支持。

另一方面,书店也是城市的公共会客厅,这两年,人们愈加重视书店的外部景观和视觉感受力,书店通过视觉的方式进入现代化过程,提供综合性的感受,让人们发现,原来人类的知识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陈列。

国外有许多书店运营模式,或许值得行业借鉴。骆新在欧洲街头漫步时,所到之处,很少有“大而全”的书店,许多以“便利店”的形式出现。相比巨型书城,这样的小微书店对成本的要求较低,能同时售卖多种商品,对于读者而言,也更有亲切感。

骆新书房联合创始人施珏告诉记者,为了在疫情中“自救”,骆新书房推出多款文创产品,包括“防疫福袋”等,联合品牌方和公益项目嫁接,尝试向多元化的运营模式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