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面对嘈杂世界,中俄青年作家如何沉淀内心? 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举行

来源:文学报(公众号) | 张滢莹  2019年12月29日09:38

原标题:面对嘈杂世界,中俄青年作家如何沉淀内心,免于被琐碎信息“震惊”?

“在十三四岁的年级,我读到托尔斯泰的第一本书,是《战争与和平》。虽然很多议论的部分读不懂,却怀着一种少年的震惊注视着皮埃尔、娜塔莎这样的人物,我想托尔斯泰有多么辽阔的纯真和热情,才能写出这样的人。”

在12月27日举行的第三届中俄青年作家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谈及的这段记忆,是许多人共同拥有、关于俄罗斯文学的情感联结。

“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之间具有深切的精神联系,在中国作家的生命中都包含着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等伟大作家的印记。”如他所言,青年时代的阅读经历中,无论是包括李敬泽在内的写作者,还是文学爱好者,几乎都曾受过俄罗斯文学的滋养。“中俄两国有悠久的交往历史,文学一直是其中重要主题之一。中国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提起普希金、托尔斯泰,就像提起鲁迅、巴金、郭沫若一样熟悉。俄罗斯也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最多的国家之一。”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说。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俄青年作家论坛”,自2015年在上海举办首届论坛起,每两年在莫斯科和上海之间轮流举办一次,获得了广泛好评和积极影响。

在赴莫斯科参与第二届论坛的上海作家滕肖澜和同行作家心中,那是一座伟大的城市,而且毫无疑问是一座驱使着人写作的城市,经由传递在两国青年作家之间的“无形力量”,只属于文学本身的、跨越国界的力量呼之欲出:“世界上所有交流方式中,文学交流是最有魅力、最有效的一种,瞬间直达人心。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尽管风俗语言宗教等不同,但在内心中藏着‘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情感是相通的。”

从学校语文课本上读到的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迄今对作家赵志明有着深切影响。他也一直记得凡卡那封写给爷爷却没有地址的信:“没有写上地址,爷爷肯定是收不到了,但全世界的人都收到了,都在阅读,都被感动。我想这就是俄罗斯文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源源不断给与世界的信筏,一种伟大的馈赠。”

在中国作家如此倚重于俄罗斯文学传统时,俄罗斯青年作家又如何看待本土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我们的前辈所创作出的文学遗产中,有非常丰富、丰满的巨大的东西,这令我们能够拨开云雾,看见真相,也给我们未来的年轻作家以非常好的起点。”俄罗斯作家拉古京表示,“像普希金这种伟大作家的存在,其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财富,它令我们可以丰富自身,在文学这一永恒的竞赛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写法、自己的声音,寻找我们自己的世界。”

与此同时,俄罗斯作家也面对着不可回避的世界化潮流:人们热衷于讨论眼前的事物,以至于忽略了在此背景之下传统文学、艺术、建筑的表现力,忽视了当下它们对于我们了解自身、了解祖辈的生活和事物本质的意义所在。

在叶普盖妮娅·杰金娜看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浮躁写作心态,部分俄罗斯的青年作家身上也时有浮现:希望凭借作品迅速走红,像“网红”那样为人所知,或者钻进“复杂而矛盾的写作风格”,在形式主义中难以自拔。“年轻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着未被发掘的虚构性,但如果不回归现实,他们就很难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想要构建自己的虚拟世界,必须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并了解现实社会的运作规律。青年作家们正在逐渐觉醒,不断学习,在各个层面上回归到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中来。”

她所说的批判性思维,其实恰恰是数代俄罗斯文豪为后人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许多出现文学伟人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已经被点燃。而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谁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一个俄罗斯作家、莎士比亚只是英国作家、塞万提斯只是西班牙作家呢?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文学传统,会在总体上形成一个世界性的、保护文学创作者的堡垒,它可以让我们免于被各种琐碎信息所‘震惊’,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想见的,写出我们需要写的。”拉古京表示。

论坛合影

俄罗斯总统文化顾问弗拉基米尔 • 托尔斯泰、俄罗斯作家协会共同主席尤里•科兹洛夫、俄罗斯作家协会外委会主席奥列格• 巴维金出席了开幕式。正如科兹洛夫在讲话中所说,中俄两国作家间的交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是论坛力推的翻译出版机制,有助于两国青年作家和读者彼此了解当代文学的进展和写作者的所思所想。论坛期间,论坛发起人、上外文学研究院院长郑体武翻译的卷本《白银时代诗歌金库》作为国内首部权威译本举办了首发式,作品分成男、女诗人两个分卷 ,译著全部来自俄语原版的诗歌精品,是国内首部极具权威的白银时代金库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