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作家李春雷在武汉:用文学反映大灾难中人性的崇高

来源:燕赵都市报 |   2020年03月09日08:54

原标题:河北作家李春雷在武汉——用文学反映大灾难中人性的崇高

抗疫最前线武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战时”状态,总有“战地记者”和“战地作家”的身影,为我们记录和展示这座封锁中城市的悲伤与希望,脆弱与坚强。

2月26日,受中国作协委派,四名作家在夜色中抵达武汉,开启了他们用文学记录历史的历程。

其中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再一次披挂上阵,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李春雷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发生后,是第一批甚至第一个抵达灾区的作家。在未知的灾难面前,他用双脚去感受受伤的土地,用笔去记录真实的人间,其创作的多篇报告文学成为时代温暖的底色。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向全国蔓延后,李春雷和大部分人一样,闭门在家。内心却对深入一线采访创作充满了期待,他认为在灾难与伤痛面前,作家不应该缺席。接到中国作协的通知后,李春雷从邯郸的家中出发,一刻不停奔赴武汉。

这十几天里,李春雷采访了两个重量级人物——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湖北“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还计划采访李兰娟院士,以及河北援助武汉医疗组的年轻医护人员们。

在武汉的每一天,李春雷都被白衣战士深深感动着,无论是中流砥柱国之栋梁,还是唱响青春之歌的90后00后,他们以群体力量书写着民族精神的铿锵激昂。

用文学向白衣战士致敬

李春雷告诉记者,抵达武汉后,他心中有过忐忑,“有种奔赴战场的感觉,但想到四万多名援助武汉的医生在这里,心中渐渐安定下来。他们是冲锋在一线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在阻击病魔,是真正的白衣战士!”

从一开始就面临险境的武汉当地医护人员,则是这场战役中最令人心疼的群体。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湖北省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有多位医务人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全国人民的惋惜和伤痛中,他们来不及为自己及群体悲伤,义无反顾地奋战在前方。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此前的新闻报道中,李春雷对他的事迹已了解不少。张定宇在身患“渐冻症”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他的妻子,是武汉市第四医院的护士,感染新冠肺炎后,也没能照顾到她。妻子在康复出院,休养隔离后,在张定宇所在的医院捐献了血浆,希望对金银潭医院尝试血浆综合抗体疗法提供帮助。

李春雷采访张定宇

尽管有心理准备,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见到张定宇,李春雷还是被眼前这位行动不便的医院领头人震撼到。“他本来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但是病魔让他步履蹒跚。他带领着员工走在风暴眼中,一直在坚持,他太了不得了。”

李春雷在张定宇的办公室聊了五个小时,对这位治病救人的医生了解越深,越充满敬意。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的传染病医院,是收治病人最早、最重、最多的医院。张定宇凭着敏锐的专业素养,未雨绸缪,提前改造出5个ICU,在抢救病人的战斗中没有措手不及。

李春雷告诉记者,张定宇还是一名难得的管理人才。他6年前接手金银潭医院时,面临医院收益少、队伍不好带等困难,也可见传染病医院虽然在每个城市都有设置,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疫情到来,在专业考验之外,更考验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张定宇从获得国家新药临床资格的契机入手,带领全院临床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医院还获批全国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武汉疫情发生后,王辰院士 、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迅速在这个平台上,展开了克力芝、枸橼酸铋钾、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临床研究。在金银潭医院的6年间,张定宇带着这支队伍成长得越来越强壮,并接受了这次疫情的考验。

让李春雷心痛的是,作为医生的张定宇,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心知肚明。张定宇告诉李春雷,两年前得知自己确诊“渐冻症”后,有半个月时间沉浸在悲伤痛苦中。李春雷说:“他是医生,他知道将来会怎样,会看着自己的肌肉渐渐萎缩,像冻住一样,缩成一团,直至呼吸衰竭……难过了半个月后,他又坚定地出现在同事面前,他想既然这样了,就要坦然面对,把最后几年的精力,把生命最后的光激活,所以他拼命工作,和病魔赛跑,他现在也不想那么多了。”

李春雷采访张继先

张继先是和张定宇一起被湖北省人社厅、湖北省卫健委记大功的医生,是湖北省“疫情上报第一人”。李春雷对她也进行了详尽的采访,在张继先温和的叙述中,李春雷感受到她始终觉得自己出于职业敏感,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和职责。

张定宇、张继先既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也是他们的缩影,李春雷说战役中的每一个勇士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他愿为他们尽力书写,用文学去反映灾难中最真实人性的崇高。

河北作家深厚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

在疫情面前作家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发声?是不少网友关心的问题。湖北是文学大省,在小说、散文、诗歌、网络文学等多个文学领域诞生了一批全国知名的作家。在这次疫情中,身在武汉的作家们与普通市民一样,被封锁在家,他们在疫情中心却无法深入现场。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认为,这一次的灾难极难书写,因为它不是一场突然到来又突然结束的灾难,而是在长时间内对人进行考验。在灾难文学的创作中,作家应该更致力于提高写作的品质,唯有这样,才能使之与死难者、战斗者的尊严相匹配。

作为第一批进入武汉采访的作家,李春雷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灾难写作的序列里,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以其真实的现场感是先于小说出现的,也比诗歌更详尽,铺陈更宏大。

除了医务人员,李春雷还打算好好写一个叫李贝的女孩儿,在这次疫情中,李贝和她的家人不幸都被感染,爸爸和哥哥相继离世,她和妈妈在不同的医院治疗。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住在重症病房的李贝每天拿着爸爸和哥哥的手机,用他们的口吻给妈妈发微信,继续着一家人的温暖问候。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李春雷不止一次踏入灾难发生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天晚上,他就向中国作协请缨,成为首批奔赴汶川的作家。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李春雷背着睡袋、干粮和饮水,步行在滚石乱飞的山路上采访,完成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幺幺的地震》和《夜宿棚花村》等三部短篇报告文学。2010年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李春雷再度请缨,这一次他是孤身一人连夜飞往西宁,日夜兼程17个小时,翻越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抵达雪域深处的震中——结古镇。在高原反应的极度煎熬中,他采访创作了四篇报告文学《雪中小卓玛》《索南的高原》《玉树日记》和《永远的绿色》。

这一次去武汉采访又与前两次在地震灾区采访不同,新冠肺炎病毒的狡猾性,让作家们的采访半径深受限制,也给作家写作出了新的难题。不能多走动,却可以想办法多倾听,尽最大可能掌握生动的创作素材。

李春雷抵达武汉后,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给他打电话表示关心,李延青说,从李春雷每一次奔赴灾难现场的身影上,能看出河北作家现实主义写作的传统。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河北作家一直奋战在火热的最前线。孙犁的《冀中一日》,梁斌的《红旗谱》,田间的鼓点诗、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现实主义佳作在不同时期层出不穷,李春雷作为全国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从他身上能感受到河北作家优良品质的传承——那就是用文学见证历史,用文学书写国难中的民族精神。

(燕都融媒体记者侯艳宁/文 李春雷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