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浔:赴新疆定点深入生活及创作情况笔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浔  2020年02月20日16:40

2019年7月,本人赴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定点体验生活。

那是我熟悉的村子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托万库朩艾日克村,是2015年我参加笫八批援疆工作时的联系村。该村7组34号的瓦哈甫家是我走亲帮扶的联系户。从2015年开始,我支助在柯坪一中读高中的女学生阿伊谢姆古丽•瓦哈甫,目前伊谢姆古丽在新疆工程学院学习,我仍在支助她读大学的费用。

可以说,托万库朩艾日克村是我熟悉的村,那里的村民也熟悉我,我在村里的定点体验生活非常顺利,较为深入地了解了维吾尔族村民劳动与日常生活的情况。

沿着南疆三条主要河流走访

为了全面了解南疆的风土人情,我用两个月的时间沿着南疆最主要的三条河,进行了一系列的采风活动。

在叶尔羌河两岸,去过喀什与和田地区的塔什库尔干、疏附、疏勒、英吉沙、巴楚、麦盖提、莎车、泽普、叶城、皮山、和田 、墨玉、策勒等13个县。

在塔里木河两岸,去过阿瓦提、阿拉尔、拜城、库车、新和、沙雅等6个县市。

在阿克苏河两岸,去了在阿克苏、乌什、温宿、柯坪4个县市的亚曼苏柯尔克孜、阿恰塔格、吐朩秀克、阿热勒、托普鲁克、盖孜力克、阿恰勒、启浪8个乡镇。

新疆题材创作情况

诗集《南疆记》创作情况:

通过四个多月的定点体验生活与采风,我写了大量体现南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家乡的新风貌以及南疆美丽风土人情的诗歌:诗集《南疆记》到目前已完成了50首短诗,5首长诗的创作,目前正在反复修改;诗集《南疆记》目前正在由维吾尔族诗人、翻译家肉孜•苏皮翻译成维吾尔文。

新疆题材作品获奖情况:

《南疆赛乃姆》(组诗6首)获得由新疆自治区文联、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新疆是个好地方”全国诗歌节征文一等奖。

新疆题材及其它作品发表情况:

2019年已在《星星诗刊》刊发了组诗《南疆书》,并配发了我的创作谈《在南疆写诗,改变语言与习惯》。

2019年我的诗作还刊发在《人民文学》(组诗8首)、《草堂》(长诗2首)、《诗江南》(长诗1首,组诗6首)、《湖南文学》(组诗8首)、《诗选刊》(组诗4首)、《诗刊》(2首)等国内主要刊物上。

同时还在《中国艺术报》《星星诗刊》《野草》《浙江作家》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文章4篇。

在南疆努力写出“接地气”的作品

李浔

地处南疆的柯坪县,曾是我参加笫八批援疆工作过的地方,那里有许多我的维吾尔族朋友,更有我走亲帮扶的亲人,我的干女儿阿伊谢姆古丽•瓦哈甫。所以我今年申报的定点体验生活点,就在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托万库朩艾日克村。

托万库朩艾日克村7组34号的瓦哈甫家,是当年我援疆工作时走亲帮扶的联系户。从2015年开始,我一直在支助在柯坪一中读高中的学生阿伊谢姆古丽•瓦哈甫,去年伊谢姆古丽考上了新疆工程学院,我继续支助她读大学的费用。这次我重回托万库朩艾日克村,这里维族老乡的每一句问候,和他们的每一次握手,又一次次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

过去我在探索“江南诗”的过程中,提出要用吴方言写作。就我个人而言,用吴方言写作比全部使用普通话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江南情绪”。语言与习惯,是每个离开故乡的人必须面对的事。我在南疆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学习维吾尔族的口语,也在寻找维吾尔族口语语境中的情绪,这样也许能更准确地表达维吾族同胞的个性。

诗是语言与情感的艺术,一首好的诗歌必然有着语言的力量,还要有能使人共鸣的真情。真情源于内容,内容来自深入体验。我明白,要融入南疆当地维吾尔族同胞的生活中,才能全方位了解他们。这个“融入”的过程,首先要有语言的沟通,然后是适应一种新的习惯,这样才能正确表达和交流。

这里举几个例子。在南彊生活,缺水是现实问题。南疆人看到水,甚至听到水都会两眼发光,所以“水”是关于南疆的写作中经常思考的内容。在南疆,白杨是人的卫士,有白杨树的地方一定会找到朋友。有个说法是,南疆人体内都有一只羊,羊可以代表一个人,也可代表一个乡,羊是人生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一个生性快乐的民族,麦西来甫上的唱词与舞姿,足够让你品味一辈子。这些日常生活都是我从陌生到习惯的内容。

在南疆的日子久了,我相信,语言与习惯是能构建新故乡的。在南疆,我说话语速越来越快,腔调越来越高,说过的话有像沙枣树一样的气息,这也许与维吾尔族语每一个词的音节较多有关。在新的语境中,我开始大块吃肉、喝高度白酒,在麦西来甫(即“集会”)上跳抖肩舞。在新的语言与习惯中,我正在构建一个新的故乡,这也是我为“正确表达”新疆的诗作准备工作吧。语言的表述与习惯有内在的关联,习惯影响情绪,情绪影响语言。记得1986年,我买了《鲁达基诗选》,当时匆匆读了一遍,並没有多大的收获。如今在南疆新的语境中,我重读《鲁达基诗选》时,感受完全不同,心中有了许多共鸣。

在南疆,我试图写出有民族性格,有中西亚木卡姆韵律,有维吾尔族传统叙述风格的诗。这是我在南疆写作的唯一祈求。从整体上来说,我认为诗要简单。要把诗写得轻松、干净,回到《诗经》的时代;要把诗写得冷静、凝练,回到诗的本质。

托万库朩艾日克村是我熟悉的村,那里的村民也熟悉我,我在村里的定点体验生活非常顺利,对维吾尔族村民劳动与日常生活有了很多了解。在定点体验生活和采风中写下的组诗《南疆赛乃姆》,获得了由新疆自治区文联、新疆自治区作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新疆是个好地方”全国诗歌节征文一等奖,组诗《南疆书》和创作谈《在南疆写诗,改变语言与习惯》在《星星诗刊》重点推出刊发。目前已编好汉维双语诗集《南疆书》,维吾尔族诗人肉孜•苏皮正在将这部诗集翻译成维吾尔语。

这次定点体验生活和采风活动激活了我的生活积累,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今后,我要继续紧紧围绕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继续深入生活、扎根基层,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

2019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