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澳门,生活还在继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谷雨  2019年12月19日17:07

第一次走在澳门街头,是个夏天的午后,母亲带着好奇的我走过嘉思栏花园,指着水坑尾街的八角亭跟我说:“见到这个亭子了吗?很特别吧?是个图书馆,叫八角亭。记住,看到这个八角亭就离家不远了。”

那一年,我二十二岁。直到今天,哪怕早已不住在水坑尾街;哪怕,家已经变了太多;哪怕,那天在家里等我们回去的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每次经过八角亭,都会觉得亲切。家就在近处的幸福感一直都在。

1989年,母亲比现在的我小一岁,父亲比现在的我大三岁,刚从心肌梗塞的危险中康复,已经可以重新回市政厅花园处工作了。

那一天,我到了澳门,一家人终于团聚。父亲刚用几年的积蓄──二十万港币买下了升平里一个两房一厅的“唐楼”(没电梯的旧式楼房)小单位。虽是二手楼,也不算大,但我们都很满意。那个两居室在圣罗撒女子中学的操场后面,四楼,光线很好,有一个很小很小的阳台。客厅窗很大,窗外一棵番石榴树,果树的特殊气味颇浓郁。因为在学校旁边,上课下课的钟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也陪伴了我十年。

那时父亲还养了一只小鸟,整天叽叽喳喳。家里还有一只婶婶从湖南带回来想煲汤的乌龟,后来因为龟壳太牢固,婶婶对它无计可施,被母亲带回家来养。它很通人性,是我的最爱,也最爱我──每天都跑到我枕头对着的地下睡觉。

前一手的屋主十分爱惜此住房,他的两个小女儿在浴室的墙上贴了好几张可爱的贴纸,厨房不大,但样样俱全。对于一直住在集体宿舍的父母弟弟来说,终于可以有个属于自己的窝,不用听到隔板那边的人打呼说话……而独自在上海生活的我也终于可以来到父母身边。

幸福是什么感觉?幸福就应该是当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吧。

澳门,成了我的家,从此再没有分开。这里有我所有的青春和汗水,也最终成了父亲永久的归宿。

澳门回归十年时,黄文辉兄编过一本以回归十年为主题的散文集。记得我写:“如果把我来澳门到现在的人生对折,回归时,刚好是折痕处。”

是的,我1989年来到澳门,十年后澳门回归,回归十年时刚好我在澳门整整二十年了。

然后,就到了今天。又一个十年。回头看,三十年前那个年轻女子仿佛前一步才刚刚跨入澳门地界,一转眼已尘满面、半头白发。若问回归后二十年,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变化,大多数人会说多了很多赌场酒店、高楼大厦;或多了很多游客行人,把不大的城市挤得满满的;或政府每年派钱,让市民可以直接从城市发展的利益中获得好处……这些当然都是真的。

只是,对我来说,回归二十年,最大的感慨是父亲走了。他是把我们带到澳门来的人。若不是三十多年前他只身来澳门,省吃俭用买了房子接我们一家来此,我是断然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与此城交集。

人生有很多转折点,你不会知道一个决定会如何影响你的人生。父亲当年从马来亚辞别父母弟妹回到从未踏足的祖国时,也从未想过那样挥挥手的告别会是永远的别离。他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

父亲的遗物里,有他小心珍藏的祖父母的照片和写给他的信。有一封信是寄去他曾工作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祖父在信里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德国和俄国的语言,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科技最昌明。要学会他们的语言,才能学习到他们的知识,才能好好建设祖国,为国家做出贡献。

读到这封信,想起在上海的时候,家里的书架上不但有俄文书、德文书,还有法文和日文书。父亲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有语言天赋,又一直爱读书,他自学了这几门外语,也可以阅读不少与之相关的专业书籍杂志,为他工作的农科院翻译过很多专业文献。

他来了澳门之后,在市政厅工作,六十岁后还去报名学葡萄牙语,虽然班上都是年轻人,有不少是学过葡语的,但父亲却仍可以考到全班最高分。

在市政厅花园处工作,父亲兢兢业业,虽然是高级技术员,仍每日与花房工人们一起动手栽培植物,也因此曾被他的土生葡人上司嘲讽,说他命贱。他回家时说起此事,说自己不能袖手旁观不干活,就是喜欢和大家一起动手做事情。

每次出外旅行,他都会注意采集植物种子甚至枝条。现在澳门有不少树木是他与母亲外出时收集的种子培育的——从前没有的品种,很多已成大树。

回归时,父亲带着我六岁的女儿一大早去迎接驻澳部队。十周年时他刚好到了退休年龄,却仍被市政厅返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亲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工作尽心尽力。可惜聪明的他只是学识上聪明,既没有学会溜须拍马,也没学会带眼识人,一切的努力也只是让他可以安心做一个老实人而已。

回归二十周年前,疾病带走了他。这样一个人,来一遭这世间,走得无声无息。没有什么丰功伟业,甚至因为病痛,在最后的日子狼狈而苦楚。在回归二十周年到来时,我和弟弟想念他。忍不住会想:要是老人家还在,这会儿他又会有怎样的心情?还是一样的兴奋与喜悦吗?

人生如梦幻泡影,父亲的人生更像是个梦。一个海外赤子把一辈子的爱都给了祖国,离开熟悉的土地、所有的亲人,只为了一个心愿──建设祖国。这比多少口口声声说爱国的人都要高尚和纯真。而且,哪怕受到了种种不公与磨难,仍是百折不回,到最后也没有后悔。感谢澳门,给了他可以养家糊口的立足之地,给了他温暖,最后接纳了他的骨灰,让他永远留在此地。

愿父亲在彼岸得安息。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

作者简介:谷雨,本名赵阳,女,<澳门日报>专栏作者,出版散文集《梦里听风》《没有错过的阳光》及散文合集《美丽街》《澳门女作家散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