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在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民间故事·经典‘新生’”论坛上,专家认为—— 民间故事需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张君成 王坤宁  2019年12月23日15:12

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民间故事资源进行了整理,从1万多个故事中选出300个故事,又经专家筛选出40个故事做出版储备,并最终确定连环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2017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正式启动。在随后的时间里,300个经典民间故事从1万多个故事中脱颖而出,将以丰富的出版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民间故事改编的界限在哪里?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递好民间故事的精髓?12月18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阅读+”主题对话首场活动——“民间故事·经典‘新生’”论坛邀请了文化、出版行业一众专家来探讨民间故事的当代传承。

当代表达就要塑造经典动漫形象

提到民间故事当代表达的要求,“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目标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作为《意见》后附的15个子项工程之一,该工程提出,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组织创作生产一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大众亲和力的动画片、漫画绘本、连环画出版物,具体工作原则是“以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为蓝本,组织创作系列动漫作品,塑造经典动漫形象”。

为了这个愿景,相关主管单位和出版机构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今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出版的民间故事资源进行了整理,从1万多个故事中选出300个故事,并在9月底组织召开了专家论证会,筛选出40个故事做出版储备,并最终确定连环画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作为项目实施单位。

那么入选工程的这些民间故事又有怎样的特点呢?《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工程项目第一辑和第二辑各收录的20个故事中发现:这些故事有开创华夏民族创世纪元的“女娲补天”,彰显舍己为民坚韧气概的“大禹治水”,也有体现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与实践的“神农尝百草”。

可以说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知识、智慧、力量的启迪,还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让亘古绵延的人类智慧散发出人文精神光芒,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中塑造着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标准、科学素养和文明风尚。

选定的这4家美术类出版单位也将通过通俗性民间文学和艺术性美术绘画的珠联璧合,以新时代优秀画家的笔描绘展现中国故事。展现的美术作品手法也是多样的,在表现形式上有白描、工笔、写意、素描、水彩等,而在出版形式上既有适合低龄儿童的绘本,也有适合更多人群的连环画等。

民间故事要在原汁原味基础上创新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无疑为民间文化的传承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认为,作家要想创作出好的民间故事作品,必须要沉住气。很多作家做的采风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没有走进人民文学的土壤中,对民间文学的内容、题材、语言表达、审美习惯都是陌生的,甚至出现了很多盲目地模仿西方的行为。对此他说,当下作家的创作急需和民间文学对接,继承它的传统,学习它的技巧,把民间文学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传递下去。民间故事以生动的戏剧化方式讲述深刻的道理,老幼皆宜,我们的文学创作方式应该向它们学习。

同时,白庚胜也希望作家在创作的时候能够做到民间和个人的结合、口头和书面的结合、口头和动漫传媒结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不能离开传统创新。要原汁原味保持它的本真,要守住它的根和魂,不可随意地对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大的改动,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认为,当下民间故事的时代表达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造鲜明的形象,很多民间故事全新表达不温不火的原因就是形象不鲜明,人物的精神气和原著有差别。“我们搞创作的时候能不能在人物塑造上下足功夫?让这些作品当中的人物留下来传下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创作者的民间文化传承提供了便利。白庚胜认为,文化遗产活化与转换,要借助新技术、新传媒,以助民间文化的学术传承、生产传承、生活传承和生命传承实现有机的综合的文化的传承。

对此,《民间文学》杂志社社长白旭旻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是概念的更新,要看到民间文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第二是方法的更新,要找到民间故事与现代文化的接口;第三是观念的更新,要看到传统民间文化时代化和现代性的必然性。

好的文本语言让孩子们更爱民间故事

贵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认为,民间故事的传承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这也是她做相关出版工作的一个原则。

同时,她也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去接纳、喜欢中国民间故事,为此她给出的建议是要在语言和图画上进行创新。她认为,当下相关出版作品缺少优秀的文本支撑,尤其是一些优秀研究成果的文本缺失。“我希望能够借助这次精品工程为我们提供、找到一些优秀完整的文本,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再探讨作品年龄层级阅读的问题。”

北京二十一世纪环球传媒公司尚童童书总编辑叶敏表示,自己作为一个童书编辑,一直关注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值得讲,怎么讲孩子才爱听。她说,包含真善美的故事就值得讲,比如那些优秀的民间故事。怎么讲孩子才能爱听呢?那就是用现代的语言与孩子们建立起纽带。

她以最新出版的立体书《哪吒闹海》为例,在文本上他们进行了不小的创新,用评书的方式讲故事。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孩子都是受童话书影响长大的,而评书的文字特点形象生动,口语化,多用拟声词、象声词和修辞手法,它和童话书的描述是高度吻合的。可以说,采用评书这种文本形式不是孩子们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用巧妙的方式给予孩子,让他们接受。

叶敏认为在美术风格上创作者也要精益求精。在《哪吒闹海》中,他们引入了皮影的方式来展现哪吒的身体。“我们想用更加创新与传统的方式,既体现图书的精髓,又展现了它不一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