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们都是小星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林格  2019年12月18日15:17

拉开窗帘,数数外面还有几盏灯亮着,远处的夜色正浓,眼前的灯光全都是落在城里的星。晚上十点,我仍身处工作之中,不困,只是苦无灵感。或许创作人们都是夜行动物,看见被街灯染黄的马路时,就像狼人瞥见满月,莫名就起了心瘾。这夜,我抛下了手里的工作,只想逃回家中。

关闸拱门是归家的路标,米黄色的凯旋门式建筑落在边检大楼旁,就算到了深夜,附近仍有许多赶着过关的人。我从拱门的这边走过去,可惜没有穿越到十九世纪,无法亲眼看见那座黑白照里的古关闸;又从另一头走回来,葡国诗人贾梅士的诗句也没有让我遇上缪思。来来回回转了几趟,人群渐渐散去,而我已分不清自己是在离境,还是入境。

越是靠近的东西,越看不清。对我而言,世上陌生的地方很多,但既陌生又熟悉的,恐怕只有澳门这座城。生于斯,长于斯。本地文化就像是刚刚呼出来的那口气,来自于世界,也来自于我们。每分每刻,都留在了血液之中,抹不去,但也难以握在手中。正因看不清,所以更要好好去看。

深夜十一点,随着接送娱乐场员工的大巴到站,街上忽然就热闹起来。有的人不停往关闸方向赶路,有的人则在宵夜档前流连。在居住人口密集的各个片区,日与夜的界线,在无数个夜归人的脚下,正慢慢消失。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招牌越挂越多,最初是便利店,后来是超级市场,快餐店,图书馆,还有街头巷尾的各式美食。那些白天不愿意借出的时间,黑夜总愿意替人们补上。

不论寒暑,以前都觉得黑夜漫长,不能外出的晚上,像被关在家里一样。于是小时候的我就开始憧憬着未来的晚班工作,待到了真的能与黑夜作伴时,才知道轮班工作的不容易。日班也好,夜班也不差,总要有人不计较,工作才能得以继续,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每一代人的繁荣安定,都是另一代人的辛勤奋斗。

沿着北区的海旁走,会途经港珠澳大桥桥口,那条通往人工岛的道路,持续有车进出。盯着桥面,看久了,所有车辆统统都会化为光点,像萤火飞过。零时零分,下班的人搭上日间巴士的尾班车,上班的人则坐到夜间巴士里。手机上显示的日期正在交替,而人们的工作也在交接。想到因自己的懦弱而被耽误的工作,我才开始意识到愧疚。

经士多纽拜斯大马路走到塔石广场,黑白相间的葡国砖上,滚过了一个排球。失手掉在地上的球,捡起来便是,只要队友还在,就还有机会能传球成功。坐在石级上,我发了好几个讯息,正式为工作上的失误道了歉。看着人们在夜里追逐、在玩耍,生活其实也不算太难。凌晨一点,体育馆的门早就关了,但只要还有想动起来的心,运动就可以继续。或许文化工作也是一样,有心,才最重要。

松山上,东望洋灯塔的光会一直亮着,直到日出时分。位于顶层的水晶之眼,每天都要悉心检查和保养,才能在夜里照射出远达十六海浬的光。那些耀眼的光,全靠有无惧黑夜的人来守护。凌晨两点,有人还在排练,还在校对,还在研究,还在创作……本地文化的光谱里,每一束光,都来自一颗小小的星,尽管会犹豫,会闪躲,会忽明忽暗,但汇集起来,也总能照亮城内每一个安宁的夜。我们都是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