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海泉:我们在一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只恒文  2020年03月09日10:39

胡海泉(视觉中国)

他是《音乐大师课》的“班主任”,他带领同学们一同开启时光“穿梭”之旅、用音乐讲述时光故事。

他是《天赐的声音》的“声音推荐人”,“宅”在家中的他以“云主持”模式,为观众带来纯享版视听盛宴。他与王力宏、胡彦斌等众多音乐人演唱《决不回头》《坚信爱会赢》《我们在一起》,一同为武汉加油献声。

“我是歌手,我是胡海泉。”很多歌迷还记得2013年1月,胡海泉在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第一次做主持时,因为发音不标准,把“两个字”念成了“两个志”,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哄笑。他也多了一个外号叫“志哥”。此后,胡海泉发誓要学好普通话发音,并且定下了惩罚的规则:念错一次,做十个俯卧撑。后来他的搭档好兄弟陈羽凡也被拉下马,代他受罚,一同做俯卧撑。

2018年1月13日下午15点,胡海泉在微博宣布:通过了主持人资格考试,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

今天,当我们“宅”在家中,搜索各档卫视综艺节目时,总能看到胡海泉活跃而忙碌的身影。也有网友晒照称在国外机场偶遇“志哥”,采购了16万个口罩在机场等待托人带回国。

本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对胡海泉进行了线上专访。

中青报·中青网:在疫情面前,特别是灾难来临时,一些演艺界人士会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献出爱心鼓舞人心。我特别注意到,你们“父子合作”,由你的父亲、著名诗人胡世宗联合阿河、董楠作词,董楠谱曲的、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出品的公益歌曲《我们在一起》,并由你和汪苏泷、于文文、玖月奇迹王小玮等演唱。有网友留言说:“歌曲很温暖,听完后不禁流泪了:我们在一起,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疫情。”

胡海泉:近期观众看到的不少节目,有春节前录影的,也有节后录制的一些画面,像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北京卫视《音乐大师课》等,本周的晚间还有在优酷网站直播的“音乐脱口秀”,也很新颖和有趣。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假期”,我想我们这个行业,也都在经历反思和转型。我更希望不要浪费掉这样一个时间,而是要充分利用起来,在日常的生活之外,通过自媒体和新媒体等互联网平台,能够与观众保持互动,不间断音乐创作。

在这次疫情初期,出现了医护物资短缺的情况。我当时在海外,与湖畔大学同窗,筹集了16万个口罩,请朋友帮忙带回国内。这完全是个人自发行为,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完全不需要被放大。我倒是觉得,在特殊时期,大家齐心抗“疫”,这体现了咱们中国人的凝聚力。有了困难和难题,每个人都能够想想办法,更积极地去面对,做出自己的努力,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这些年,我一直致力于投身公益事业,关注贫困儿童救助、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担任多个公益项目的爱心形象大使等,也包括救治艾滋病孤儿这样的特殊项目。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觉得还是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我爸爸妈妈其实是两个特善良的人,尤其我爸爸,从我小的时候起,他就是经常能够帮助很多人,他是不求回报的那种帮助,他是作家,所以很多的年轻作者来求他帮忙,或者让他给他们指引些机会的时候,他都会无私的去帮助。这对我的成长和进步影响挺大的。

做公益项目,其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个短期的“效应”。我想,公益事业会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和生活。只不过眼下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我们可能更多聚焦在了这件事情上。

中青报·中青网:因为疫情,很多演出、影视剧组的时钟骤停。对疫情后文娱行业和文化市场前景有何展望?

胡海泉:我们都看到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传统的文化娱乐产业,尤其是那些以线下体验为主的活动,比如影视拍摄、演艺演出、电视节目录制等,都经历了巨大的考验,甚至是停摆。这是无奈的,也是被迫的。但同时,我们要在危机中看到一些希望,或者说新的契机。

在互联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如何考虑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阅读和欣赏需求,如何服务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成长,都是需要通过改变和创新来完成的。只不过在这段时间,很多行业的从业者是被动创新,这看着是无奈之举,其实如果抓住这样的一次契机和机会,完全有实现二次创业的可能。

中青报·中青网:“羽泉”的演唱可以说最受青年人喜爱。许多网友也非常关心羽凡的近况。

胡海泉:羽凡目前致力于回归到自己健康的人生和健康的生活,同时,他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幕后的创作工作。我想他对音乐的热爱,是一辈子的事情,作为他的好兄弟和好伙伴,我会继续支持他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未来的旅程。

中青报·中青网:对青年朋友特别是00后喜欢的歌曲、演唱,愿意看的文化节目,你是否有所特别关注?青春主题的创作和表演,你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创意?

胡海泉: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流行文化,和他们所崇尚的文化标签,以及喜欢的偶像,或者是有影响力的人,这个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现象。我作为一个文化从业者,当然要更多关注青年观众这一群体,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项目运营者或者是产业的投资者,我都会重点去考虑“青年群体”这个现象。在创意文化产业,未来真正的动力来自于更年轻的一代。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我并不太纠结自己的年龄有多大,或者是我创作的内容或者是思考的手段,是否和年轻人有多大的共鸣,而更多的是要相信他们,向年轻人学习。

中青报·中青网:在《音乐大师课》节目中,你担任“班主任”的角色,问孩子们“七子”都是哪“七子”,并向孩子们讲述闻一多的故事……一档音乐节目,让孩子们了解甚至喜欢上我国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你有哪些感受?

胡海泉:《音乐大师课》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档文化节目,除了能听到孩子们天真的演唱和表演,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发现之旅上,能够学习到更广泛的知识,包括建构起自己的性格人格和国格,这是我这个“班主任”和节目组的初衷,也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这样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演唱形式、表演主题时,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在前期的培训过程中,我首先希望孩子们能够多了解中国历史,多了解中国近代史,多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变化和成就。通过这样的节目,除了能够发现非常好的音乐苗子和种子,我们也希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植入孩子的内心,帮助他们自幼建立健康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有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

中青报·中青网:新技术的发展,让很多艺术方式和门类向着“融合”的方向演变。这会让传统的舞台演出发生变化吗?你自己是否着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胡海泉: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生活的改变,总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发生新的变化。但也有亘古不变的东西。“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次日本支援中国的物资上,纸箱上都写着这8个字。这足以说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对东亚乃至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最近网上的一些评论和议论,再一次证实了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新的时代,如何在传统与未来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与和谐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新的技术在文化行业、娱乐行业的广泛运用,这是大趋势,也是合理和必然的,像线下演出和线上演出,这两者之间的制作和协作,包括未来VR和AR技术的成熟和使用,一定能够让文娱产业产生一个巨变和飞跃。最受益的当然是消费者,他们获得的体验和欣赏,注定与今天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这个进程中,我主要致力于发现、培养、助推下一代有创意、有创造力的内容创作者,无论他是词曲作者、舞者,还是导演、编剧,我都希望以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社会资源去帮助他们。能够运用好未来科技的内容创业者和文娱行业的优秀从业者,必将在年轻人中产生,我相信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是有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现在正处于一个转型的关键期,我们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在迎接新科技,推动整个世界文化格局变化的时代到来之前,我以为只要勇敢地去拥抱这个新时代,大胆地去创新,而不是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未来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