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小平:梦圆金水村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胡小平  2020年02月24日19:29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有机会,我总会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地跟人说起我的家乡,湖南雪峰山东麓一个古老的小镇——金石桥,也写过一些散文和随笔来记叙和描写小镇上舂糍粑、吃砧板肉、舞龙灯等民情风俗,以及魏源故居、高州温泉、旺溪瀑布、大托石瀑、崇木凼古树林等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但总感觉写得还不过瘾,如果能创作一部以雪峰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就好了。

工作多年,我曾几度到村上去参与扶贫工作,近年来常去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和地市分行的驻村扶贫点采访报道。这些扶贫点有不少就在雪峰山的东西两麓,或是在雪峰山的深处。2018年4月,我的选题长篇小说《化解》入选毛泽东文学院签约作品。随后,我开始着手《化解》的写作,并将单位驻村帮扶的金水村上报为自己定点深入生活的地方。

我的定点深入生活分为四个阶段:2019年1月中旬至下旬,体验生活,搜集素材;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一步体验生活,充实素材;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继续体验生活,同时开始修改作品;9月中旬,主要是分享作品、听取意见并修改完善。

2017年10月,我开始构思《化解》,2018年4月着手创作,2019年4月完成初稿,同年9月定稿交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前后历时两年。这部小说前有引子,后有尾声,共16章,30余万字,以主人公汪达成从深圳回乡创办青达公司和H银行扶贫队驻村定点扶贫为主线,将精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和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基层党建等内容融合起来,描写了地处雪峰山深处、贫困落后的青石村在脱贫致富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化解”在书中有多层含义。扶贫攻坚,既改变了村子贫穷落后的面貌,又化解了乡邻之间多年的积怨,还让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纠正。

小说试图勾勒出一幅脱贫致富的长卷。登场人物有从大学生村官成长起来的乡镇长、回乡办企业的老板、驻村扶贫的队长,也有农村的典型人物,如干部、“能人”、懒汉等等;以多个视角来观察、审视“微缩”在这个村子里的扶贫脱贫进程。在青达公司的创办和发展这条主线之外,还设计了扶贫队的工作、农业合作社的成长、懒汉赵小宝的转变等多条辅线;将这些人物和故事放在雪峰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中去描绘。

在深入生活的日子里,我跟村民一起下田地锄草、莳田、杀虫、挖洋芋,手上给锄头打出了一串串血泡,脚上给禾叶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却乐此不疲;晚上跟随驻村帮扶队员一起进山走访村民,吃过闭门羹,挨过骂,被狗追咬过,有一次还掉进了深沟里,可我一点不觉得苦。我为村里的贫穷忧虑过,也为村里向好的变化感到高兴,有过疑虑和困惑,但更多的是信心和感动。

深入生活,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我采撷到了村上丰富的劳动和生活细节,近距离触碰到当下农民的喜与忧,也对扶贫事业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些感动和思考都凝聚在《化解》的创作中。此外,根据深入生活期间的所见所闻,我还写成了《美丽夏夜》《一窝竹笋》《山里人家》《良苦用心》《风景》等散文或小说,分别发表在《文艺报》《金融时报》《湖南日报》《中国金融文化》《湖南文学》等报刊杂志。

感谢中国作协!感谢金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