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东珠:自然文学写作需要深扎大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东珠  2019年12月23日16:35

尊敬的中国作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位文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吉林省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东珠。东珠是我的笔名,它是产自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鸭绿江流域的一种淡水珍珠。

我的写作,起源于野花。关于这次的学习,我在出发之前,内心就有一个愿望:希望听到关于“中国式的自然文学”的一些阐述、定位以及前瞻。我很开心的是,第一堂课,施战军主编就全部解答了我内心的疑惑。并坚定了一个信念:中国应该有中国式的自然文学。一味的学习西方,就会失去自我,南辕北辙,也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因此,今天的发言,我更愿复述施站军主编对于未来中国式自然文学的高瞻远瞩。他说所有的人格涵养,都来自自然的启示; 古人从没有忽略万物的意义;好的文学作品,就是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这就是“生命共同体”的伟大意义;今天的自然文学创作,不能排斥人的存在;重新唤醒人和万物的正常关系,才能建立中国的自然文学;中国式自然文学的转型,环保、生态,不能构成自然文学的审美概念;中国式自然文学,既不是西方的荒野文学,也不是人类自以为大的文学,而是与之共生、共处、共命的万物平等、代表中国智慧的文学。

这里面,我认为,“中国智慧”最重要。如何体现?我想我们又要回到朴素的“四力”上,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它们一列排开,就是一个写作者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这对于自然文学写作尤其重要,自然文学写作最需要深扎大地。

长满皮刺,我们就要将之视为敌人、躲避它、讽刺它吗?关于这一点,我很感谢我的恩师,即《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他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要写得像太阳一样和煦温暖,不要让“迷失的自我”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要永远存有敬畏之心。写作六年来,今天,感慨万千。在与开花植物的深度交流中,我发现,自然万物是一脉相承,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甚至我们的每一个表情,都可以在自然里找到。植物是我们的镜子。古老的印第安人所说的“善待万物就是善待自己”,正是此意。我还发现,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命体验,建立自己的宇宙认知系统。万物全都具备这样的品质:赋予它美好,它便美好。我们的笔可以改造邪恶,变逆境为顺境,这在植物身上,效果最明显。一句话:爱与包容与理解是人间最好的药。然而,这需要到大自然中去体悟。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写作,有时也是迷失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艰难险阻,它其实就是一种苦行。当困难来临时,我想,来自江西省中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研究中心的卜利民副主任说得非常好,他说:凡是有大阻碍时,必有大的收货。那么,在这里,我依旧用我在大自然中体悟的道理来做结束语。祝愿亲爱的文友们:大风起兮戒定,聚散从容慧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祝愿中国式的自然文学渐入佳境。

(作者为吉林省长春高新区管委会干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