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过年脱贫女儿的信

来源:北京晚报 | 蒋巍  2020年01月16日07:33

亲爱的爸爸:

第一次同工作队的叔叔阿姨在安迪尔这个位于沙漠腹地的南疆偏远乡村一起过春节的场景,一幕一幕地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内心深处最深刻的记忆……

本应陌生的地方,我却感觉莫名的熟悉。我来到您经常提到的牧民艾合买提·卡迪尔叔叔家,看到成群结队的山羊;在麦提库尔班·麦提哈斯木叔叔家,我尝到了自产的特级大枣;在返乡学生春节联欢会上,我和乌瓦斯提江·阿迪力共同演唱了一首《回家》……这些被您称为家人的人,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我有些受宠若惊同时又感到自豪。

来这里的第三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我和您一起住到了您的包联户艾合买提·卡迪尔大叔家里。刚进大门,就听到一声热情的“你好!”我在路上跟您学了半天的“亚克西木赛斯”没了用武之地。艾合买提·卡迪尔大叔的儿子,比我大几岁,虽然普通话发音不很标准,但说得很流利,我同他开的玩笑他都能听懂。我感慨于这里人的普通话水平,记得去年您刚来不久,跟我通电话时说,这里的村民普通话水平不是很好,想和他们交流还得带个翻译。仅仅一年的时间,村民的普通话水平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天,您带我走遍了各村,一排排橘黄色的富民安居房、路两边的太阳能灯、崭新的学校大楼……在安迪尔乡小学,见到几个孩子在踢球,我也跑去凑了个热闹,学校操场虽然没我们学校大,但塑胶跑道建得真是很漂亮。您告诉我说,这是科协前年投资建设的,不仅是塑胶跑道,还给教室都安装了电暖器。去年,开西木库勒村建设了科技文化广场,科普电子大屏、塑胶篮球场和排球场一应俱全……

这个春节的每一天,我感受着这里的一切:同村民、工作队以及和村民结亲的当地叔叔阿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享受大团圆的温暖;和您一起住户,感受着维吾尔族的农家风情……这些体验,比任何一本书里讲到的都更为真实和强烈。

爸爸,我和妈妈为您骄傲!家里的一切您不用担心,有我在呢。

代我向工作队的叔叔阿姨问好,来年春节我还和你们一起过。

您的女儿:卓卓

2018年2月27日晚

跋涉跟着跋涉,朝霞连着晚霞,一路很累很苦,但极其激动和振奋。几个月来,我一直奔走在西北、西南的很多县、乡、村,采访扶贫工程,而且我还要继续走下去,绕中国一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国打响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扶贫攻坚战,无疑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浩大也最伟大的民生工程。历史将证明,这项前所未有的覆盖中国所有贫困人口、“一个不能少”的伟业,只有心系人民、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能做到!只有社会主义中国能做到!

梳理这些年来的扶贫采访经历,和田地区民丰县的安迪尔乡是我在新疆到的最远一站。这里年降水量3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300多毫米,其气候之干旱、生态之艰难、民生之穷困可想而知。那是2017年大年初四,大雪纷飞,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谢国政率领本单位抽调的20多人的驻村工作队,带着行李和日常生活用品,乘坐大巴从北疆乌鲁木齐出发,驶向南疆边缘的安迪尔乡。路上走了两天却饿了一天肚子——因为假日期间沿途所有饭店都关门了。车上的小白领们一路很沉闷,眼神像大漠一样空阔和忧伤:上级要求驻村三年,担心完不成任务,不知路在何方,忐忑、迷茫,一切可想而知。路过一片阔大的输油管工地时,一幅大红标语在雪原上极为醒目:“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谢国政大声鼓励队员们说:“工人兄弟们能做到,我们也应该做到!”

一晃三年即将到来,如今的安迪尔乡已被誉为“大漠之花”。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自治区科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工作队每年为安迪尔乡引入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投资,通村道路硬化了;太阳能路灯成串了;一排排漂亮的搭着巨大葡萄架兼凉棚的安民新居入住了;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实现了;环境卫生大大改善了;崭新的校楼迎来花花朵朵的孩子;科协请来的农业、医药专家十多次为村经济发展把脉,为村民义诊;矮棵的狗头大枣和全国最晚品种的“安迪尔甜瓜”一炮打响,在地里就被疆内外的客户一抢而空。近三千村民生活富裕,乡风清明,路不拾遗,多年来没有一人参与非法活动,没发生一起违法案件。大白天家家门户大开,村民们已没有上锁的概念……

驻村工作队经常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春节返乡学生联谊会、三八妇女节联欢会、广场舞大赛、普通话演讲竞赛、评选民族团结模范和文明家庭。还为孩子们举办了书画展、科学游戏、国家知识竞赛等。演出时,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把一袭花裙舞得如同天女散花、云霞飞扬,赢得游客阵阵喝彩和掌声。

乡长叫艾三江·阿乌提,肤色黝黑,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笑容。他爷爷当过乡党委书记,父亲是教师,他本人毕业于乌鲁木齐轻工学院,去年调到安迪尔乡当乡长。每周一早晨,是安迪尔乡各村最庄严的时刻:村民们全体集合,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由乡干部、村干部用双语领誓。既懂维吾尔语又通汉语的乡长艾三江自然是最佳领誓人。

毫无疑问,驻村扶贫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是眼看着乡亲们的生活变得花红柳绿、喜笑颜开之后,那种自豪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前所未有的。

工作队驻村三年,他们的生活就像他们在驻地院里开辟的一方菜地,从春到秋,年年常绿,平静而又充实,队员们骄傲地称自家院落是“小南泥湾”。这里我无法详述工作队的日常,但一个城市女孩的信能让我们获知许多更细微更温情的细节。那是2018年2月15日,驻安迪尔乡塔库木村工作队副队长何卫兵读高一的女儿何佩卓从乌鲁木齐来到安迪尔,同工作队和村民们一起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何佩卓回去后给爸爸写来一封家书,感悟深切,情感真挚,读来令人眼湿。我将此信抄录于此:

眼下离春节越来越近了,我仍在贵州铜仁的十万大山里走村串户,奔波采访,一次次被感动,被泪湿,为乡亲们的欢欣,为扶贫干部的努力。他们说,还有什么事情比帮老百姓脱贫更有意义呢?新时代搭建了这个伟大平台,让我们有幸来做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吃多少苦也值了,这是一生的光荣啊!

我来铜仁一个多月了,前后跨越两年,天天非阴即雨,没见过一次太阳天,在湿冷的房间里敲键盘,也要套上两层羽绒。刚才,我的宝贝女儿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叮嘱我早点订票。暖流一下涌满心间。我告诉女儿,现在爸爸案头放着一小束绿得醉人的“碰碰香”,是一个农户送给我的。我把它插在玻璃杯里,底下放了些土。它平时很香,用手一碰更香,一个月来孤独的它一直陪伴着孤独的我。工作累了,看看它或碰碰它,顿时芳香扑鼻。我说,碰就是做,做就生香。

女儿问,你能把它带回来吗?我说,当然。

(作家蒋巍,曾两度发现、撰写“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牛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