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声》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
2020年1月8日电影《七声》媒体见面会在北京深影国际影城举行。电影《七声》是根据葛亮的鲁迅文学奖入围小说《阿霞》改编的。金鸡奖、华表奖获得者,创作领域跨越纪录片、剧情片的导演韩君倩执导该片。主演彭静参演的电影《嘉年华》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荣获2017年第39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银气球奖等奖项。《七声》主创团队成员从60后到90后都有,是一次真正的跨代际合作。
葛亮是“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奖项最年轻的获奖人。作家韩少功曾这样评价《阿霞》:“这个作品对一般政治和道德立场的超越性在于,它昭示了一个人对艺术的忠诚,对任何生命律动的尊崇和敬畏,对观察、描写以及小说美学的忘我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这个时代感觉僵死症的疗治者之一。”
该电影项目曾入围“中欧电影论坛、中韩电影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路演项目。2019年7月至今,《七声》陆续在国内外的一些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性导演”“最佳男主演”“最佳女主演”的奖项和提名。
《七声》之前的片名就叫《阿霞》,那也是主人公的名字。这部电影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视角切入,讲述了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小餐馆里,外来打工者阿霞和饭店员工们的冷暖人生。小说作者葛亮这样述说他笔下的人物:城市里万声迭转,“七声”穿析群嚣,放声因惯习而为人所忽略的音响。他们都是你我身边的凡常人物……他们的声音尽管微弱、零落,却能凝聚为大的和音。他们的伤痛与欢乐都是这时代的根基,可谓一均之中,间有“七声”。
原新影集团总裁高峰曾为《七声》送上这样的寄语:“故事里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将和我们一起见证历史”。该片是韩君倩继长篇系列纪录片《乡愁》第一季和《乡愁》电影版《月是故乡明》之后推出的姊妹篇。影片秉持导演创作中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关注时代变化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打工者的命运。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人数众多,为这个群体述说,是艺术家应该为这个时代承担的表达责任。可以说,《七声》是一部贴近生活、视点独到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对身边凡人生存状态和命运轨迹的一次生动描摹,也是对这些“小人物”命运的一次饱蘸感情而又克制含蓄的述说;影片纪实风格下凸现了真实的力量,用影像还原了原作小说对“各阶层个体生命律动的尊崇和敬畏”(韩少功语)。
导演将电影的取景地选在苏州,是因为那是一座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传说中继深圳之后“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影片在表现形式上注重营造丰富的、具有江南元素的声画空间,以达到真实与美的统一,既有生活的质感,又充盈着诗意。
据悉,电影《七声》预计将于今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或5月1日国际劳动节起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