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的高光时刻:我的第二个新兵连 ——在《文学新势力》新书首发式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学教育成果研讨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昆  2020年01月06日16:55

王昆

大学是否培养作家?这是个很乏味的问题和论题。很多人认为作家天然生成,也有很多人认为作家需要一定的培养与教育。在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深造学习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了,我想以我个人的经历,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感受。

对于作家是否需要培养,我举例说明。少年时代,总是我们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但放任自由的状态下,一个人身材再棒,也不能穿上军装就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因为,他缺乏那些必要的部队修养与磨练。也就是说,身体好只是成为好士兵的一个方面,而熟悉部队的生活与适应那些严苛的纪律,并能较好地遵从,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才能在关键时候展现出军人应有的本色。

正如我。二十年前,我是个体力充沛的小伙子,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子里,我盖一床薄薄的被子足以入眠。但是我拿不准,这么多充沛的体力我可以干什么?后来,我当了兵,在一个严寒无比的深山里度过了3个月的艰苦新兵连,从此,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3个月时间很短,但对于一名军人来说,这却打下了我军旅人生的全部基础。那些充沛的精力,也终于在训练场上,在一次次淬火锻造中,找到了应有的方向和目标。新兵连的磨砺,给我全部的青春骚动做了一次很好的规范,也让我在随后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展现出自己的职业水准与素养。

今天,我作为《文学新势力》丛书之一、《绝非兵家常事》的作者身份来参加这个盛大仪式。铁凝主席和莫言先生为丛书的首发式举行了揭幕,这个仪式感极强的环节,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我感触更多,也意义非同寻常。我是2014年才开始从事写作,时间很短。今天能够站在这里,我很感激。2014年开始接触写作时,我在连队任职,有的是激情与体力,动辄就能写出万把字来。但是,能写就是作家吗?写出来的就是作品吗?如果翻看那个时候的文字,我真是有点犯难。

2018年,我有幸考入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在这里,我受到了系统的教学,我的老师们都是当今国内一流的作家评论家,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观点对我触动很大,也对我的写作改造很大。可以说,这个研究生班成了我人生的第二个新兵连,也就是我文学上的新兵连。课堂上,老师们分析经典,颠覆了我们自小听说的故事逻辑。课下写作的指导中,老师们一针见血,常常让我们固有的毛病暴露无遗。还有那些文化课程,就像一日三餐中的主食,虽然并不花哨,但在我们的成长中却必不可少。

当然,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进步的背后是一个漫长的消化。在听课过程中,我并没有觉得这些文学理论课有多么重要,只是觉得这些崭新的内容听起来很过瘾。课程结束后我回到了单位,日子一如既往。但突然有一天,我像醒悟过来,开始回忆起那些课程上的时光,在和别人聊到一些文学见解时,我甚至能够整段整段地背诵老师当年在课堂上的原话。虽然这在知识的接受上仍属于生吞活剥的状态,但这个逐渐开始消化的过程,已经开始影响到我的写作。情怀,开始进入我的思维范畴,走进我的创作实践,我为写作赋予了灵魂。此后一年,我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再也不是之前那种毫无意识地猛打猛冲,我开始有了自己的“规划”,我觉得,这是在这学习的结果,老师们对文学的诠释,让我真正懂得文学、理解文学,并真真真在这条道路上成长起来。

今天的仪式,隆重而高格,这一“事件”必将载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史志中。对于一名军人来说,最重要的时刻就是能够在阅兵式上展现自己。而今天,大师云集的发布会上,就是一次文学的阅兵式。我们这些经受过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联办作家研究生班培养教育的“新人”们,正精神抖擞、无比幸运地接受着这一荣誉巨大、意义非凡的高光时刻,我们必将努力,以梦为马不付韶华,而这些,也将为文学的意义增加更多阐释。

《文学新势力》新书首发式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