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生命诗学视域中的“海味”小说 ——以邓刚、卢万成、张炜的创作为中心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 | 王爱红 李继凯  2020年01月19日12:17

内容提要:以邓刚、卢万成、张炜为代表的“海味”叙事作家群,热爱大海并关注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在海洋书写中自觉融入生命思考,彰显生命意识,塑造了血肉丰满、各具特色的“海的儿女”形象。这个作家群通过细描揭示了海碰子的阳刚 之力,展现了渔家女的生命历程,描绘了赶海人的生存状态,刻画了守滩人朴素的生命意识。不断探寻人与海、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对大海与海边生活的独特观照及抒发的审美理想,蕴含着对生命内涵及其本质的深沉思考,“海味”小说由此形成的生命诗学品质尤为值得探讨。

关键词:邓刚 卢万成 张炜 “海味”小说 生命诗学

海洋是生命的本源,是孕育一切生命的母体。人与海的血缘亲情决定了,大海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又是人们情感和心灵的精神慰藉,更是文学书写的一个永恒母题。大海的邈远与神秘滋养了作家丰富的想象,是作家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所谓“海味”叙事是指以海洋为题材,或主题与“海洋特性”1密切相关,或展示人与海关系的文学叙事。此类叙事作品在海洋文学或“海丝文学”中较为常见。“由于情感活动优势,作家极易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对象上,每朵花、每株草、每座山、每阵风在他们心灵里都能获得特殊的灵气。”2海洋作为作家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赋予了作家独特的海之灵气,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浩然之气”。邓刚、卢万成和张炜,同为在海边长大的山东籍作家,他们用或坚硬或温暖的笔触,着眼于一群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渔民,通过细描和揭示海碰子的阳刚之力,展现渔家 女的生命成长历程,描绘赶海人的生存状态, 刻画守滩人朴素的生命意识,为赶海人传神塑像。不管是乐天知命的守滩人、全力拼搏的赶海硬汉还是勤奋努力的渔家姑娘,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在赶海中求生存,凭借对大海的 执着与坚守,在赶海中传承梦想,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诗学”(Poetics)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一种探讨史诗、戏剧等语言艺术创作的理论。“生命诗学是以生命为根基,从生命出发来思考和阐述诗的本质、作用乃至技术的诗歌理论。”3现代叙事诗学则逾越了诗歌与叙事文本之间的边界,强调诗性的文学精神,即好的文本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和气韵。小说文本呈现的诗意特征是构成小说诗学品质的外在基础。杨义认为,对小说风格的“诗化处理”是指“诗对小说艺术的渗透”,“小说所具有的意境和情致”,“小说的写意抒情须形神统一、情理统一,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气韵生动的真实境界来”4,强调小说语言的诗意特征和文本营造的意境氛围。李扬则从小说本体和内容上指出,诗性“并不取决于语言的华丽、韵律的整饬”,而是着重体现在反映生命的“内在深度”方面,即文本所承载的作者“对人的存在、人类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寻”5。作家的生命书写和反映生命“内在深度”的文学精神,是构成小说诗学品质的深层肌理。“海味”叙事作家群从生命出发用 多种艺术方法创作了具有诗化特征的“海味”小说。“写海就是写生命”的出发点与“探询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落脚点,使生命与海洋、 生命与诗、诗与海洋具有某种同构性,“海味”小说也因此具有了独特的生命诗学品质。

一、力的张扬与生命赞歌

大海既无垠深邃,又神秘渺远,谜一样的大海充满无穷的魅力。自幼生长在海边的大连作家邓刚,曾做过很长时间的海碰子6,依靠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娴熟的写作技艺,他创作了“迷人的海”系列“海味”小说,描绘出绮丽壮阔、千姿百态的大海画卷。《迷人的海》表现了老海碰子和小海碰子两代人由相互隔膜到达成理解,达成了共同以海为生的职业传承。《龙兵过》延续了《迷人的海》的主题,通过表现船长父子三代不同的生命信念,把大海与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瘦龙岛》讲述海碰子在瘦龙岛为了得到珍贵的白海参, 与急湍的海流、危险的礁丛、神秘的暗洞和恐惧的心理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抗争,热情歌颂了一代代海碰子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理想的拼搏精神。

《迷人的海》受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人物结构的启发,塑造了一老一小的海碰子 形象,讲述了他们从最初的暗自较劲变为彼此欣赏的温情故事。冰冷的海水泡磨和灼烫的烟火炙烤,50 多年冰与火的摸爬滚打,锻造了老海碰子“岩石般坚硬的骨架,牛筋般扭紧的肌肉,黑胶板一样富有弹性的皮肤,伤痕累累的身躯”,他一生都在“绸缎般的浪涛”中“搏 击、拼杀、夺取和寻求”,浪花砸在他那钢铁般的身躯上,只会“立即摔成千百滴油珠子”。 他洞若观火,对“水面上每一支暗流,水下每 一处暗礁”都“了如指掌”,他曾经被一条大 鱼吞到肚里,“用刀刮开鱼肚钻出水面,但两只耳朵在鱼肚里化掉了”7。老海碰子钢铁般的身躯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人物充满传奇色彩,带给读者强烈的“生命力”的震撼。

小海碰子“小香瓜似的脸上呈现出一圈水镜压出的印痕,胳膊和大腿上已划出一道道稀疏的伤口,光滑的肚皮上面的汗毛,开始烧得焦卷起来”,表明他也有一定的泅水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有现代化的工具,“亮铮铮的鱼枪”,“又宽又扁又大的橡皮鸭蹼”,“又大又轻的圆气球漂子”8。起初小海碰子对老海碰子颇不服气,二人暗自较劲,在一次次与大海的搏斗中,小海碰子在老海碰子一起经历了寒冷、激流、风浪、暗礁和鲨鱼的生死考验,小海碰子被老海碰子的老练和稳重彻底征服,老海碰子也接受了小海碰子的现代装备,这一老一少的海碰子组合“正扭结在一起”,“形 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最后他们“并肩扎 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9。《迷人的海》是一首对大海和与大海奋力搏斗的海碰子的赞歌。

邓刚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拥有男子汉 气概的“硬汉”形象,既有敢与凶猛大海搏斗 的“海碰子”,也有船队的守护神“船老大”。《龙兵过》中当风暴来袭之时,船上的人们都看着“老大”——掌舵的船长。一声老大,饱含着骨肉相连的深情,又一声老大,给人减轻恐惧的安宁。“这时的船老大,表情比神像生动多了!他劈开两腿,死死地立在舵把前,吆喝着,叫骂着,暴怒着,对天,对海、对狂风恶浪表 示着他奋力求生的意志。”10船老大搏击海浪 的英勇与威武之姿产生了很强的画面感,船上供奉的妈祖神像只是人们的情感寄托,船老大 才是全船人员的精神偶像和命运主宰。船老大用坚毅、果敢、谋略征服大海,征服生活,征 服自己,在一次次与大海的搏斗中历练为“硬汉”形象。

邓刚不仅塑造了具有充沛生命阳刚之力的海碰子,他的笔下还有展现生命柔韧之美的 渔家女。《金色的海浪在跃动》中渔家女翠珠虽没有文化,却对文化青年心向往之。她不喜欢粗壮、能干的渔业队长水龙,却喜欢会画画 的文弱青年金贵,在别人都看不起这个“没出息的软货”时,翠珠鼓励他拿起画笔描摹大海般丰富变幻的色彩。翠珠用自己的坚韧鼓励金贵克服软弱,凭借着渔家女的顽强与执拗,她 “白黑儿吭哧吭哧干”来供金贵进城补习,希望自己喜欢的文化青年考上美术学院。翠珠身上散发着泼辣热烈的生命力,她“豁出命”般 地征服海,征服生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努力拼搏。《芦花虾》中的张书琴,原是柔弱天真的中学生,成为待业女青年后,在同学李海菜的刺激下,书琴独自一人去了鬼儿滩,那里满沙滩都是芦花虾,但潮水一涨人就可能被困住甚至丧命。“鬼儿滩,鬼儿滩,上 去容易下来难!” 书琴经受住了迷雾、海浪 和激流的严酷考验,用力量、汗水和勇气征服了鬼儿滩。从稚气未脱的渔家女孩,到与大海、人生勇敢搏斗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大海让她们由弱变强,使她们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大海不仅赋予海碰子以男子汉气概,大海也将柔 弱的女性历练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

邓刚擅长捕捉不同的情调和语言风格,自觉探索“海味”小说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黑 皮花皮大蚬子》中用幽默盎然的笔调,写出了蛤蜊的调皮与可爱,鲜活可感。“埋藏在沙土 下面的蚬子依然张着小嘴儿喘气……当你走近这些小孔时,会看到小孔‘叽’的一声冒出一股水来。那是蚬子听到人的脚步声,感到危 险,所以就最后吸一口气,赶紧关闭两扇硬壳, 于是就形成压力,将海水喷出来,当然,也就暴露它的藏身之处了。” 12《蛤蜊滩》中用近乎戏剧化手法描写老蛤头与海猫子大作战的 壮观情景。“噼噼啪啪的鸟粪冰雹一样狠狠地 甩打过来,没等老蛤头遮挡,第二次打击又半 空间半空间半空间砸下,紧接着是第三次……又腥又臭还有着热乎乎温度的鸟粪,疾风暴雨 般地向老蛤头倾泻……上帝给人一个万能的 大脑,却给海猫子万能的屁眼,说拉就拉,粪便召之即来,从不便秘,而且要多少有多少。”13作者借老蛤头的遭遇,赞美了海猫子的团结战斗精神,场面滑稽可笑又耐人寻味。此外,作 者还用“明净的天空,雪白的浪花”般的情调 写《芦花虾》,用“腥咸的风,涌动的浪块”的情调写《迷人的海》。这些“海味”浓郁 又风格迥异的小说,源于其自觉的艺术探索, 这也造就了邓刚小说充满“迷人的色彩”。

二、生存状态与人生选择

生于烟台蓬莱的卢万成,被称为“写海见长”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海,写生他养他的芝罘湾,展现芝罘湾这个生命舞台上所上演的一幕幕画面,生动地描摹了赶海人的生存现状和人生选择。通过《北海潮》《男人的海》《渔家傲》《落日奔仓皇》《木罗鱼之火》《豹子江之声》《观音》,卢万成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硬汉式的赶海人、诚实本分的守滩老渔民、苦苦挣扎的渔寡妇、铁骨铮铮的流浪汉……卢万成描摹了一幅幅鲜活浓郁生动可感的渔民生活画卷。

《北海潮》塑造了老温、老麻袋、六斤狗三个不同年龄、性格迥异的海碰子,展现出了 老、中、青三代赶海人不同的生存状态与生命选择。《男人的海》在《北海潮》的基础上延申为长篇小说,作者用坚硬的笔触刻画了老万达、老温领导的两群不同的海碰子队伍,将他 们置于残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选择中,他们在严峻的自然面前,搏击风浪与残酷的自 然做最猛烈的斗争,展现了赶海人顽强的生命 力,高扬了人在与海搏斗时虽渺小却不肯屈服 的信念和勇气。当传统的赶海方式已成为新时代的夕阳经济时,他们都面临着不同而又相似 的生存困境。对于老万达来书,他离不开海湾,他的生命与海已融为一体,但“单打独斗”的旧式赶海已远远落后于新的海湾经营方式,他选择了组建水产公司,开启了新生活。老麻袋 选择了“退休”,回归家庭,回到女儿的身边,结束了自己的赶海生涯。六斤狗放弃了赶海, 也放弃了自修考大学,大海给了他最好的文凭, 他选择了跟随袁总创业。

老万达对芝罘湾的热爱是所有赶海人对大海的深情表白。“他离不开这个海湾,只有 拱进波浪,让海水把骨头和心完全浸透的时候,才是他生命中最惬意,最轻松的享受。他已经 把个人和海完全联结在一起。完全吻合,严丝合缝。”15文中用了多个“传说”“据说”,描述八角湾的神秘与恐怖,也映衬出赶海硬汉们生存的艰难和碰海的危险。可是,即便如此, 大海的神秘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赶海人很愿意 拱进波涛里去拼搏,去拼尽所有的气力,这种 猎获的快乐像火一样炙热,吸引着赶海人,使他们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当老温在海底发现 了载满珠宝的古代沉船时,国家为了表示奖励,欲提拔他为正式工人,而老温知道这个消息后,不为所动,拂袖而去:“铁饭碗?玩去!”16寥寥几笔,赶海男人的率真与勇气、粗犷与洒脱,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大海对于老万达和 老温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征服大海是他们生命的要义所在。

《蓝蓝的芝罘湾》中周茴茴是一个叛逆、美丽且有经济头脑的女大学生。当周茴茴被鲨 鱼咬断左小臂后,她变得更加勇敢自信,雄心勃勃地要干一番顺应新时代的大事业,在她的倡议和努力下,海碰子们共同建起海产品批发站。梁成是一个固守传统、生性倔强的赶海硬汉,他想保留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赶海方式,而同为赶海青年的大保,却十分赞成并支持周茴 茴的提议,加入到新的赶海团队中。后来大保的死深深触动了梁成,使他终于觉醒回到了赶 海人的集体,千百年来赶海人终于有了自己的 经济实体,终于不再单打独斗,赶海人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在卢万成的作品中,经常有意呈现爷爷、父亲、儿子三代赶海人不同的生存境遇与人生选择。《秋天的河》中的老风杆、《海边的小屋》中的老猫子、《蟹灯》中的糟子糕,作为老一辈海碰子,他们有着相似的性格,大多都是性格孤僻、倔强恋旧,不管时代和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依然遵循着一成不变的赶海方式,似乎赶海人的生命轨迹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这种无可摆脱的怀旧心理,正是对一个即将结束 的时代谱一曲挽歌。老一代赶海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迎击生活的苦难,即使日子再苦再难,一旦成为回忆,逝去的岁月便陡增几分壮丽与苍茫,生命已到暮年人生再也无法改变,一代人只能悄然落寞地选择退场。但《落日奔苍黄》 中的老黑作为同样孤僻执拗的老海碰子,虽然怀念过去的风采,却意识到自己的时代即将远去,遂跟随吟唱的盲人一起奔向落日。相比较于老一代海碰子的孤寂与恋旧,父亲这一辈海碰子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时代,现代工业 化进程的加剧,使赶海人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逼仄,他们需要告别传统,然而迈入现代谈何容易,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同时在考验着他们,能否经得住双重考验成为他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选择,老温因此葬身大海,老万达觉醒迈入新时代。相比较于爷爷、父辈 的生存选择,新时代的赶海青年依然有属于自己的困惑,但大海是锻造他们人格和意志的生 命舞台,他们有的选择了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职业,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正如有评论家所说,卢万成的审美取向 “更在于表现社会和人生,现实和历史,表现 人的丰富多彩的灵魂世界,表现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17,他善于捕捉独特的海边生活片段, 借此展现赶海人的复杂心理与文化烙印。赶海人苦苦寻觅和追寻的天鹅蛋、白海参,既是珍 贵的海洋物产,又是赶海人的生命追求和精神象征;暗夜里点燃的一堆堆篝火,日复一日吹 响的号角,既是他们日常生活习俗,又是对生 命本身的敬畏与生活的希望;一代代渔民传唱的“渔歌子”,是他们劳动的自娱自乐,更是一代代渔民精神的传承;神秘的“鱼跃”是他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更是祈求平安与福祉的文化心理折射;渔寡妇只有唤回丈夫的灵魂,才能证实自己的清白,一次次虔诚悲情的“挽空”,是渔寡妇遭遇亲人亡故后的精神煎熬, 而这种双重痛苦却只能沦为看客的观演和谈资,人性的麻木和冷酷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一代代上演。

三、生命本真与自然写作

山东作家张炜,自幼与家人生活在龙口 海滨丛林,对大海充满深厚的感情。“我出生在美丽富饶的胶东半岛”,“我庆幸自己出生 在美丽的海滨”18。张炜回忆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子、海与狗。大海也是张炜的故乡, 张炜的很多作品都致力于书写童年的那片海, 大海不仅是他的童年记忆,更是他的精神依恋。凭借对海边生活的熟稔,张炜用诗意的语言和 独特的抒情叙事,为海边渔民描摹塑像,不管是乐天知命的守滩人、全力拼搏的赶海硬汉还 是勤奋努力的老渔民,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在赶海中求生存,他们还用自己的执着与 坚守,在赶海中传承梦想,追寻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

类似于邓刚、卢万成的“海味”小说,张炜的笔下也有硬汉式的赶海人。《黑鲨洋》中黑鲨洋因其富饶和凶险,吞噬了无数赶海人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黑鲨洋具有难以征服的魅力,引发“硬汉”们前仆后继地去征服。刚勇倔强、不愿认输的曹莽,纵然父亲命丧黑鲨洋的阴影如一座大山似的压迫着他,但因为曹莽骨子里对大海的热爱,他意识到自己离不开大海,于是他重新回到大海,去征服黑鲨洋,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实现生命的价值。跟随 老七叔的船重新回到海中,当他们闯到黑鲨洋时,在一场“力的搏击”中收获颇丰,但海上 天气瞬息万变,巨大的风浪马上袭来,曹莽不肯放弃渔网,他在乱礁中沉浮与鲨鱼展开殊死 搏斗,成为一名真正的硬汉。张炜用温暖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以老葛为代表的坚毅勇敢的老 硬汉和以曹莽为代表的顽强坚韧的年轻硬汉,两代人的重新组合使“赶海硬汉”的精神和梦 想得到了传承。

铺老等老渔民是张炜塑造的又一类性格鲜明的赶海人形象。《铺老》中老锛、土挠、小喜蛛是三个常年在海边守鱼铺的铺老,三个老伙计体形差异大,性格也各有千秋。老 锛是瘦削的大高个,“走路大步跨着,不紧 不慢,像一柄锛斧在锛着土地”;土挠是个 身材粗壮,有耐心能干的海把式,还有点儿 恶作剧;小喜蛛是个瘦小的乐天派,“人老 心不老”,整天嘻嘻哈哈。“铺老是个馋死 人的行当”,“吃鱼,喝酒,说热闹话”,“大 雪天小火炉噜噜叫”,“铺子里热乎乎,把酒盅咂得滋滋响”19。大口吃鱼、大碗喝酒,谈天说地、嬉笑打趣,仿佛过着逍遥快活的神仙生活,他们的率真与洒脱,颇有返璞归真的意味,是生命本真的自然释放。《海边的雪》中讲述老刚和“铺老”金豹身怀大义、不计前嫌,救助刚刚抢了他们圆木的两个年轻人,为此烧掉了渔铺,也烧掉了金豹一生的积蓄,但事后两位老渔民都对此事轻描淡写:“这有什么,我们不过是到时候划了一根火柴!”20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老渔民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积蓄,作者借此歌颂了铺老 海一样博大的胸襟和珍贵朴素的生命意识。 《冬景》中老渔民丧失三个心爱的儿子都发生在冬天大雪纷飞时,“天哪,我已经损失了三个儿子,谁都会说那是三个好儿子。三个小伙子三个行当,他们是石匠、渔人、兵”。 即便生命如此无常,老人还要坚强地生活下 去,隐喻了生命之无常与人性之坚强。

“我出生在海边,常常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是海雾缭绕中的岛屿,极目远眺也分不出天色与水色。这种环境会让我有许多幻想。”21大海的神秘飘渺滋生了作家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和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因此张炜能够写出那些富含海洋性格,充满性灵色彩,洋溢着生命意识与酒神精神的海边奇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古船》中的隋家二少爷隋不召从小向往大海,渴望驾船航海,成为像郑和一样的海洋传奇人物。这个航海梦一直在召唤着他, 终于有一天他离家出走,半辈子都在海上漂泊。他将《海道真经》奉为生命珍宝,他还劝说自 己的下一代隋见素一定要继续他的航海梦,隋不召的举动像雷击一般着实刺激着洼狸镇人 们的神经,就是这么一个看似荒诞不羁的酒鬼 和流浪汉,却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反思和心灵启迪,他的身上散发着生命自由与浪漫精神的人性光辉。《外省书》中那个外号是“鲈鱼” 的师麟是一个追逐爱情、游戏人生的浪荡男子, 但他也是一个洞察人情世态的智者。《刺猬歌》 中化身为海上生灵的老顽童霍老,让人望而生畏的通灵者珊婆,刺猬精化身的美帝,很难分 清是人化的动物还是动物化的人,由此交织出 一个神秘奇幻的世界。

张炜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大自然的歌者,他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对破坏大自然的恶 劣行径给予猛烈批判,对人性的贪婪和丑陋进行泣血式控诉。《怀念黑潭中的黑鱼》中,讲述一个迁徙到黑潭的神秘水族,向住在水潭边的一对老夫妻托梦,乞求他们让其在黑潭中安 身,以此延续种族,黑鱼让老夫妻的生活富足宽裕,以回报他们的收留和保密。然而,这对 老夫妻却利欲熏心出卖了黑鱼。黑鱼们在绝望和慌乱中连夜迁徙,老夫妻也在半年后衰弱死 去。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人类的贪婪和背信弃义,导致了黑鱼的绝迹,人类也必然会遭到大 自然的惩罚。《鱼的故事》釆用儿童的视角来展现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捕捞。故事中的父亲全无节制地捕杀鱼类、伤害自然生命,无视小人鱼的苦苦哀求,致使最终出海的人全部葬身于大海,死于小人鱼们掀起的滔天巨浪中。对自然背信弃义一定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甚至会被大自然彻底抛弃,破坏自然等于自我毁灭。自然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张炜的小 说中反复强调人要敬畏自然、回到自然才能找 到生命的本义。

四、“海味”小说的生命诗学意味

以上述三位当代作家为代表的“海味” 叙事作家群,也可以说是当代海洋文学或海丝文学的优秀作家。他们密切关注着丰富的海洋世界,在海洋书写中将赶海人的生命体验进行纵深发掘,其对大海与海边生活的独特观照与抒发的审美理想,蕴含着对生命内涵及其本质的深沉思考,体现出“海味”叙事创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色,具有了浓厚的生命诗学意味。

首先,以诗的氛围和意境表现生命主题,使海味小说的文体呈现诗化特征。“海,一旦 进入小说,它应该是诗”,“写海的小说要追求诗的意象,诗的象征,诗的情波”22。海味叙事作家群笔下的大海千姿百态,四季分明,“冬天的海是银灰色的,那是雪花、浪花多了衬的;春天的海是嫩绿色的,那是青草和海草多了染的;夏天的海是淡金色的,那是日光多了照的;秋天的海是深蓝色的,那是凉爽的风吹多了变的”23。美丽的大海斑斓多彩,“海湾总是一片灰暗和沉重,总是有黑色的大浪抵岸,总是有隆隆的轰响”24;有时“大涌和微波一齐地动荡,绵绵无尽的沙岸在海浪的众叩声中发出像老人那样的叹息声”25;有时大海“像是一汪深蓝色的童话,海里横着一些古堡似的岛屿”26;“海水很静,浪花一下下拍击 着沙岸。海水的颜色渐渐变黑了,它迎接并融化了无数朵洁白的雪花”27。除了诗意的语言, 海味小说还注重意象的使用,多元纷繁的意象又营造了生动可感的鲜活意境。《白海参》中的“白海参”已经成为于老鬼和海狗子的精神信仰和命运寄托,象征着他们的精神诉求,梦想终未实现但精神永远屹立不倒,这种悲剧的效果和唯美的追求,让文本产生巨大的张力。《落日奔苍黄》中行吟诗人般的老盲人是大自然和生命的某种象征隐喻。烙铁般紫红的巨大落日,老盲人断断续续的歌声,涨涨落落的海潮,形成了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虽老当益壮然烈士暮年的悲壮意境,老黑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便迎着夕阳追随老盲人朝一片苍茫奔去。“海味”小说的诗意追求拓展了小说的边界,使“海味”小说的文体呈现 诗的特征。

其次,“写海就是写生命”,“海味”叙事作家群力求通过人与海的搏击来折射生 命的内涵及其本质。邓刚的很多作品都是写海,但写海不是他的初衷,“不论对山的描写还是对海的描写,归根结底都是写生命,我把我的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28。邓刚笔下的大海代表着大自然的宽厚和野蛮,潜藏着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对大海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体验,激发了他在文本中生命力的宣泄。邓刚通过描写一次次人与大海的搏斗,来表现出“力”的挥洒和激发,生命力离不开强健的体魄,不管是“海碰子”还是 “弄潮儿”,他们健壮的筋骨,赋予这场“力”的搏击以雄浑的乐章。然而,“力”之乐章 更来自挑战大海的搏击者们坚强的内心,海碰子在与大海的搏斗中,个人的情感和性灵 得到大海的净化和洗礼,表面上好像征服了大海,实际上是个人的性格与意志在大海中得到磨砺。卢万成则更多地通过描写秋冬的 海和“力”的对比,凸显暮年的海碰子的生命衰落之姿,年轻海碰子的朝气蓬勃和先进 的现代设备使他们更加体会到自己的时代即 将过去。张炜则“将大海刻画得神圣不可侵 犯”29,力求通过海洋精神理念进行现实批判。

第三,注重发掘生命的内在深度,通过多种叙事策略,展现生命诗学意义的多样性与 复杂性。其一,通过力的张扬,弘扬生命的阳刚之美。以“海碰子”为代表的人物形象,在大海的磨砺中,身上愈发散出阳刚之美和生命之力,正是作者赞美生命之壮美,进行生命叙事的有效策略之一。其二,通过温暖的笔触, 展现“海的儿女”们对海洋的爱与呵护,塑造了以“老蛤头”为代表的至真至情的爱海、护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现生命之温情,人性之善良底色。《蛤蜊滩》(又名《蛤蜊搬家》) 主人公老蛤头爱蛤蜊,用生命守护着海滩。《大鱼》里的水顺爷,本可以轻松抓住一条大菊花鱼,但却动了“恻隐之心”保护其安然产卵, 让大鱼重归大海,塑造了水顺爷温暖、明亮的品格,寄托着作家对人与海和谐相处的愿景。 其三,“万物平等”的生命意识,在探讨人与海洋及其海洋生物的关系时,“海味”叙事作 家群自觉或不自觉地刻画了在海洋面前,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享用时,人不应该享有特权, 人应该与其他动物具有平等的权利,这种生命自觉更体现了平等、博爱、泛爱众的生命哲学 意识和温暖明亮的生命诗学景观。

第四,通过寓言、神话等不同形式表现 精神诉求与生命哲思,对人的存在、人类命运及生命意义进行不断追问与探寻。《蛤蜊搬家》 中为了保护蛤蜊,捍卫蛤蜊滩,老蛤头与自然 界的各种禽兽斗智斗勇。对蛤蜊滩产生真正威胁并最终导致其毁灭的并非自然界,而是“现 代人”自身。他们用铁铲子、铁钩子、铁耙子等现代机器疯狂屠戮蛤蜊滩,这不是仅凭老蛤 头一人之力所能遏止的。疯狂的欲望昭示出人的丑陋与卑鄙,于是开篇“蛤蜊搬家”的寓言 终于在人类自我毁灭中得到验证。这个寓言故事渗透着作者对人性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在族长与海神之间》用神话方式着力显示大海让金娃重获自由。在小说里,大海中的荒岛 是理想国和乌托邦,岛上的动植物相亲相爱没有半点私念与贪婪,而金娃的村庄确是一个被 欲望和权力统治下的黑暗地狱,当海上的精灵救助一群落海的难民后,被救的人群却屠戮小岛的生灵,而金娃只能再次跳入大海,直到化为海神。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海洋书写,从“五四”时期海洋便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鲁迅曾把拜伦和康拉德都比作是“海的儿子”,推崇他们的诗文,“波谲云诡,世为之惊艳”,赞赏他们的海洋气息和浪漫主义作风。“海洋”也作为一个承载着“现代意识、世界想象和生命觉悟”的特殊意象出现在郭沫若等人的诗歌中,“持续生发出新的生命气质和文化精神”30。相较于“五四”时期海洋文学的现代性象征,新时期邓刚、卢万成、张炜的“海味”书写则力图将海洋逐渐还原为本真的存在。虽然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物类型的重复化、艺术手法的雷同化等,但海味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海味叙事作家群选择远离喧哗和躁动,触摸洋溢着生命力的灵魂,从最初的海边生活、书写自我生命感悟进至关注现实、审视人性,追求自然、健康的生命底色,体现了对文学倾心于生命诗 学理想的持续追求。

注释:

1 1975 年台湾地区学者朱学恕在《大海洋》诗刊 创刊号上发表了《开拓海洋文学的新境界》的 创刊词,提出了海洋的四大特性:一、多彩的人生,情感的海洋;二、内在的视听,思想的 海洋;三、灵智的觉醒,禅理的海洋;四、真 实的水性,体验的海洋。参见陈思和《试论 90 年代台湾文学中的海洋题材创作》,《学术月刊》 2000 年第 11 期。

2 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03 页。

3 谭桂林:《现代中国生命诗学的理论内涵与当代发展》,《文学评论》2004 年第 6 期。

4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 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49 页。

5 李杨:《现代性视野中的曹禺》,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49 页。

6 海碰子,即以铁叉扎鱼并捕捞海参、海胆、鲍鱼等海鲜的泅海人。

7 8 10 邓刚:《迷人的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84 年版,第 2-4、10-13、42 页。

9 邓刚:《龙兵过》,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年版,第 21 页。

11 邓刚:《芦花虾》,《迷人的海》,春风文艺 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36 页。

12 邓刚:《海的味道》,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5 年 版,第 7-8 页。

13 邓刚:《蛤蜊搬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年 版,第 118 页。

14 卢万成:《芝罘旧夕阳》,《山东文学》1986 年第 2 期。

15 16 卢万成:《男人的海》,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35、71 页。

17 翟德耀:《现代中国作家散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217 页。

18 张炜:《热爱大自然》,《张炜自述》,安徽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0-11 页。张炜:《游走:从少年到青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119-120 页。

19 20 张炜:《铺老》,《冬景•张炜短篇小说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36-37、 216 页。

21 徐怀谦:《文学是生命中的闪电——访作家张炜》,《人民日报》2004 年 5 月 13 日。

22张锦江:《文艺理论》,《张锦江文集》(第 5 卷),台海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 411 页。 23邓刚:《金色的海浪在跃动》,《迷人的海》,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年版,第 116 页。

24 卢万成:《芝罘湾三题》,《萌芽》1987 年第 10 期。

25 卢万成:《女人的河》,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7 年版。

26 卢万成:《蟹灯》,《当代小说》1988 年第 11 期。

27 张炜:《海边的雪》,《冬景•张炜短篇小说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47 页。

28 蒋蓝:《邓刚:海是我的血,也是我的墨》,《成都日报》2013 年 8 月 26 日。

29 王泉、代天善:《二十世纪中外小说的海洋书 写——以海明威、劳伦斯、邓刚、无名氏、徐 小斌、张炜为例》,《名作欣赏》2006 年第 2 期。

30 彭松:《略论“五四”文学中的海洋书写》,《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 55 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