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特别的陪伴

来源:人民日报 | 蒋殊  2020年02月29日09:38

“带这个箱子去吧,爸爸只用过一次。”66岁的王卫国翻翻腾腾,从几个行李箱中挑出一个,递给女儿王婷。

2月1日22:45,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医生王婷接到电话,次日一早随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那个时候,她正在发热门诊值班。

交班之后,她回到家中,把情况告诉了家人。

“我正想带这个箱子。”接过爸爸给的行李箱,王婷很开心。

这个皮箱,王卫国只用过一次——2003年抗击非典时,王卫国上了一线,当时带的就是它。

之前,院内第一次报名, 王婷因为看微信群消息晚了一阵,错过了报名参加第一批援助湖北的机会。后来医院又发出第二批的征召通知,这一次她早早递出了申请。

出发前的那个夜晚,王婷没能睡着,“内心很忐忑,不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任务,不知道要面临什么样的处境。”但这样想着,心里反倒有了一种期待,她相信自己,能面对那些困难。

2月2号16:40,王婷随山西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偌大的天河机场,空空荡荡。跟着队伍往前走。眼前的情景让王婷感到,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次日早早起床,接受短暂而严格的培训。之后,王婷被分配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一共50张床位,收治了50位危重症患者。这是王婷将要面对的工作。

患者就在眼前。之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王婷反倒平静下来。马上分工,熟悉流程,医护人员三班倒。早班9点至15点,下午班15点到21点,晚班21点到次日9点。每班4名医生,护士10名以上。

“上下午班工作虽然是6小时,但车程半小时,穿脱防护服需要一个小时,再加上交接班准备、洗澡消毒等,全程下来至少得10个小时。”王婷说。

“说实话,体力上并不比平时差,但因为防护服很厚,缺氧,加上心理压力大,因此很容易疲乏。”王婷说的心理压力,首先来自防护,只有先把自己防护好了,才能确保队友安全,确保患者安全。

起初上卫生间不便,还需要穿尿不湿。但最近已经熬出经验,那就是不吃不喝。最长的一次,王婷中午12点吃饭,晚上11点回到住地倒头就睡,坚持到第二天早晨才吃饭。

补充水,只能下班后大量喝,临上班前三小时,就不敢喝了。

“听起来会以为很夸张,但防护服穿脱一遍真是不容易,需要很多时间。而且,脱下来的话,也会浪费一套防护服。”王婷这样解释。

50名危重症患者,查房时都要全部了解一遍。即便是面对一个状况最轻、体温恢复正常的患者,也会上去问问情况,拉拉家常。

“我会学着武汉人的叫法,婆婆,感觉怎样啊?今天吃得怎样?”

没想到,有一天,一位婆婆竟然向王婷诉起苦来,“你们给的饭菜不好吃啊!”

“婆婆,众口难调嘛,如果今天觉得不合口味,可以多喝点奶,吃点鸡蛋。”

“你们觉得好吃吗?”

“好吃啊!”

“你们和我们吃的一样吗?”

“一样啊婆婆,咱们都是一个厨师。”

后来说到这件事,王婷笑了,“饭菜都是免费提供的,看得出每顿做得都很用心,尽量荤素搭配。特殊时期,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时候,她要耐心给患者们“减压”,告诉他们,国家在尽全力关心他们,全国人民都在想办法帮助他们,大家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他们尽快好起来。对于患者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克服困难,好好配合医院的治疗。

王婷说,大部分患者都非常理解,他们甚至一遍遍地说,“你们大老远从山西来,你们都是好人,非常非常感谢你们!”

具体的工作情况,王婷并不给家里讲太多。她也不让家里主动给她打电话。父母非常了解她,每天只静静等消息。有时是早晨,有时是半夜,她会通过微信说几句话,或者发一张进餐的图片给父母。

“就是报平安呗。”王卫国笑笑,“让我们知道,她从病区出来了。”

在抗疫前线,父亲的这个皮箱,成了王婷重要的情感陪伴。一线事情多,情况险,也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但每次看到这个皮箱,王婷就仿佛看到17年前在非典一线战斗的父亲的身影。“作为他的女儿,我也不能丢脸。”摸着这个箱子,王婷仿佛感受到父亲的温暖和鼓励,感受到当年父亲在非典战场上的那种精神力量。

“家里箱子很多,但我就想拿这个箱子过来,我跟爸爸想到一起了。17年前爸爸带着它平平安安回来,我带上它也能平平安安回家。”王婷说。

王婷从住所又奔赴医院了,新的一天又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