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澳门,海边的观音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懿  2019年12月19日16:52

立在海岸线上的澳门观音像,历经二十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沉淀成铜金色。夕阳照在上面,黄昏的日光水波一样,在观音温柔的面孔上荡漾,叫人看了,不能不从心底里生出安定的快乐。

我是看着这观音像长大的。小时候,周六周日不用上学,父母会带着我在观音像前的宋玉生公园游玩。宋玉生公园狭长地夹在两条大马路中间,榕树成荫,尽头是开阔的人工池塘,淡绿色水面下,锦鲤时而聚拢在人的脚下央求一点吃食,时而四散,躲进树木枝叶投在水上的阴影休憩。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也不过长到小桥栏杆顶端的高度,一会儿低头去看鱼儿,一会儿抬头,望向前方海平面上端庄可亲的观音像,旁边地上还跳跃着叽叽喳喳的麻雀与斑鸠……一个孩童对自然与美的所有渴求,都在这小小的公园里得到了满足,好不快活。

每每想到观音像屹立在海上,慈悲地注视着澳门与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民,我便觉着澳门的的确确是一处人间少有的世外桃源。

澳门有许多地方,这些年来都不曾改变——只添上了点岁月变迁留下的皱纹。哪怕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在夜里闪烁着不灭的霓虹灯,最后也终将会融入这座小小的城市里,落在土地上,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景象。在旧日的小巷子里行走,一抬头,就能望见远处反射着阳光的大型商厦,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

我有一次在高士德,夜里从高楼往下看,见到街道是火红色的,好似黑色土地上的岩浆洪流,又如同一棵大树的根,强壮地生长、蔓延,昭示着人旺盛的生命力在此处是得到了呵护的。

我还记得在朋友家的天台上,看着绚丽的霞光洒在层层叠叠的居民楼上,一轮落日在它们身后缓缓下沉,我们坐在餐桌旁,一边闲聊,一边注视着白日尽头,心中有无限遐想,难以言说。

黑沙海边,我们沿着大海漫步,海浪轻柔地拍打在礁石与沙滩上,沙沙水声,海风拂面,山上半隐在树丛中的小小别墅,使群山变得十分有人情味儿,不再只是自然沉默的造物。

我记忆中的澳门,便是由这些可爱的时刻搭建而成的。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外地生活、工作,逢年过节,坐上两个小时的飞机,每次在澳门机场降落前,都能从窗口看见底下大片的海,几艘船缓缓前行,身后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泡沫线。恍惚间,飞机已越过大海,降落在了陆地上。之后就是下飞机、过海关、取行李、坐车回家。巴士会驶过跨海大桥,运气好时,一只飞鸟,会与车窗齐高,与我并肩前行,那小小的脑袋与大大的、圆溜溜的眼睛,远比照片灵动得多。

去年,在观音像旁漫步时,我看见了许多白鹭,一列整整齐齐站在沙石上,一动不动注视着大海。这倒是我小时候不曾见到过的,或许是这种珍稀的鸟儿,在澳门人多年的照料下,终于得以安稳地繁衍,并且因为环境安全,所以胆敢在人前抛头露面。我倚着栏杆,兴致勃勃观察了它们许久,哲人般寂静的白鹭们对我的视线不屑一顾,过了好一会儿,才张开翅膀往大海上奔去。它们紧贴海面,却不曾坠入过海中,优雅迷人。

在我曾就读的濠江中学里,我也曾近距离见到过鸟儿:一只斑鸠,窝在芭蕉树上,守着它产下的蛋,一动不动。学生们一下课,就守在走廊上,低楼层的往上张望,高楼层的朝下看,好奇地围着那只不安的斑鸠叽叽喳喳。鸟蛋还未孵出幼鸟,我就已经毕了业,去上海读大学。未曾见到新生命诞生的遗憾,与告别母校时的伤感,至今仍在我心里回荡。

我母亲与外婆都曾在濠江中学教书,她们告诉我,在澳门回归前,濠江中学便已经升起过五星红旗。入学后,每每到升旗仪式的时候,我站在操场上,总觉得自己是和历史相交织在了一起。前人的光辉照耀着我,我亦见证了历史的延续。

台风“天鸽”来的时候,我还在外地工作,公司窗外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母亲躲在澳门家中,在微信上向我直播当时的暴风骤雨,她说风大雨大,连居住的大厦都在狂风中微微颤动。过了会儿,没了信号,也就没了消息。我看着不再有新信息的对话框,束手无策,心想现如今科技发达,相隔数千里,讯息也能在转瞬之间得到传递,然而人还是不能透过屏幕伸出援助之手,只能对着手机干着急,什么也做不了。

那场台风后,我看见电视新闻里,驻澳部队走上澳门街头,军人们与市民们一齐清理起街道,心中十分感动,内心的惶恐不安也就此消散了。

那年过年,我回了澳门,看见路边树木残败,建筑多有损伤,人行道上也增添了许多坑坑洼洼。冬日寂寥,城市元气大伤,灰蒙蒙一片。那时候我不由生出了疑惑:这样的伤痛是可以痊愈的么?

今年,我结束了外地的事务,真正回归了家乡。我见到平整宽阔的大路,繁茂的行道树,与微笑着的人群。对于一个生活在澳门的人来说,两年前的“天鸽”早已属于过去,但对于我而言,那仿佛还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却已经再没有一点痕迹。被风腰斩的大树已被新树取代,我还记得一年前光秃秃的一座小花园,现在又再度油画一般生机勃勃。

我想,澳门就好似海边的观音像、飞翔着的白鹭与劫后重生的绿树,既是天地间自然而然生出的灵物,又是人精雕细琢后,一颗璀璨、小巧玲珑的宝石。澳门是城市,也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前者在后者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下,是稳固、平和的;后者在前者的怀抱之中,年轻而富有希望,永远在朝着光辉的未来前进着。

作者简介:李懿,女,澳门出生,90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澳门日报>开设<克莱因瓶>专栏。作品发表于内地、香港、台湾及澳门杂志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