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年轻写作者带来新气象

来源:齐鲁晚报 | 师文静  2020年01月19日07:48

万松浦书院

近日,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王威廉、曹有云、蒋蓝、黑陶、顾广梅等5位作者分别获得小说、诗歌、散文、理论奖,获奖者来自广东、青海、四川、江苏、山东等省份。该奖项投稿者以年轻作者居多,他们整体呈现出来的成熟、从容,艺术上力求创新突破,得到评选委员会的认可。

对学院气派、文学本质、审美理想的追求

万松浦文学奖四个门类,共设五个奖项,评奖规则对各个门类奖项的分配,不作硬性规定,本届奖项评选产生两个散文作品奖项。最终,王威廉的短篇小说《草原蓝鲸》、曹有云的诗歌《秋天午后的抒情》、蒋蓝的散文《桶的畅想曲》、黑陶的散文《漆蓝书简》、顾广梅的理论文章《批评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获奖。

谈及本届奖项的参赛作品特征,该奖评委会副主任、作家陈占敏称,本届大赛共有874名作者投稿参与,小说、散文、诗歌、理论作者皆很踊跃,而奖项更名之后,作者范围扩大,很自然地带来了新的气象,整体水平也有了“更上一层”之感。“参与作者虽然仍以年轻作者居多,然而,整体呈现出来的成熟、从容,却是久经历练的结果。继承传统,又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艺术上力求创新突破,是本届参与者的共同特点,也可视为新趋势。”

“万松浦文学奖”是第十一届评选中新更改的名称,其前身是“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由万松浦书院、鲁东大学、山东省文学馆联合主办。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由万松浦书院发起,倡导,已历十届,共有91名海内外作者获奖,在华语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陈占敏称,本届奖项更名“万松浦文学奖”并非改弦更张,而是一个文学奖的坚实与壮大;是“万松浦文学新人奖”的承续、延深和扩展。在文学奖项众多的当下,“万松浦文学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万松浦文学奖倡导新思维新语境、追求新气象新高度的宗旨,发现、奖掖优秀作者作品。具体一点讲,那么,标举学院气派,注重文学本质,持守审美理想,鼓励经典性意义追求,则是万松浦文学奖有别于其他文学奖项的特点;这一点的实现,还要靠主办方与广大文学同道的共同努力。”

不喧哗,不骚动  独立,纯粹,自由

本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者之一,青海省作协副主席曹有云称,他是先知道万松浦书院,后知道有万松浦文学奖的,他认为“万松浦文学奖”凭借“万松浦书院”之儒雅盛名以及博大精深齐鲁文化的古老召唤,定然会有更多文坛才俊竞相参评,激烈角逐。“不喧哗不骚动,不傲慢不偏见,不跟风不媚俗,不铺张不奢华,一直是如此的低调、谦卑、从容、质朴,一如那博大深沉,波澜不惊的‘万松浦’。感谢评委会对一位身处西部一隅的诗歌练习者以如此隆重的‘加冕’礼遇,诚惶诚恐,唯有在今后的书写岁月中向着文学诗歌的巍峨深奥殿堂努力登攀,靠近再靠近,尚能平复、尚能安心些许。”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广梅称获万松浦文学奖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是对她二十多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重要的激励,对充满艰辛而又愉悦的学术研究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总结。“在我看来,万松浦文学奖的品格,是独立纯粹自由,这与文学本身的自由品格和文学研究的独立精神相契合。”

作家王威廉在谈到获奖感受时则称,作家张炜创建的万松浦书院在文学界是一个很有精神地标式的地方,依托书院设立了文学奖,其中的精神品质不言而喻。“这次获奖便是一次极大的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大境界的探寻与跋涉。”

曹有云:希望长诗还有读者

曹有云在青藏高原从事诗歌创作20余年,他获奖的长诗《秋天午后的抒情》关照“西部”历史和现实,写出了对命运和对人的存在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曹有云称,《秋天午后的抒情》是一首将他多年来的生活经验、阅读识见、思想感悟等融为一体的长诗,写的是“秋天精神”坚韧久远的存在,因为秋天成熟、饱满、庄重、清澈,乃至庄严,好似一位雍容自尊的智者,当然也少不了悲愁、忧郁、伤感、孤寂等,这是构成诗性品质不可或缺的情感底色和精神元素。

“我虽身处高原边荒孤绝一隅,却没有被一种狭隘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封闭障目,我和诗篇一起,站在高原极目远眺,悉心俯察波澜壮阔、幻变无穷的大千世界。希望在这虚火攻心,精神苍白,表述乏力无效,快餐文化如风流行的今天,长诗还有读者。”

王威廉:关注人类的迷失,拓展小说的边际

80后代表作家王威廉的短篇小说《草原蓝鲸》将日常生活和科技现实弥合在一起,通过极短的篇幅讲述了人类因栖居地迁徙而造成的迷失和困境,因生活异化带来的陌生感、疏离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人类脑细胞数字化永存这一科技理念让这种困境和迷失更加真切、可感。

王威廉说,小说中出现的南沙是广东的一个自贸新区,他去过几次,那种全新的城市信息不由让他想起生命,在坚硬的城市和弱小的生命之间,有什么东西在触动他。“人的陌生感和迷失是我长期关注的主题。我们的迷失比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大得多,小说应该尽可能去拓展那样的边际。”王威廉称,这是一次切进内心的叙事表达,觉得理应如此,又大于自己一开始的设想,这样的写作感觉是很满足的。

《草原蓝鲸》是一个科幻小说,但又区别于传统的科幻小说。王威廉认为,科幻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了启蒙运动的两个面向:对于人类可能性的理解和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曾经的科幻小说更加侧重于技术的想象,比如《海底两万里》想象了潜艇技术,那么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技术发达的时代,很多科幻作品中的技术变成了真实,科技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实,因而这两者来到了一个融合的时刻。”

蒋蓝:探索思想与文学的结合

作家蒋蓝是一位独特的散文写作实践者,他是诗人、思想随笔作家,也是田野考察者。他的写作,一直在探索思想与文学的结合,自认为写作难度很大,一篇几万字的文章要断断续续写好多年才能完成。“《桶的畅想录》试图从形而下的桶上升到形而上的桶,要说的是桶对一个人的思维的禁锢问题,一方面是禁锢,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事物的边界。没有边界的桶就不成为桶,需要边界,有时我们又要打破边界。这篇文章实际上提出和思考了这个悖论问题。”

要想深入探究蒋蓝的作品,还需清楚他的写作特征。多年写作中,蒋蓝一直在探索“断片”体的写作,“断片”特指古希腊以降的一种思想性文体。蒋蓝称,从古罗马奥勒留《沉思录》,到帕斯卡《思想录》体现的是思想大于文学的特点,而这种文体写作在我们的文脉中几乎断绝了。“我的断片体写作,比如桶、青蛙、豹子等系列会长达几个月沉浸在这个体系里思考,与其相关的哲学的、思想的、美学的、神话学的内容都会纳入思考与写作中。”

蒋蓝说,目前使用断片写法的作家很少,这种伟大的思想体系中的文体应该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

黑陶:散文的疆域接近于无限

作家黑陶的获奖散文《漆蓝书简》是同名系列散文的一篇节选。《漆蓝书简》是一册凭借亲历体验,用个人视角努力呈现真实江南的地理空间和文学空间的文字集。获奖作品部分则由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走进缘缘堂,从而走进作家的心灵,触探作家的心灵行迹,是一篇很好的“作家寻踪记”。

黑陶说,“脂粉苏杭”是对江南的一种以偏概全式的粗暴文化遮蔽,此种遮蔽时日已久,而对他而言,江南是一个巨大、温暖的父性容器,它宽容地沉默着,让我任性地在其中行走和书写。“作为一名在场者和见证者,我所努力追寻、说出并倾心热爱的,是江南这块土地久被遮蔽但确实存在的另一种美,江南的异美——激烈、灵异,又质朴、深情。”《漆蓝书简》所写的地域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五省,所写乡镇,作者全部亲历,为逼近真实。

对于自己的写作特点,黑陶说,他认为散文的疆域接近于无限,更喜欢使用传奇、新闻诗断片、公共语言抄录、书信、故事、日记、访谈、科学笔记、蒙太奇、年谱等等体裁(手法)融汇到散文写作中,虽然时时节制,但写作的过程仍给予了他秘密的、近乎酣畅的书写幸福。

顾广梅:走进鲜活的文学和批评的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不仅关注文学、遴选优秀文学作品,还关注文学批评现况,将本届理论奖颁给了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广梅的论文《批评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

顾广梅称,这篇文章主要尝试用理论为当下文学批评的实践难局提供可行的方法和思路,对当下出现的某些不良批评现象给予理论观照和批驳,在反思中寻找和建构可以依傍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因为只有与鲜活、生动、充满驳杂之音的文学现场和批评现场紧密结合的文学研究才是有现实意义的。

陈占敏认为,顾广梅的理论文章《批评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深刻剖析当下文学批评的病灶,直指文学批评失去尊严的种种乱象,是对批评的批评。身为批评界的一员,作者在乱象纷起面前,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与良知,强调对作家的“知”与“识”,倡扬批评者本人应有的自我批评,自我审问;作者由中呈现的宽阔胸怀,敏锐目光,清正操守,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