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闻婷: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终身课题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闻婷  2019年12月23日16:17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是来自衢州市衢江区作协的闻婷,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终身课题”,主要结合衢州市作协今年以来在“四力”教育方面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向大家作简洁的汇报和交流。

在座的作家们来自最基层的县市区作协,隶属群团组织,基本上是兼职在作协担任职务,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话,他强调“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段话向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们提出了“四力”要求。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作家无时不刻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四力”要求,我们扎根基层、双脚踩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描写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新时代风采。

今年以来,衢州市作协开展了8次大型文学采风、调研活动,主题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作协下属的6家县市区作协开展了征文、朗读会、讲座、文学采风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超过千人,征集散文、小说等作品400多篇,整理古诗1000余首,出版图书二十余册,儿童文学作家谢华、毛芦芦、阿娅等人全年开展公益讲座一百多场,共捐赠图书2000余册。

在增强“脚力”方面,衢州市作协要求作家们坚持以人民创作为中心,扎根人民,坚持到现场、在路上,迈开双脚走天下,走得勤、走得久、走得进,真正做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今年毛芦芦出版了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难忘与你们同行》,讲述的就是衢州一所中学校长坚持带领全校师生进行“拉练”活动,20多年下来,行走里程超过1000多公里。今年,衢籍作家周华诚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发表的作品《寻纸记》,也是他多次赴国家东部公园开化县实地采访的成果,以及他的散文集《草木光阴》就是他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在稻田中劳作、置身天地自然时所得。增强“脚力”教育,每一位作家都在路上。

在增强“眼力”方面,衢州市作协要求作家们做到能判断、会辨别、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远,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言论、观点、思潮进行准确鉴别,善于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抓住根本。今年,衢州市作协邀请了著名衢籍作家、学者、翻译家叶廷芳先生为文学爱好者们讲座,他为文学爱好者们讲述了文艺创作领域的美学、哲学思潮,辩证地阐述了文学之美,虽说文学创作大多是感性的,但我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正做到客观地看、全面地看、辩证地看问题,为我们写下的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负责。

在增强“脑力”方面,衢州市作协要求作家们坚持勤学习、多思考,开动脑筋想问题,想得宽、想得透、想得深,做到学思践悟、深思熟虑、三思后行,让脑子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今年,衢州市作协下属的6家县市区作协均邀请了名人名家到衢开展讲座,有方卫平、谢华、秦勇、李郁葱等,儿童文学、小小说、散文、诗歌、小说,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加强对外互动交流是作家们增强脑力教育的重要途径,今后也欢迎中国作协、省作协、各兄弟作协莅临衢州指导、交流工作,衢州,一座最有礼的城市,恭候各位的到来!

在增强“笔力”方面,衢州市作协要求作家们勤动笔、勤动手、写得好、写得精、写得巧,真正做到下笔有神、出笔不凡、妙笔生花,使作品独具特色、独具匠心、独具韵味。一些基层作家长期坚持写作,对文学充满热爱,苦于发表的平台和机会少,渴望自己的文字被更多的读者看到,为此,衢州市作协为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开辟了纸媒、网络线下线上多种作品展示平台,我们衢州作协主席许彤是衢州报业集团副总编,《衢州日报》副刊“橘颂”已经连续刊发了三十多年,一大批新人作者在副刊找到了作品变成铅字“豆腐块”的喜悦,并开始了文学之路,衢州下属各县市区作协也都开办了微信公众号,此外各县市区文联都办有刊物,并积极向上推送会员们的优秀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浙江作家》、《浙江诗人》,当一些写了许多年未发表过作品的文学爱好者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这些国家级、省级报刊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时,眼角湿润了,只要坚持写下去,就一定会有回报,这份回报是用作品与读者交流,继而反馈到内心的一份真挚的快乐。

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会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扎根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终身课题,向着生活坚定地回归本真,深入发掘本土文化,关注浙江文脉,讲好中国故事,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作出无愧于心的文学作品!   

(作者为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作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