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忠实文学年谱(1986—2000)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 | 王金胜  2020年01月17日16:52

1986 年 44 岁

【小说】

1 月,写成短篇小说《失重》,刊《延河》 第 4 期。

2 月,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刊《文学家》 第 2 期。

6 月 27 日,写成短篇小说《桥》,刊《延河》第 10 期。

8 月,短篇小说《毛茸茸的酸杏儿》刊《北京文学》第 8 期。

8 月,写成第八部中篇小说《四妹子》, 刊《现代人》1987 年第 3 期。《四妹子》中的主人公四妹子是有其现实生活的原型,这篇小说也有其报告文学的前身。据陈忠实自述,1980 年代初,“我曾在该报(指后文提到的《西安晚报》,引者按)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 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花了两天时间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 后又以其某些事迹演绎成八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1。在小说的主题内 涵和写作初衷上,陈忠实也体现出 1980 年代中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对文化心理结构的关注。他谈到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地域归属时,说:“有一些作品涉及陕北人和陕南人,并非纯一色的关中人,其中一部篇幅较大的中篇小说《四妹子》,其主角四妹子就是陕北人,我把她从陕北嫁到关中乡村的一家农户,就是要展示不同地域文化引发的心理冲突。”2

11 月,写成短篇小说《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刊《延河》1987 年第 4 期。

关于这篇小说取名和写作的情况,陈忠 实作了较为详尽的自述:“大约 1980 年代中期,我正热衷中、短篇小说写作。有一个 短篇小说起初取名为《野蔷薇》,草拟到不足一半时就没有耐心再做草稿,从感觉上以 为完全有直接写稿的把握了。正式写稿伊始,便更换了篇名,改为《到老白杨树背后 去》。这个更换篇名的举动是始料不及的,起初丝毫也没有想到的名字,在起草到不足一半时,作品中‘我’的一句对话冒出来,正在写作的我的心悸动了一下,不仅觉得 ‘我’说出了一句美妙的话,对完成本篇的 自信心也突然强大起来,连继续草拟的耐心 也没有了,连作品的篇名也在这一瞬间重新 确定无疑了。”3陈忠实认为这个小说“是 我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反观少年生活的一部 作品……所以那实际上算是一种生活咏叹式 的作品”4。

12 月 11 日,写成短篇小说《打字机嗒嗒响——写给康君》,刊《奔流》1987 年第7 期。

这篇小说里的人物说道:“狗屁小说, 写知青下乡简直跟下地狱一样。那么,想我 这号祖祖辈辈都在乡下的人咋办?一辈子都 在地狱生活?谁替我喊苦叫冤?所以说,我 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心安理得吃商品粮还要骂 我们农民的城里人。”在 2010 年 8 月的对 话中,陈忠实又谈到城乡差别和对“知青文 学”的看法:“包括很敏感的知青题材,很 多知识青年下到农村以为很苦,跟下地狱一 样。包括后来很多文学作品都有这方面的反 映,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写知青生活的作品, 都是带有控诉性的,知青到农村多么苦多么 苦,多么灾难。可是农村青年呢?甚至在同 一个中学念书,高考落榜和高考停止以后, 不用政府往下压,他们自觉就回到农村家里 去了,我就是其中之一。”5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2 月 14 日,整理散文《访泰日记》,刊 《文学家》第 5 期。

4 月 14 日,草拟《创作感受谈》,4 月23 日改定,刊《文学家》第 4 期。

5 月 11 日,散文《湄南河上——访泰日记》刊《西安晚报》。

10 月,散文《星空》刊《小说家》第 5 期。

12 月,写成言论《收获与耕耘》,刊《飞天》第 12 期。

【单行本、作品集】

1986 年 6 月,中篇小说集《初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康家小院》《梆子老太》《初夏》《十八岁的哥哥》等四部中篇小说。 这是陈忠实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集。继此之后,1988年出版《四妹子》,1992年出版《夭 折》这两部中篇小说集,是陈忠实中篇小说 结构形式探索的总结,也是其转向长篇小说 的“过渡”,“写过九部中篇出了三本中篇 集子,对中篇的解构艺术进行了一些探索。 现在写成头一部长篇,心情颇类似当初写成 头一部中篇的情景,对长篇的结构艺术进行 各种探索的兴趣颇盛……”6

1987 年 45 岁

【小说】

2 月,写成短篇小说《兔老汉》,刊《西安晚报》2 月 15 日。

4 月,短篇小说《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刊《延河》第 4 期。

10月20日,写成短篇小说《山洪》,刊《西安晚报》11 月 8 日。

冬,写成短篇小说《窝囊——献给古原的女儿》,刊《飞天》1988 年第 2 期。

1987 年,写成短篇小说《石狮子》,刊《飞天》第 9 期。

1987 年,写成第九部也是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地窖》,刊《延河》1988 年第 1 期。

《地窖》是陈忠实“直接面对‘文革’的”7小说,它和《四妹子》是陈忠实穿插在构思《白鹿原》期间写成的最后两部中篇。陈忠实在谈到小说对男女感情和性探索与表现时说: “这两部中篇小说的那女角色和情感交葛, 提供了可能稍微放纵一笔,写他们和谐或不 和谐的性心理感受里的性行为,我却依旧没 有放开手笔。”陈忠实此时仍然把握着“点 到为止”的原则,“原因很简单,性在《白》 的构思中刚刚有所意识,同时就显示给我的 是这个甚为敏感的话题的严峻性,岂敢轻易 放手;还有一点不好出口的心理障碍,读者 对我的一般印象是比较严肃的作家,弄不好 在将来某一日读到《白》时可能发出诘问,陈某怎么也写这种东西”8。陈忠实在 2011 年 8 月 9 日写道:“我……写过几篇男女爱 情的小说,发表后无人喝彩,反应平平,我 便知道女性世界的障碍仍未打通。及到中篇 小说《四妹子》和《地窖》,爱情包括性的 探索才有了一些令我鼓舞的读者反应。而到《白鹿原》的写作,我梳理出那个时代存在 着的几种幸福和灾难的婚姻形态,不可避免 要涉及性,这在我当时视为严峻的一个命题。 我给自己确定了写爱和性的‘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9早在 1993 年 与李星的对话中,陈忠实就解释过这个“三原则”:“我决定在这部长篇中把性撕开来写。 这在我不单是一个勇气的问题,而是清醒地 为此确定两条原则,一是作家自己必须摆脱 对性的神秘感羞怯感和那种因不健全心理所产生的偷窥眼光,用一种理性的健全心理来解析和叙述作品人物的性形态、性文化心理 和性心理结构。二是把握住一个分寸,即不以性作为诱饵诱惑读者。”10

关于“性”“爱”与文学的关系,陈忠 实在2005年3月26日的文章中,写道:“‘性’ 和‘爱’无疑是诸多浮泛现象里最热门的一种。中外当代的许多杰出作家,在这个精神和心理领域,作出了震撼读者心灵的探索,无需一一列举那些堪为经典的作品。”对于当时流行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陈忠实认为:“其兴趣集中在性的种种形态 种种过程和种种感受的展示上。稍有教养稍 有欣赏雅趣的人,就会有自己阅读的判断和 选择。然而,也不能无视人的某种窥阴癖的 潜意识习性。”至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认为主要有两点:“主要是一个商业利益 的驱使,出版方想以此谋利,写作者也以此获得厚酬。还有‘名’的诱惑,不能正道出名就想绝招歪招,在钟鼓楼广场脱光衣服蹦跶,吸引的好奇者肯定比任何穿戴整齐的人要多得多。”11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5 月,写成报告文学《皮实》,刊《西安晚报》7 月 12 日。

6 月 6 日,写成言论《中篇小说集〈四妹子〉后记》。

6 月,评论《文兰之“怏”》刊《延河》第 6 期。

8 月 13 日,写成散文《第一次投稿》。

10 月 8 日,写成言论《刀声》。

10—11月,写成特写《最珍贵的记忆——日记五则》。

1987 年,写成二集电视剧本《四妹子》,1989 年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映。

1988 年 46 岁

【小说】

1 月,中篇小说《地窖》刊《延河》第 1 期。

2 月 13 日,写成短篇小说《轱辘子客》,刊《延河》第 5 期。

在 2010 年 4 月 15 日写就的追忆王愚的 文章中,陈忠实写到了王愚对这篇小说的评 价:“我在 80 年代中期写过一篇短篇小说《轱 辘子客》,在《延河》发表。我那时住在乡 下老屋,有一日回作协办事或开会,在作协 院子里碰见王愚,匆匆地擦肩而过时,他停 住脚:‘刚看了你发在《延河》上的短篇小说, 不像原来的陈忠实了,变得好。’这是这篇短篇小说面世后我听到的第一声评说。”陈忠实特别指出:“仅仅一句话的好评之所以经久不忘,在于我对这篇小说写作的用心非比寻常。我已在构思着《白鹿原》,需要用一种叙述语言完成,《轱辘子客》这篇小说的写作,纯粹是为着叙述语言的试验而作的,通篇故事和情节都以叙述实现,只在结尾处有几句人物对话。这种叙述语言的艺术效果 如何,在我已不仅是这篇短篇小说的成败,而是牵涉到未来长篇小说的写作,能否有自 信实现叙述语言的新探索。”12也就是说,《轱辘子客》的意义不在于这篇小说自身的艺术性如何,更在于这个短篇小说展示着陈忠实艺术追求上的新变化,即追求一种更为简洁概括和形象化的叙述语言。

陈忠实对这种叙述语言有着充分的自觉意识和细致深入的阐述。他将这种叙述语言 称之为“形象化叙述”。所谓形象化叙述,就是“以叙述语言统贯全篇,把繁杂的描写凝结到形象化的叙述里面去。这个叙述难就难在必须是形象化的叙述,就是人物叙述的形象化”13。形象化叙述尽量压缩肖像面貌和言语行为等细节描写的成分,“我感觉这种 形象化叙述是缩短篇幅、减少字数、达到语言凝练效果的途径”14。为了达到理想的叙述语言效果,陈忠实在短篇《窝囊》和《轱辘子客》中进行了实验,“用意十分明确,就是要试验一种纯粹的叙述。选择这两个题材的人物和故事,自然也是适宜使用叙述的语言的。我确定尽量不写人物之间直接的对话,把人物间必不可少的对话,纳入情节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叙述;情节和细节自不必说了,把直接的描写调换一个角度,成为以作者为主体的叙述。印象最深的是《轱辘子客》,近万字的一篇小说,通篇都是以形象化的叙 述语言完成的,只在结尾处有几句对话。我切实地体验了叙述语言的致命之处,不能留下任何干巴巴的交代性文字的痕迹,每一句都要实现具体生动的形象化,把纯属语言的 趣味渗透其中,才能展示叙述语言独有的内在张力,也才可能不断触发读者对文字的敏 感性,引发他读下去直至读完的诱惑力”15。

2 月,短篇小说《窝囊——献给古原的女儿》,刊《飞天》1988 年第 2 期。

6 月 27 日,写成短篇小说《害羞》,刊《鸭绿江》1989 年第 1 期。

1988 年,写成短篇小说《两个朋友》《舔碗》。

在《害羞》《两个朋友》这两个短篇中, 陈忠实同样“继续着叙述语言的演练。我又为纯粹的叙述里加入人物对话,意在把握对 话的必要性,自然是对对话的内容再三斟酌和锤炼,以个性化的有内涵的对话语言,给大段连接大段的叙述里增添一些变化,避免大段叙述语言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累”16。《舔碗》不仅在形象化叙述上,体现出叙 述的准确、凝练和形象、饱满,亦通过必要 的、个性化的人物对话,调节了叙述的节奏, 作家还将这篇小说的内容经过改造后加入了《白鹿原》中。

1985 年前后,陈忠实广泛阅读了各种新潮文学理论,“当时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就 是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我就开始实践这个东西。然后就有了一批中短篇小说,包括短篇 小说《轱辘子客》和《两个朋友》,它们都 是那之后的作品。当然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轱辘子客》之外,还有两个中篇,《蓝袍先生》和《四妹子》,这是我非常清醒的。无论是《四妹子》写的当代生活,还是《蓝袍先生》中的历史生活背景,我都是从文化心理结构 的角度去写人物的。我自己感觉人物的深度 和厚度比以前要好一些了”17。他进而谈道:“如果说《四妹子》和《蓝袍先生》是我用文化心理结构学说作为一种写作的新的突破 的实验,那么,进入《白鹿原》的写作,我就自己感觉到能够比较自信地运用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来塑造人物了。所以《白鹿原》的写作是一种自觉的、认真的,比较有把握和自信心的写作。”18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6 日,写成散文《敬上一杯酒》。

1 月 8 日,写成言论《关于〈四妹子〉的附言》。其中写道:“四妹子到关中如愿以偿嫁了人也吃上了白面馍馍,然而她在那块具有辉煌历史的皇天后土的地方生活得并不自在。《四妹子》就是写她的人生的不自在的。……四妹子要吃白面馍馍,就得牺牲爱情、婚姻、家庭上的追求,就得放弃做人的起码权利和尊严。人的解放,不完全是经济上的解放。”19

5 月 22 日,随笔《短文三篇》刊《西安晚报》。

1988 年,写成评论《美玉出蓝田》。

【单行本、作品集】

4 月,中篇小说集《四妹子》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小说集原计划1988 年 4 月出版发行,因征订数额低迷而延迟至 1989 年,但版权页仍标注 1988 年4月第1版第 1 次印刷。

【获奖】

中篇小说集《四妹子》获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首届“双五”文学奖。

1989 年 47 岁

【小说】

1 月,短篇小说《害羞》刊《鸭绿江》第 1 期。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28 日,写成散文《默默此情谁诉》。

1990 年 48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6 日,写成言论《我说关中人——〈灞桥区民间故事集成〉序》。

2 月 23 日,写成评论《篇篇珠玑说〈泥神〉》。

春,写成报告文学《山里有黄金》。 3 月 9 日, 写 成 评 论《 唯 有 真 情 才 动

人——读〈肖重声散文选〉序》。

9 月 19 日,写成言论《巨人与矮子——〈长安风〉序》。

1990 年,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 个人的记忆》刊《陕西日报》11 月 20 日。

关于这篇报告文学的写作情况,陈忠实 在 2009 年说:“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陕西省委宣传部为了宣传一位农民科学家李立科,安排我写一篇报告文学,我有点不愿意, 因为《白鹿原》的草稿正在进行。可是《陕西日报》的文艺部主任田长山非要我写,他说这是政治任务。没办法,我就向他提出一个条件,写可以,但要两人合写。这就是后来的《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20对于这篇报告文学的发表情况和意义,陈忠实在2010 年 3 月 13 日的文章中,也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回到西安不久,我和田长山写成了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 的记忆》。全篇约一万五千字,《陕西日报》 全文刊发。隔日,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联 合作出向李立科学习的决定,在《陕西日报》 头版刊登。一个长期扎根渭北高原为民兴利 造福却默默无闻的农业科学家李立科,突显 在人们眼前,影响着也提升着人们的审美和 价值判断。我也完成了一次心灵洗礼。”21

1991 年 49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5 月,《文论两题》刊《小说评论》第 3 期。

11 月 17 日,写成评论《〈风雪娘子关〉阅读笔记》,刊《文学自由谈》1992 年第 2 期。

在这篇文章中,陈忠实谈到方言、习俗与文化、文学的关系。他认为:“许久以来及至现在,许多人总是以地方方言地方习俗 来体现地域特色,这当然无可厚非。但那方言和习俗的根络,却发端于那个地方的特定文化,以此为契机挖掘进去,我以为,这可能是打破由图解政策到图解概念的简单化创作的一条途径。”22

2011 年 8 月 9 日,陈忠实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再次谈及方言与文学创造的关系。“初学创作阶段,看到南方北方一些我敬佩的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我看到不同地域许多生动传神的方言土语,很自然地就在我的习作中写进关中方言土话,把许多生僻的土话用了进去,以为这就是生活气息和语言特色,效果自然适得其反。道理很简单,语言是完成交流的工具,一切生僻到让关中以外的人读了感觉莫明其妙的土语,反倒成了交流的障碍,肯定倒了读者的胃口。”他进而谈及《白鹿原》叙述语言的“生活化”“个性化”法则:“及至《白鹿原》的写作,我对生活语言的选择已有一个基本的法则,那些从字面上可以让外地读者领会至少六七成含义的词汇才用;如果从字面上让人连一半意思都揣摩不来的词汇,坚决舍弃;人物对话语言,尽可能生活化,更争取个性化。我在《白鹿原》的叙述语言里,用了许多生活语言主要是为了叙述的生动和逼真,避免了任谁都不陌生的纯文学语言的平庸。再,就我对叙述语言的探索体会, 在叙述语言里用上生活语言,有如混凝土里 添加的石子和钢筋,增加了语言的硬度和韧性。” 23

另,陈忠实在这篇阅读笔记谈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小说与叙述和议论及思辨的关系。他说:“小说毕竟主要依靠叙述。议论 和思辨不可或缺,但似乎不宜太多,至少我是这样看法。议论太多思辨太多的直接副作用是阻碍读者的阅读情绪,尤其是一些一般化议论。再者,过多的人物行为分析思辨,掌握不当就成为人物行为的注释,一方面轻视了读者对作品人物的理解和再创造余地;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人造成错觉,以为作者叙述无能所招致。”24

【单行本、作品集】

1 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陈忠实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关于 这本小说集的命名,有一段颇有趣味的故事, 具体可参看陈忠实的随笔《取名》。

1 月,文论集《创作感受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陈忠实出版的第一部文学理论集,内收文章 26 篇。关于这本书,陈忠实说道,1980 年代中期,“当时我的思维比较活跃,这集中体现在《创作感受谈》那本书中。《创作感受谈》的写作实际上是对我以前创作的一个总结,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能够再完成一 次突破。这时候对我起了决定性影响的就 是……文化心理结构学说,它对我的写作意义是非常重要的。”25

1992 年 50 岁

【小说】

12 月 20 日,长篇小说《白鹿原》(上)刊《当代》第 6 期。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6 日,报告文学《腼腆——余长庚印象》刊《人民日报》。

4 月,《〈风雪娘子关〉阅读笔记》刊《文学自由谈》第 2 期。

6 月,写成报告文学《生命礼赞——神针赵步长》。

1990 年春至 1993 年春,陈忠实先后写成《山里有黄金》《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 的记忆》《腼腆》《生命礼赞——神针赵步长》 《忠诚与潇洒——我理解的王福禄》等五部 报告文学作品,除了《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是“政治任务”外,其他几篇陈 忠实未做过多的直接说明。但在 2008 年与《关注》记者的对话中,陈忠实谈道:“真正在写长篇小说的四年里,连着两年在春节 前到汉中、安康去给那些刚刚兴起的民营企 业家和一些国营企业写报告文学,他们给的 稿费比国家的能高一点。因为自从开始长篇 小说写作以后没有时间写中短篇小说,没有 了稿费收入,只凭那百十块钱工资顾家就比 较紧张了,我的三个孩子相继上初中和高中, 学费年年也在增加,所以就连着两年在春节 前的一个月,我就把长篇写作停下来到汉中、 安康去写报告文学。所得稿费是万字五百块 钱,比国家当时的标准能多二百块钱,过完 春节孩子上学的学费就不用愁了。”26

关于1990年陈忠实写报告文学的情况,王蓬在悼念陈忠实的文章中也有回忆:“由 于隔着一道厚厚的秦岭,关于陈忠实蛰伏于 白鹿原下的老家写作长篇小说的种种情况, 我只是时有耳闻,其间曾想写信询问或是鼓 励,最终没有动笔是意识到这对陈忠实来讲 都属多余。直到 1990 年初,徐岳创办《中 外纪实文学》,陪着陈忠实几位来到汉中写 稿,我还诧异,难道长篇写完了?后来陈忠 实私下告诉我:给娃挣学费来了!我猛然意 识到陈忠实全家全靠他,这几年埋头写长篇,稿酬不多,又要供三个孩子上学,恐怕是最难熬的时候。见他精神还愉快,便问他长篇如何?他回答快了,再没多说。我深知陈忠实不爱张扬,尤其是写有分量的作品。他的名言是:写作品像蒸蒸馍,不敢把气漏了。他不像有的作家刚有个题目便谋划着去 获奖,作品还是一堆素材就计算能挣多少稿费。”可为佐证。27

7 月 28 日,散文《又见鹭鸶》刊《西安晚报》。又刊《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第 7 期,《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2016 年 Z1 期。

关于这篇散文的写作,陈忠实回忆道:“这一年的 8 月,好久不写散文了,又触景 生情写下了《又见鹭鸶》。……也许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吟诵得沉醉,便把‘在 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铺陈于文字。这应是我前所未有的颇多闲情逸兴味儿的散文。” 他特别写道:“由此也引发了后来散文写作 的持续不减的兴趣。”28

夏,写成言论《天下谁人不识君——肖重声〈珍蔬佳话〉序》。

1992 年,写成言论《别路遥》,刊《电影画刊》2003 年第 4 期。这是陈忠实在路遥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发言。在这篇文字中,陈忠实将路遥及其创作放在中国文学的阔大背景上,放置在中华民族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对其思想、精神世界和艺术创造力量进行了极高的定位和评价。路遥是一个民族文学和精神的卓越代表:“路遥从中国西北的一个自然环境最恶劣也最贫穷的县的山村走出来,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绚烂的篇章。这不单是路遥个人的凯歌,它至少给我们以这样的启迪,我们这个民族所潜存的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和旺盛而又强大的艺术创造力量。路遥已经形成的开阔宏大的视野,深沉睿智的穿射历史和实现的思想,成就大事业者的强大的气魄,朝着创造的目标实现创造理想时必备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耐力,充分显示出这个古老而又优秀的民族的最优秀的品质。”29路遥也是民族伟大历史进程的热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书写者:“路遥热切地关注着生活演进的艰难的进程,热切地关注着整个民族摆脱沉疴复兴复壮的历史性变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欢乐。路遥并不在意个人的有幸与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时期的饥饿在内的艰辛历程。这是作为一个深刻的作家的路 遥与平庸文人的最本质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路遥才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路遥。”30

冬,写成言论《渭南有个李康美》。

【诗词】

夏,填词《小重山·创作感怀》《青玉案·滋水》。

这两首词写于《白鹿原》完成并得到评 论家和出版社编辑肯定后,陈忠实在他“50 年生命历程中空前亦绝后的一段美好时月” 里,吟诵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等名家 诗词后的“兴起之作”。陈忠实写到当时的 情境和心境:“1992 年春天,在写完《白鹿原》等待编辑审稿意见的颇为忐忑的情境里,我一个人仍住在原下祖居的屋院,徒增吟诵 古典诗词的兴致。”31对这两首词,他自我评述道:“这两首词都是 1992 年夏天填写的。前一首很直白,无需注释。后一首的滋水,是河流原来的名字,……我以往的小说包括尚未面世的《白》,其中的风景描写多有涉及这条河的文字,却几乎全是这篇或那篇小说人物在这条河边发生的人生故事。现在,我直接面对这条河了,这条我平生触摸的第一条河,也是平生都不曾离开的一条河,似乎此时突然意识到这条河从我心里淌过,我的血液时时都受到河水波浪的拍击,与河水溶合了。我填写成了这首《青玉案·滋水》,已经是物我相溶相寄了。虽自知文字直白,却也直抒胸臆;不为示人,只是一时兴起;也未必太多自尝,倒是留下刚刚写完《白》 稿且得到难得的肯定和评说之后的真实情 状。平生不敢吹牛,更不习惯炒作,填一首拙词,泄一下窝聚胸间多年的创造欲望之气, 于心理乃至生理都是一种释放的需要,词的 韵律和平仄都顾不及了。”再读“我后来意 识到这一年——1992 年,是我人生历程中最自在的一年”32。令人感慨系之。

11 月 26 日草成诗《猜想死亡》,1993年 9 月 16 日改定,刊《延河》1993 年第 11 期。

【单行本、作品集】

12 月,中篇小说集《夭折》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获奖】

报告文学《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中国作家协会 1990—1991 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关于这次获奖,陈忠实回忆道:“(1992 年)初夏时节,一个始料不及的好事发生了, 《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被评为 1990-1991 年度全国报告文学奖。这是中国 作协的奖项,《渭》文是由谁家推荐参评, 我竟然不知,所以说是意料不及的好事。”33

1993 年 51 岁

【小说】

2 月 20 日,长篇小说《白鹿原》(下)刊《当代》1993 年第 1 期。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言论《悼路遥》刊《小说评论》第 1 期。

2 月,言论《告别路遥》刊《延河》第 2 期。 春,写成报告文学《忠诚与潇洒——我理解的王福禄》。

3 月 15 日,写成《关于〈白鹿原〉与李星的对话》。

在谈及《白鹿原》是否属于现实主义文 学及其与柳青包括法国俄国现实主义的不同 之处时,陈忠实说:“《白鹿原》是现实主 义的创作。在我来说,不可能一夜之间从现 实主义一步跳到现代主义的宇航器上。但我 对自己原先所遵循的现实主义原则,起码可 以说已经不再完全忠诚。我觉得现实主义原 有的模式或者范本不应该框死后来的作家, 现实主义必须发展,以一种新的叙事形式来 展示作家所能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和现实内容,或者说独特的生命体验。”“我决心彻 底摆脱作为老师的柳青的阴影,彻底到连语言形式也必须摆脱,努力建立自己的语言结 构形式……但无论如何,我的《白》书仍然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现实主义者也应该放开艺术视野,博采各种流派之长,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者更应该放宽胸襟,容纳各种风貌的现实主义。” 34

4 月 2 日,写成言论《黑色的 1992》,刊《文学自由谈》第 3 期。

6 月,《关于〈白鹿原〉的答问》刊《小说评论》第 3 期。

6 月 10 日,写成言论《陕西作家应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无愧贡献——陕西作协第四

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

6 月 17 日,写成言论《选萃自序》。

6 月 18 日,写成随笔《文学这个魔鬼》,刊《西安晚报》7 月 1 日。

7 月,言论《〈白鹿原〉创作漫谈》刊《当代作家评论》第 4 期。

11 月 22 日,写成散文《晶莹的泪珠》。

11 月,诗《猜想死亡》刊《延河》第 11 期。

12 月,写成散文《毛泽东的人格力量》。冬,写成散文《寓言两则》。

【诗词】

6 月 19 日,填词《踏莎行·人民大厦四十年》。

【单行本、作品集】

6 月,《白鹿原》(一版一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9 月,《陈忠实短篇小说选萃》由西安出版社出版。

9 月,《陈忠实中篇小说选萃》由西安出版社出版。

11 月,《白鹿原》(繁体版)由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

11 月,《陈忠实爱情小说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11 月,中篇小说集《蓝袍先生》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获奖】

《白鹿原》获中国作协陕西分会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1994 年 52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10 日,随笔《〈梆子老太〉后话》刊《西安晚报》。

2 月,散文《晶莹的泪珠》刊《儿童与健康》第 2 期。

2 月,写成言论《大将林立,佳作纷呈——编稿絮语》。

3 月 21 日,写成言论《故乡,心灵中最温馨的一隅》。

4 月 8 日,写成言论《沟通,我的期待——〈白鹿原〉韩文版序》。长篇小说《白鹿原》 首次被译为韩文,陈忠实作序,这是陈忠实首次为自己著作的外文版作序。

6 月 13 日,写成评论《铁骨柔肠赋华章》。

6 月 14 日,写成随笔《虽九死其犹未悔》,刊《延河》2003 年第 1 期。

6 月 22 日,写成随笔《足球与古典式——〈歪看足球〉之一》。

6 月 22 日,写成随笔《上帝之手——〈歪看足球〉之二》。

7 月,评论《小说最是有情物》刊《文学自由谈》第 4 期。

9 月 1 日,写成言论《文学依然神圣》,刊《陕西日报》9 月 5 日。又刊《西安晚报》 9 月 22 日。

9 月,写成言论《最好的纪念——陕西名家丛书序》。

11 月,写成评论《不妨极端,自成气候——我看成章散文》。

在这篇言论中,陈忠实提出了他所理解 的文学创作过程和形态:“无论小说散文或 者诗歌的创作,都应记着《文心雕龙》中的 一句话‘既随物以婉转,亦于心而徘徊’。 这一句话把作家的创作状态全部说完了,再 没有这么间接地把创作过程和创作形态揭示得那么深刻。随物婉转就是状物,于心徘徊 就是作家抒发情感。”35

12月9日,写成散文《绿蜘蛛,褐蜘蛛——我的树之二》,刊《大家》1995 年第 3 期。

【诗词】

3 月,填词《阳关引·梨花》。 这首词词末署时间 1994 年 3 月,亦见于 1994 年 12 月 9 日所作散文《绿蜘蛛,褐 蜘蛛——我的树之二》文末:“今年初春,我依然搅缠在纷纷纭纭的杂事之中而不能脱身,看到城市街树绿了,便想起家园里的梨树也该绿了,画报也该开绽了,何时再能得到早晨起来看见袅袅娜娜的白衣仙女的惊喜?遂成一阙拙词:《阳关引·梨花》……” 由此可推知,词作于初春三月,而这篇作于岁末的散文,则是以追忆初春的方式引述之。

【单行本、作品集】

1 月,《白鹿原》由台湾新锐出版社出版。

2 月,中篇小说集《蓝袍先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4 月,中篇单行本《初夏》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 月,中篇小说集《地窖》由台湾汉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95 年 53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写成散文《最初的晚餐——〈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一》,刊《文苑 ( 经

典美文 )》2010 年第 12 期。

1 月,创作谈《兴趣与体验——〈白鹿原〉获奖感言》刊《当代》第 1 期。

1 月,写成散文《尴尬——〈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二》。

1 月 22 日,写成言论《文学无封闭》,刊《文学自由谈》1995 年第 2 期。在这篇文 章中,陈忠实谈到“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 的关系。他说:“作家进行文学创作唯一依 赖的是一种双重性的体验,由生活体验近而 发展到生命体验,由艺术学习发展到艺术体 验,这种双重体验所形成的某个作家的独特 体验,决定着作家全部的艺术个性。”进一 步阐述:“生命体验由生活体验发展而来, 生活体验脱不出体验生命的基本内涵。…… 普遍的通常情况是,一般的规律作家总是经 由生活体验而进入到生命体验阶段的;并不 是所有作家都能经由生活体验而进入生命体 验的,甚至可以说进入生命体验的作家只是 一个少数;即使进入了生命体验的作家也不 是每一部作品都属于生命体验的作品。”他 认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属于“生命体验之作”,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却属“生活体验的作品”。尽管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此前的长篇风姿各异,但 只有这部“才是进入一种生命体验的艺术精品”。36

2 月 6 日,写成散文《沉重之尘——〈生命历程中的第一次〉之三》。

2 月 15 日,写成散文《破禁放足不做囚》。

2 月 17 日,散文《中国餐与地摊族——意大利散记之一》刊《西安晚报》。

春,写成报告文学《创造礼赞》。

3 月 18 日,写成《兴趣与体验——〈陈忠实小说选集〉序》,刊《小说评论》第 3 期。

3 月 24 日,写成言论《生命易老,文学不死:寄语〈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刊《延河》第 6 期。

4 月,文论《寄语》刊《文学自由谈》第 4 期。

在文章开篇,陈忠实即指出:“对于以 文学为生命依托的我来说,关于自由的基本 含义都是文学的。文学的自由说到底是作家 心灵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弄自己的文学,即 充分地自由地展示生命和艺术的独特体验,自觉足以慰藉生存的全部意义了。”37

6 月 26 日,写成言论《美髯公的画与文》。

6 月 28 日,散文《贞洁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之二》刊《飞天》第 10 期,又刊《西安晚报》11 月 30 日。

6 月,散文《绿蜘蛛,褐蜘蛛——我的树之二》刊《大家》第 3 期。

7 月,文论《关于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展望》刊《小说评论》第 4 期。

7 月,散文《绿风》刊《神州学人》第 7 期。又刊《教师博览》2013 年第 11 期,《视野》2016 年第 15 期。

7 月 1 日,写成散文《那边的世界静悄悄——美、加散记之一》。

12 月 25 日,写成散文《北桥,北桥——美、加散记之二》。

【诗词】

1 月 15 日,作诗《七律·和宁夏张其玮先生》《七律·和路友为先生诗》。

1996 年 54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2 月,写成书信《送平凹赴华西》,刊《西安晚报》2 月 23 日。

4 月 13 日,写成评论《解读徐岳》。

5 月 4 日,写成言论《致日本读者——〈白鹿原〉日文版序》。

6 月 27 日,写成言论《柳青的警示——在柳青墓前的祭词》。

8 月 16 日,写成散文《告别白鸽》,刊《大家》第 5 期。

8 月,散文《秦人白烨》刊《中国作家》第 4 期。

9 月,写成散文《一株柳》,刊《中文自修》2000 年第 10 期。

10 月,写成散文《感受文盲——美、加散记之三》刊《西安晚报》11 月 29 日。

10 月,写成散文《口红与坦克——美、加散记之四》刊《西安晚报》11 月 29 日。

1996 年,写成言论《注钙》。

【诗词】

清明,作诗两首《七律二首·故乡》。

【单行本、作品集】

1 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2 月,《陈忠实小说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8 月,《陈忠实文集》(五卷本)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陈忠实的第一部文集。

关于这部五卷本文集出版的情况,朱鸿在 2016 年 4 月 15 日写成的文章中回忆道: “1996 年,我编辑了他的文集五部,行世在即,打算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出版社不愿 意有花销,就把负担转嫁给先生了。幸而一家企业慷慨资助,问题得以解决。企业欲通 过新闻发布会腾声三秦,这也很是正常,遂提出由其老板主持。先生约我见面,茶饮之间,悦然相告企业支持之事。获悉新闻发布 会要由企业老板主持,我劈头盖脸地说:‘这不行!版权是出版社的,必须要由出版社领导主持。’先生一愣,又说:‘我已经答应了。’我说:‘陈老师,答应了也不行啊!可以给老板增加一些节目,主持必须交出版社领导主持。’先生骤然发火,冲动宣示新闻发布会作罢。不料形势如此,我遂婉然校正。经过反复协商,新闻发布会归出版社领导主持。然而程序多有空间,以让企业老板亮相,事遂顺利且圆满。先生轻松愉快,竟向领导夸我厉害,可以重用。实际上我根本不满意领导,也不为出版社争什么。我只是遵循一个道理和规矩,而且坚持这一点。”38

8 月,《生命之雨——陈忠实自选散文集》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陈忠实的 第一本自选散文集,也是其第一本散文集,内收散文 55 篇。

9 月,文论集《陈忠实创作申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0 月,长篇小说《白鹿原》(上下两册)日文译本由中央公论社出版。

【获奖】

长篇小说《白鹿原》获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1997 年 55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写成散文《五十开始》,刊《西安晚报》5 月 8 日。

2 月 16 日,写成散文《朋友的故事》,刊《新大陆》第 1 期。

3 月,《白鹿原上看风景——关于当前长篇小说创作和〈白鹿原〉》(与张英对话录)刊《作家》第 3 期。

4 月 25 日,写成言论《敞开心灵之窗——〈走出白鹿原〉自序》,刊《西安晚报》8 月 28 日。

6 月,写成言论《回声·钟声·双刃剑》。

7 月 16 日,写成言论《走过泥泞》,刊《西安晚报》1998 年 5 月 8 日。

7 月,散文《清风扑面》刊《延河》第 7 期。

10 月,写成散文《陶冶与锻铸》,刊《西安晚报》11 月 5 日。又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8 年第 3 期,《陕西教育》1998 年第 12 期。

10 月,《“白鹿原”畔谈税收——答〈中国税务〉杂志问》刊《中国税务》第 10 期。又刊《税收与社会》第 10 期。

11 月 19 日,写成言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寄语〈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刊《延河》1998 年第 1 期。

11 月 22 日,写成散文《喝茶记趣》。

12 月 16 日,写成散文《追寻貂蝉》。

冬,写成对话《关于〈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答诗人远村问》。

【诗词】

6月20日,填词《酹江月·香港回归感赋》。 这首词,是陈忠实接到《光明日报》编 辑约稿时“觉得不知从何说起,转念之间竟 涌出一首词来”。作者自言:“尽管我素来 深深畏怯名目繁多的古体词牌严密的平仄格 律,却也顿生勇气不管不顾了,只求得词意 顺畅,节奏明朗,可以尽兴倾泻那份情感就 行了。这是我为数不多的诗词里,填写得最 痛快也最顺手的一首。”39

【单行本、作品集】

《白鹿原》韩文版五卷本由韩国文院出版。

1998 年 56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10 日,写成散文《自题旧照》。

1 月,言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寄语〈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刊《延河》第 1 期。

3 月 6 日,写成言论《历史和现实的追问——谈游记创作的一封信》,刊《人民日报》 1998 年 8 月 28 日。

6 月,言论《品读蔡如桂》刊《农业考古》第 2 期。

6 月 3 日,写成言论《跨越障碍》,刊《文化月刊》第 8 期。又刊《西安晚报》1998 年 7 月 10 日。

6 月,写成言论《业已成荫的大树》;写成散文《无法超脱》《谁打败了斗牛士》。

8 月 17 日,写成言论《心灵独白》。 其中陈忠实回忆了自己的散文创作道路:“关于散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文体。 我的处女作发表的首先是散文,那是‘文化大革命’前一年多时间的事了。而第一个短篇小说的写作和发表却是八年以后的事了。 新时期文艺复兴以来,我以小说写作为主, 其间也抽空写一些散文。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在乡村基层工作岗位上,散文选材多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生活而抒发一点感触,或者记取一点人与事的变迁,形式不自觉地就类似 特写的形式。八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散文,且不说它像不像散文,却是脱离了特写的模式。”谈到散文的本质和抒写的动力机制,他认为:“就我自己而言,散文就是一种心灵的独白,心灵对于现实对于历史的一种感 悟,需要抒发,需要强辩,需要呜咽,有时候也需要无言的抽泣。感天感地感时感世感人感物,总而言之在于一个感,有感触有感 想有感悟而需要独白,需要交流,需要……于是就想写散文了。”40

9 月 18 日,写成散文《喇叭裤与“本本”》。 10 月 8 日,写成言论《生命价值的新启示——作家陈忠实致魏军》,刊《人民日报》1999 年 5 月 18 日。

11 月 2 日,写成言论《王国不神秘:再致雷涛》,刊《文艺报》1999年第 30期。

11 月 7 日,写成言论《西安人武元》;9 日写成言论《真情无价——读周养俊〈絮

语人生〉》;13 日,写成散文《灿烂一瞬——凉山笔记之一》。

11 月 6 日,写成散文《伊犁有条渠》,刊《伊犁河》1999 年第 1 期。

11 月,写成散文《神秘一幕——凉山笔记之二》。

12 月 28 日,写成散文《旦旦记趣》,刊《散文(海外版)》2000 年第 2 期。

冬,写成言论《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与〈人民日报〉记者高晓春的对话》,以《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访作家陈忠实》为题,刊《人民日报》12 月 12 日。

【诗词】

8 月 10 日,作诗《贤亮印象》。

【单行本、作品集】

1 月,散文集《告别白鸽》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陈忠实的第二本散文集。

【获奖】

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99 年 57 岁

【散文、报告文学、言论等】

1 月 8 日,写成创作谈《心灵剥离》,刊《当代作家》第 1 期。

1 月 13 日,写成散文《自己卖书与自购盗本》,刊《时代文学》第 3 期。

在这篇散文中,陈忠实谈到自己第三本书中篇小说集《四妹子》在出版过程中遭遇 的尴尬、难堪和“难以启齿的羞愧”。这促使他开始反省和理解“文学和小说创作的原 始意义”。他认为:“作家之所以写作,就是要把自己关于现实和历史的体验用一种自以为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述出来,与读者进行交流。”对于作家来说,“这种体验从生活层面的体验进入到更深一层的生命层面的体验,而表述的形式也是由艺术的表现和艺术的体验显示着差异的。无论生活体验抑或生命体验,致命的是它的独特性,是唯独自己从现实生活历史生活以及自身经历中所产生的独有的体验。独有的体验注定了体验的 独特性和独到之处,从根本上就注定了某部(篇)作品的独立个性,自然不会重复别人也不会重复自己,这是中外古今作家的所有杰出创作的最根本的成因”。对于读者来说,“人们阅读小说,就是要享受电影电视所感受不到的文字的乐趣,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自己尚未领悟到的属于作家的独到的体验”。因此,“作家靠独特的体验(生活的生命的和艺术的)创作小说。读者才是作品存活的土壤”。经过《四妹子》出版过程的波折和作者卖自己写的书的尴尬,陈忠实经过“从这个意义上反省”,“终于从《四妹子》自销的羞愧境地重新爬出,重新审视案头正在操作着的《白》稿,审视 《白》的全部构思和表述形式,包括读者直观的文字”。从反向上,《四妹子》对于《白鹿原》的构思、叙述和语言等方面的影响是 不可忽略的。也因此陈忠实写道:“我后来总是想到自销《四妹子》的羞愧造成的挫伤对促成我反省的决定性意义,尤其是在第一部长篇《白》书写作的关键时刻发生。”41022002次谈道:“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我被迫认识到作品的可读性问题,必须把可读性作为文学作品不可忽略的因素。”

2 月,散文《凉山二题》刊《中国三峡建设》第 2 期。

4 月 9 日,写成散文《自信是金》。

4 月,写成言论《大气·雄风:解读李若冰》,刊《文艺报》1999 年第 24 期。

5 月 7 日,写成《在〈当代〉,完成了一个过程》,刊《当代》1999 年第 4 期。

5 月 18 日,言论《生命价值的新启示——作家陈忠实致魏军》刊《人民日报》。

6 月,写成言论《灵人》。

夏,写成言论《滔滔汉江水》。

7 月,评论《民办教育家的辉煌足迹──电视连续剧〈荒原足迹〉笔谈》刊《小说评论》第 4 期。

8 月 6 日,写成言论《痴情如你》。8 月,写成散文《家之脉》。

9 月,《真情无瑕——读周养俊〈絮语人生〉》,刊《写作》第 9 期。

9 月 3 日,写成散文《俏了西安》,刊《西安晚报》9 月 5 日。

10 月 18 日,写成对话《人生九问》。

10月19日,写成散文《拔出话筒》,刊《西安晚报》11 月 11 日。

10 月 21 日,写成散文《骆驼刺——车过柴达木之一》;22 日,写成散文《盐的湖——车过柴达木之二》;24 日,写成散文《天之池》。

11 月 9 日,写成散文《何谓良师——我的责任编辑吕震岳》,刊《延河》2000 年第 1 期。

11 月 12 日,写成言论《蔚为壮观的诗章》;18 日,写成言论《人物才是撑起故事框架的柱梁》。

11 月 25 日,写成散文《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刊《人民文学》第 2 期。

12 月 9 日,写成散文《千年的告别》。 在这篇散文中,陈忠实较为集中地阐述 了他在《白鹿原》出版后,反思自己创作道 路时常用的“剥离”一语的内涵:“剥离是 旧的心理秩序被打乱、新的心理秩序重新建 构的过程。人的心理秩序决定人的精神世界, 而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又网织着心理秩序;新 的观念首先冲击的是旧的观念,也就冲击扰 乱旧的心理秩序,重构新的精神世界。这个 过程恰如剥离,完成一次就轻松一次,就新 生一回,就跃上一个新的心灵境地。剥离无 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受了这个痛苦完成 了这个过程,也就挣脱了心灵的枷锁,获得 一次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经受不住这个痛苦 就可能捂死在旧的秩序的罗网里。剥离不会 是一次性完成的,有如蚕之蜕皮,一次又一 次的剥离的完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体魄也就 逐步得以复兴复壮了。” 在《白鹿原》创 作手记中,陈忠实又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谈到 “剥离”:“剥离的实质性意义,在于更新 思想,思想决定着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思想 力度制约着开掘生活素材的深度,也决定着 感受生活的敏感度和体验的层次。”

【单行本、作品集】

1 月,《陈忠实散文典藏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4 月,《陈忠实小说精选》(二卷)由台湾金安出版社出版。

5 月,中篇小说集《康家小院》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0 年 58 岁

【散文】

1 月,散文《何谓良师——我的责任编辑吕震岳》,刊《延河》第 1 期。

2 月,散文《旦旦记趣》刊《散文(海外版)》第 2 期。

2 月,散文《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刊《人民文学》第 2 期。

3 月 18 日,写成对话《网上夜话》。

4 月 8 日,写成言论《我说〈山河岁月〉》,刊《人民政协报》2000 年 8 月 17 日。

11 日,写成《你写的书,让我不敢轻率翻揭》,刊《朔方》2000 年第 11 期。

4 月 13 日,写成散文《口声》;18 日,写成散文《活在西安》;29 日,写成散文《动心一刻》。

5 月,言论《堂堂正正做人》刊《人民论坛》2000 年第 5 期。

5 月,散文《一株柳》刊《中文自修》第 10 期。

5 月 1 日,写成散文《取名》《自题照片》;3 日,写成散文《拜见朱鹮》;8 日,写成言论《致冷梦的一封信》。

5 月 7 日,写成言论《校验人生》,刊《人民日报》2000 年 11 月 4 日。

6 月 10 日,写成言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致徐剑铭》。

7 月 7 日,写成言论《拒绝平庸——答〈刘琦之歌〉作者的信》;17 日,写成言论《卓尔不群这一株》。7 月,写成散文《威海三章》。

8 月,散文《贞洁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之二》刊《飞天》2000 年第 8 期。

8月,《读〈刘琦之歌〉后致作者的一封信》刊《陕西教育》2000 年第 8 期。

8 月 23 日,写成散文《球迷希尔顿》。

8 月 23 日,对话《没有改变就没有前途》(舒晋瑜访谈)刊《中华读书报》。

8 月 24 日,写成散文《如炬人生》,刊《新华日报》2000 年 9 月 4 日。

12 月,写成散文《释疑者》。12 月 12 日,写成散文《从盗书到盗名》,刊《中华读书报》2000 年 12 月 20 日。又刊《中国防伪》2001 年第 3 期。

冬,写成对话《文学活着——答〈三秦都市报〉记者杜晓英问》、《说税》。 在《说税》中,陈忠实谈到了《白鹿原》中对农民抗税抗粮的叙述:“习作《白鹿原》 里至少有三处写到农民抗税抗粮的斗争,这 在小说的总体创作构想中都是作为重大事件 设置的。白鹿原是一个农业社会,那里生活 着从本世纪初到本世纪中叶的一个农民宗族 群体,在这个以宗族维系的群体的生存形态 和社会结构里,税和捐成为影响那个社会结 构的稳定性和生存形态的一种最重大因素。 当然,还有政治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因素。”

【单行本、作品集】

2 月,《白鹿原》(上下册)由台湾金安文教机构出版。

7 月,《白鹿原》(“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0 月,《白鹿原》蒙古文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0 月,散文集《家之脉》由广州出版社出版。

2000 年,《白鹿原》越南文版由越南岘港出版社出版。

【获奖】

12 月,散文《活在西安》获《人民日报》“走进西部”散文征文二等奖。

注释:

①陈忠实:《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05 页。

②陈忠实:《慢说解读 且释摹写》,《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

第 292 页。

③陈忠实:《取名》,《陈忠实文集》(第 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82 页。

④ 陈忠实:《在自我反省中寻求艺术突破——与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李遇春的对话》,《陈忠 实文集》(第 7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30、389 页。

⑤陈忠实:《自我定位,无异自作自受》,《陈忠 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62—363 页。

⑥⑩ 陈忠实:《关于〈白鹿原〉与李星的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 370—371、370-372、370-371 页。

⑦⑧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01、77、61、 61、167-168、164-165、103 页。

陈忠实:《有关我的创作——答〈黄河文学〉和歌问》,《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83、378 页。

陈忠实:《文学的力量——与〈陕西日报〉记者张立的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8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08 页。

陈忠实:《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王愚印象》,《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 11—12 页。

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散谈》,《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47、147 页。

李遇春、陈忠实:《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小说评论》2003 年第 5 期。又见陈忠实《在自我反省中寻求艺术突破——与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李遇春的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7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 389、390 页。

陈忠实:《关于〈四妹子〉的附言》,《陈忠实文集》(第 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20 页。

陈忠实:《创作成就取决于作家的敏感、深刻和独特——与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邰科祥教授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9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26 页。

陈忠实:《仅说一种本能的情感驱使》,《陈忠实文集》(第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版,第 5、15、5-6 页。

陈忠实:《〈风雪娘子关〉阅读笔记》,《陈忠实文集》(第 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版,第 341、343 页。

陈忠实:《〈白鹿原〉之外——与〈关注〉记者白小龙、逸青的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80 页。

王蓬:《陈忠实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忠诚可靠》,《魂系白鹿原:陈忠实纪念文集》,祁念曾、张效民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176页。

陈忠实:《别路遥》,《陈忠实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48—349、349 页。

陈忠实:《不妨极端,自成气候——我看成章散文》,《陈忠实文集》(第 5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29 页。

陈忠实:《文学无封闭》,《文学自由谈》1995年第 2 期。《陈忠实文集》(第 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214—215 页。

陈忠实:《寄语》,《文学自由谈》1995 年第 4 期。朱鸿:《陈忠实先生》,《魂系白鹿原:陈忠实纪念文集》,祁念曾、张效民编,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41—42 页。

陈忠实:《追述一首词的成因》,《陈忠实文集》(第 9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2 页。陈忠实:《心灵独白》,《陈忠实文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279、281 页。

陈忠实:《自己卖书与自购盗本》,《陈忠实文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79页。

陈忠实:《“文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主题词”——与〈西安晚报〉记者蔡静、丑盾对话》,《陈忠实文集》(第 6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版,第 279 页。

陈忠实:《千年的告别》,《陈忠实文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66—167 页。

陈忠实:《“白鹿原”畔谈税收——答〈中国税务〉杂志问》,《中国税务》 1997 年第 10 期。《说税》,《陈忠实文集》(第 6 卷),第 372 页。

[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