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马传思:让创作回归初心,用精品回馈人民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马传思  2019年12月23日16:38

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就这三天的学习活动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我汇报的题目叫“让创作回归初心,用精品回馈人民”。

首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马传思,是科普作协的推荐会员。在我这些年从事青少年和儿童科幻的创作中,出版过一些作品,比如说《冰冻星球》《奇迹之夏》《蝼蚁之城》,也非常幸运拿到过一些奖项,得到过一些认可。

但是我深知这些小小的荣誉和认可,不应该是我用来吹嘘的资历。就像《人民文学》施战军主编说的一样,越是在写作道路上不断前行,越是需要经常回头想一想,自己从事写作的初心是什么;而不能淡忘初心,陷入名利场的纠葛。

那么,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什么才是我们在创作道路上应该坚守的初心呢?

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这次学习中,来自江西赣州的卜谷老师的讲座,让我对“人民的文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卜老师讲出了很多丰富的历史细节,足以让人动容。他还说过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像蚯蚓一样钻进泥土,去吞咽泥土的苦涩。

在我的理解中,卜老师这句话可以这样来解读: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时刻不忘我们所生存的家国,我们所站立的这片大地,我们所身处其中的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要始终扎根于土地,关心最广大民众的苦乐,深入他们的心灵。对于每一个有责任、有情怀、有担当的作家,这应该是我们在创作之路上需要时刻牢记的“初心”。只有牢记这份初心,我们才能淡泊对待写作之外的名利等附加物,才能写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

习总书记还曾经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历史重任面前,我们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身为一名科幻作家,我们也不能在这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面前失语。但是科幻文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舶来品,如何为建立文化自信贡献一份力量呢?

科幻文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得到的来自社会大众的认可也还不够多;那么它要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并且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其中一个需要努力的方面,就是对中国文化精神、东方文化元素的植入。这里所说的“植入”,是一种深度植入,而不是形式主义的生硬嫁接。当然,更不能以“文学是世界性的”作为拒绝、排斥中国文化精神的理由。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那种家国情怀,那种对人性和生命的关照与悲悯,在任何时代都是我们需要去继承和弘扬的优秀文化元素。科幻文学强调对技术发展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社会伦理的关注,对人类和宇宙命运的关照,这些和中国文化精神并不相矛盾。怎么去实现双方的圆融对接,这是值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科幻作家们去努力探索的方向。

更具体来说,我们既要去学习国外经典科幻作品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创作模式、思想主题等等,更需要让它在中国当代这样一个风云聚会的时代变革的潮流中扎根,并且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并进而绽放出带有典型中国精神的科幻文学之花。

我们看到,当今中国不少优秀的科幻作品在这个方面有不俗的表现,但我们仍然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挖掘和提升。在近期的中国成都举办的国际科幻大会上,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科幻作家说:“西方的科幻已经衰落,科幻的未来在中国。”相比他的观点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东西方科幻的百花齐放,而中国科幻又以其独特的风姿而卓然傲立。

总体来说,这三天的学习给了我很大启发。在我个人接下来的创作生涯中,我将用更强健的脚力,更多地走进现实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用更敏锐的眼力,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万千气象;用更旺盛的脑力,敢于自我突破,而不是盲目守旧,思维僵化;和用更勤劳与更娴熟的笔力,不断创作更多的精品。让自己的作品既有科技和想象力所带来的时代感与未来感,又有扎根土地的厚重感。用更好的作品去献给那些成长中的青少年和儿童,让他们成长的路上不孤单,进而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回馈这片土地和这个时代。

再次感谢中国作协。谢谢大家!

(作者为大连出版社幻想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