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阮雪芳:在中国作协2019年度青年会员培训班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阮雪芳  2019年12月23日16:37

各位老师、作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广东深圳的阮雪芳,非常荣幸,在初雪之后的北京参加中国作协2019年度青年会员培训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学员,向为本次培训班付出心血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工作人员,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正是你们的精心组织和无私奉献,才促成了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

这次学习,我有三个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是文学的力量。每一位勤奋的作者,都是朝圣者,从加入市作协、省作协、到中国作协,一步步地朝向心中的文学殿堂,其中,是甘苦自知。当中国作协的大门朝我们敞开的时候,不仅是对我们之前写作的肯定,更是传递给我们一盏文学之灯,照亮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知道,漫长孤独的文学道路上,我们不是孤军奋斗,还有众多有志于文学事业的同仁;老师的授课,也给我们打开了宏阔的文学视野。我们加入中国作协,从某个层面上,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而如何进行写作的传承与创新,是我们必要进行思考的问题。在不乏经典的时代里,初心是我们确立自己和对经典的进一步丰富;初心是我们对自己创作提纯后,再出发的勇气;是从个体经验的创作,提升到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担当,这是文学的力量。

二是文学的恩惠。本次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形式多样,既有授课,也有现场教学和分组讨论。上午的分组讨论氛围特别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一起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的真谛,以及写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李莉老师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作家的引领作用;杨璐临老师带来了作家如何再梳理再出发的文学启迪;北京的作家谈到了身份的焦虑,以及文学作为毕生事业的追求;新生代的90后作家张闻昕,提出了在互联网构建起来的世界里,面对瞬时性的多元生活,我们到底要去写什么,去表达什么,如何去写等等对文学终极意义的追问。这样的交流、碰撞非常好,虽然不能给予一个标准的绝对的答案,但是,有利于作家本身的成长,有利于作家从多重视角来洞察生活,来捕抓到文学的内核。通过这样的碰撞,提升了我们对文学的认知,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界的灵敏感受力,还收获了美好而真诚的友谊,这些都带给我们喜悦和感动,像窗外的白雪一样,给予生命和心灵的双重荡涤,这是文学的恩惠。

三是文学的精神。确切地说,这次北京之行,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大自然。1号那天报到之后,我就到附近走走,去了古城村大街,一路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北方的树木。我是潮州人,生长在南方,非常熟悉树木的“枝繁叶茂”,以及南方呼之欲出的充满汁液的大地母性。但在北方冬天,树木落尽叶子,变得疏朗劲道,可以说,是见筋见骨。从北方的树木,我感悟到了无论是写作、还是为人,必须要有根性,要有面对困境时始终坚持的核心,这种根性是精神之根,是生命的核心,是人生的真谛。

2号下午卜谷老师也谈到了文学的根性。卜谷老师的授课感动了很多学员,我在下面两度落泪,李蓉同学也激动万分地上台来诉说内心的共鸣。卜谷老师用自己创作的经验,以文学的灵魂、文学的使命为引导,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什么是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价值。卜谷老师“一生就做一件事”闪耀着朴素的人格光辉,体现了作为一名作家应有的信念、坚守和捍卫,我想,这种信念和坚守,这种情怀和担当,可以回答上午一些作家提出的写作的意义所在。因为这正是几千年来的人类文学的智慧,显现了文学之根、文学真理和文学精神。我们聆听了,感受到了,我们也将怀着这宝贵的文学精神,继续前行。

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谢谢大家。

(作者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办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