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惊心动魄的灾难大片《天火》:中国制造 中国出品
来源:文艺报 | 刘海玲  2019年12月25日08:19

说到自然灾难电影,就会想到《龙卷风》《后天》《地火危城》《完美风暴》《天崩地裂》等好莱坞大片,它们大多讲述勇敢正义的美国英雄在自然灾难面前解救亲人、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惊险故事。在中国电影工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灾难大片《天火》跻身2019电影贺岁档,该片讲述了中国英雄在惊险恐怖的火山大爆发时表现出的中国人的情义、勇敢和智慧,其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天火》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灾难类型片的成熟模式。灾难片的奇观化是灾难场景的逼真呈现。《天火》以极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即呈现火山爆发前天火岛的壮美和神奇,更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完整的火山爆发过程中的奇险与恐怖。艺术的感染力建立在真实感的基础上,《天火》造境之真,是令观众投入情感的前提。

灾难片的吸引力来源于故事的合理逻辑和叙事节奏的有效控制。该片预设了20年前一家三口在火山爆发时,母亲遇难、地质学家李文涛及女儿各自生还的故事前史,以火山爆发后父女一起组成逃生和救助团队作为故事主线。惊险窒息的逃生过程隐藏着女儿和父亲20年间的从责怨到和解的情感线,并与团队成员正楠和女友佳慧的爱情辅线一起,构成张弛相间的叙事内容。

灾难片的感染力来自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李文涛是大学地质学教授,对火山富有研究并心存敬畏。火山中失去母亲的李晓梦留下童年创伤,这也成为她一心研发火山检测系统的精神动力。正楠对佳慧的爱情使他更加勇敢并充满活力。演员王学圻、昆凌、窦骁、詹森·艾萨克等对人物情感把握精细传神,很好地融入到其角色塑造中。

素有好莱坞编剧教父之称的罗伯特·麦基说:观众的情感投入是由移情作用来维系的,当我们认同一位主人公及其生活欲望时,我们正是在为自己的生活欲望喝彩。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正是《天火》超越好莱坞灾难大片的意义所在:中国人的形象和品格,中国人的想象力和技术,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身份认同……一句话,《天火》是中国制造,中国出品。

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文化主体面临着自我身份的指认与选择。面对好莱坞电影文化系统,中国观众以他者身份存在,不管看多少部好莱坞灾难片,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和隔膜感。而国产片中不论是人物形象、人物关系,还是伦理范式、情感逻辑,都有中国文化的亲缘性,本土观众更容易接受、认同并产生共鸣,同时满足了国人的文化主体性需求。

该片对灾难、逃生、救援场景的设计富有想象力。朱雀系统的研发测试、天火岛的空中天台和空中缆车,以及摩托车、越野车、救生船、无人机、直升机等交通工具的同时演绎,生动多样的动作设计,逃离火山爆发时的火球、火海、火流、火舌、火山灰等奇景险境,既惊险刺激又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天火》揭示题旨的一句话出自《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傑亡”,意指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片中反面角色是一位美国商人,他不顾火山蕴藏的危险强行开发旅游景区,罔顾李晓梦的警告狂妄地威胁“你拿出数据”,代表了惟我独尊和惟利是图的一类人。从一块手表的滴答声中听到了“钱的声音”到获救的小女孩听到的是心跳的声音,张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敬畏,是人类生命与大自然生命律动一致、和谐相处,直至抵达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好。

影片还需在故事细节上雕琢得更加精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丰满、更深沉。《天火》的问世,已然把中国自然灾难大片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应当看到,正是一部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影片,令中国电影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令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