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超长寒假中亲子阅读读什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袁舒婕  2020年02月20日16:1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纷纷推迟,对于孩子而言,等于拥有了一个超长寒假。孩子闷在家精力过剩,该如何帮他们释放?全家一起宅,该如何提升亲子关系?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答案。

资深少儿出版人海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抗击疫情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大人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安全,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精神健康。父母和孩子被困在家里的这段时间,可以互相审视、自我成长,这是一个坎儿,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可以有足够的环境来进行亲子阅读。”

“在这突如其来还望不到头的漫长假期中,亲子阅读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抚慰精神焦虑。”悠贝创始人林丹说。

拓展阅读面 直面疫情认识社会

在童书里,很多作家会巧妙地把黑色事件进行淡化处理、艺术再现,用适合儿童的方式讲给他们听。现在,不少与疫情有关的图书就属于这一类书。眼前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阻击战,其实也是孩子感受成长的一本“教科书”,可以让孩子多了解疫情,拓展阅读面,从而让他们更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在这场战‘疫’中,人人都是战士,孩子们管好自己,也是为战胜病毒作了贡献。”海飞说,“这次疫情之后,社会上对医生会增加千百倍的尊重,带领孩子多看这一类的书,能教会他们更好地理解医生这个职业。”

这次的疫情加深了老百姓对戴口罩、勤洗手等习惯的重视,也正是教育孩子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机会。对此,海飞说:“家长可以在和孩子读书时教孩子怎样戴好口罩、洗手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云阅读”促分享 适当挑战“大部头”

蜂蜜阅读创始人付立平认为,构建儿童共同阅读群体,会让儿童产生持续的阅读热情和分享交流的欲望。可以看到,在这半个多月里,多个学校和机构也十分重视亲子阅读,开展了“云阅读”的活动,通过“亲子阅读打卡”,助力疫情期间的亲子阅读。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朱永新作为新阅读研究所创办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上线的《面对疫情,教育何为?》一书中提到,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们第一时间带着图画书赶往灾区,陪伴那里的孩子熬过那段时光,现在,新阅读研究所又举办了“新家庭心行动”等亲子阅读活动,帮助被“困守”在家的孩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街道办事处紫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则组织开展了社工相伴系列活动之“我爱阅读”21天线上亲子阅读挑战,让家长和孩子由浅入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增强孩子的专注度,也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都不失为一种促进亲子阅读的方式。

此外,在漫长的假期中,林丹建议父母和孩子可以勇敢地去挑战一些“大部头”:“父母可以和孩子定个计划,每天‘啃’书的一个章节,把每天的阅读时间固定下来,像追剧一样每天‘追书’。阅读之后如果意犹未尽,还可以多些交流环节,让客厅里的亲子读书会开展起来,以书为媒,层层推进,让家庭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交流中达成同频。彼此有话说,有话好好说,正是亲子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体验。”

激发阅读兴趣 树立正确人生观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童书很多,各种推荐书单也很丰富,但依旧有很多孩子没有培养起持续阅读兴趣。想要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需要有基于儿童视角的趣味性。

在全国打响防控疫情阻击战的社会背景下,铺天盖地的新闻也对大人和孩子们的心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那些在灾难中的家庭更是牵动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鼓足勇气积极面对?林丹推荐孩子们去读《妈妈的红沙发》这本书,感受书中的外婆、妈妈和孩子三代人攒钱重建家园的温暖力量。这本书也恰恰是从“我”的视角,去看妈妈和外婆的勇敢坚强,这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海飞建议孩子去读一些关于爱心和勇敢的书,比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猜猜我有多爱你》《小兵张嘎》等,帮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爱和死亡。“当疫情过去的时候,当孩子可以到公园里玩的时候,他们通过阅读这一类图书,可能就能意识到,戴口罩有时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孩子们还可以去读一些国内外的关于战争的书,我们要通过阅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疫情期间,许多海外华人辗转购买口罩捐到武汉,国内也涌现出很多捐资捐物的人。林丹推荐孩子们打开《凯琪的包裹》这本书,“家长带领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书中的二战后美洲和欧洲之间暖心的故事,讲到当下国外和国内正在发生的故事,相信会让孩子在书中看到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