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再现“周风遗韵”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19年12月18日09:02

铜簋

编钟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陕西省澄城县人民政府协办的“周风遗韵——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在国博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共有文物展品300余件,除少量为出自陕西韩城梁带村东周芮国墓地外,绝大部分来自于考古成果丰硕的陕西澄城刘家洼东周芮国墓地的最新发现。这一前一后、紧密关联的两处关于芮国的重要发现,不但弥补了周代历史的缺环,更展现了中国古代距今3000年前后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

刘家洼遗址作为芮国曾经重要的都邑之一,地处古代交通要冲,秦晋争锋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遗址是一处居址与墓地共同构成的聚落,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勘查发现长达数百米的夯土墙与壕沟设施,合围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内发现有高等级建筑、铸铜与制陶手工业遗存。刘家洼墓地已发现规模不等的墓葬200余座,其中包括两座“中”字型的高等级国君大墓,各墓规模因墓主身份差异而大小有别,随葬品规格与丰俭程度不同。繁华历尽,回首沧桑,300余件文物展品所体现的精髓,有鼎簋列陈、庄重典雅的礼仪文化,有钟磬谐鸣、荡涤心灵的音乐艺术,也有金玉交辉、车辚马萧的绚丽装饰。在周文化占主体的墓地陪葬品中,还有少量典型的器具属于北方草原文化及来自西部的文化特征,它们虽远不及周文化因素丰富,但却工艺精湛,令人耳目一新,表明周代的封国与周边文化之间很早以来就开始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影响。由此可见,刘家洼芮国遗存不但是周代封国政治的稀世硕果,同时也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融会东西、交流南北、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礼制社会孕育了发达的礼乐文化,与此相关的文物自然成为展览中的看点。大墓中成套的编钟、编磬和代表身份等级的列鼎、列簋等,无不象征着墓主人生前死后的荣耀。加上一些奇风异俗的金玉装饰品,让这个分封小国的格调颇为与众不同。为全面展示这些内容,此次展览在设计上创新和亮点频现。

展览以最新发现为题,实际反映的是前后相继的两个历史时段。内容设计方面,以年代较早的梁带村芮国作铺垫,以年代稍晚的刘家洼芮国为主体,以文化的传承为主线将两者串联起来。为了营造考古发现的神秘氛围,展厅内设计了依出土状态进行场景复原的大墓,将全部铜礼器、乐器、玉器等文物按原状复位,再现了这些国宝出土时的场面,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这些高等级墓葬的礼仪制度和恢弘气势。在空间设计上,展览突破以往相对厚重刻板的展墙形式,代之以通透性更好的柱梁结构和布幔等材质作为展厅分割和空间营造的主要手段。

金玉器具和饰品等历来是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本次展览采取将金玉物品设计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既陈设展品实物,又辅之以展品的放大图、多角度视图及相关文物说明等,力求使观众将金玉器具的精美尽收眼底。为增加展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展厅内还设置了互动设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制作出芮国的历史沿革图,观众可亲自了解更多与展览相关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