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社区里的“逆行者”

来源:文艺报 | 钟倩  2020年03月04日14:10

他们也是白衣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任务最重、最先行动起来的就是社区,我们社区的党员干部迅速归队,召集辖区楼长、网格员、志愿者等,第一时间对武汉回济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在我们小区,楼层多半没有电梯,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摸底都是用脚步丈量安全的距离。“有武汉回来的人员或车辆,大家及时汇报!”“做好自我防护,出门记得戴上口罩!”

大家把摸排登记表格交到社区后,社区的工作人员紧锣密鼓进行整理和汇总,等全部忙活完,已经是晚上9点多,他们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说。家属们提前做好了饭菜,他们带饭加班,弥漫着家的味道的饭菜凉了又凉,他们却吃得心满意足。

“谢谢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送来了口罩和体温计,还有蔬菜和粮食!你们辛苦了!”一位武汉返济在家隔离的居民感激地写道。无法谋面,但心灵相通,一位在家隔离的阿姨说:“虽然你们穿着黑色羽绒服,但依然是白衣战士!”

我们的社区主任是位“80后”。大年初二她还在威海老家,接到通知时,家里丰盛可口的团圆饭刚端上桌,顾不上吃口热饭,她义无反顾地开启返程之路,赶回工作岗位。平时,忙创城,忙创卫,忙各种普查、筛查、入户、禁鞭……一年到头没有假期。难得回去一次,又赶上疫情,“召必回,战必胜”,她用小家的缺席换来大家的安宁。

第一次社区摸排工作结束后,很快迎来第二次摸排工作。通知在社区微信群里刚刚发布,很多党员秒回报名,年轻党员义无反顾,上了岁数的老党员挺身而出,而有位身体欠佳的老党员说:“虽然我身体不便,但我非常支持社区,如有我能做的事情请告诉我,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做,辛苦大家!”

记得疫情防控工作开始那天,街道办事处有位姐姐整理行囊要去单位,离家时分,她对5岁的儿子说,疫情结束时,就是他们母子相见时!

有多少“狠心”的分离,就有多少真情的倾注;有多少“小家”的舍弃,就有多少“大家”的安宁。

3702,一个也不能少。我所在的堤口路济齐社区,面积大、体量大、难度高。辖区有居民区17个,3702户,居民近万人。第一次摸排工作结束后,2月1日下午,社区开展了第二次武汉返济人员入户摸排工作。

1月31日通知下发后,楼组长、网格员、党员干部纷纷积极响应,年过六旬的老党员王爷爷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党员,冲锋在前,这个没商量!”

摸排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非常时期挨家挨户登记排查,各种情况随时有可能发生,社区楼组长、网格员、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带着入户表格,对上次家中无人的进行详细登记,仍然无人的张贴到访不遇告知书。

白发苍苍的支部书记,戴着眼镜,一丝不苟,和蔼的话语,认真的登记,令居民倍感亲切。热心公益的退役军人,协助党员志愿者开展摸排,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最美的护航。街道城管的先锋队员,全力以赴做好汇总监督,还积极协助社区做好安全盯守,他们充分发挥硬骨头精神。卫计科室的铿锵女将,迎着料峭寒风在冬春之交温暖人心。在家隔离的武汉返济人员,成为社区主任最牵挂的对象,“今天体温怎样?需要哪些蔬菜和生活用品?有什么事随时找我!”他们变身移动的“菜篮子”,送货上门,有求必应,成为特殊对象的贴心亲人。

戴眼镜、短头发的刘呈呈,其丈夫在市传染病医院附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两人三天见一面,“有事报平安,无事不联系”。家中一岁半的女儿由婆婆看护,孩子感冒、拉肚子多天无法去医院,对此她说不出有多愧疚。

还有一位原地待命的小哥哥,他戴着口罩、东张西望,旁边还停着一辆汽车,看得人一头雾水,这是要干吗?原来,他是机动盯守,如有急需或突发,第一时间利用交通工具保障小区群众的安全。他也是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请大家记住他的姓名——王宝剑。平日里他任劳任怨,随叫随到,疫情防控期间他又临危受命,成为守护百姓生命安全的“尚方宝剑”和“宝藏男孩”。

党有召唤,必冲在前,义无反顾,战疫到底。这便是我们济齐社区“人心齐、夺胜利”的红色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