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开口小挖掘深”的写作风格

来源:人民日报 | 韩传喜  2019年12月18日08:41

近年来,中国的高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北国到南疆,从西部高原到东部沿海,高铁已如网络般分布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高铁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独特景观。高铁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背后,凝结了无数高铁人的智慧和奉献,交织着无数个错综复杂的“高铁故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讲好“高铁故事”理当进入文学书写的视野。孟广顺的《高铁作证》(中国工人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作为一部讲述“高铁故事”的长篇小说,就显出独特的价值。

《高铁作证》紧密围绕着中铁工程局新中标的“南北高铁”项目建设展开。新组建的以主人公铁建为指挥长的项目团队,带领高铁人奋力拼搏,克服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障碍,圆满完成建设任务。高铁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大工程,以此作为题材内容,容易写成图解政策式的社会调查报告,从而失去应有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而《高铁作证》较好地处理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关系,从而别开生面、张力十足,呈现出独特的内容架构与审美形态。

作品虽然人物众多、场景多变、事件繁复,但写来却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前后贯通,巧妙融汇为一个有机整体。小说叙写了一个完整的“高铁故事”,每一个人物及其自身的故事,都没有溢出主体故事的边界。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推动情节的发展,呈现了一幅中国高铁建设生动繁复的画卷,表现内容与艺术结构具有整一性。

表现高铁建设本应是一种宏大叙事,但小说没有全景式地描写高铁建设的宏阔景观,而是选择了高铁建设过程中的青阳县施工路段为中心,具体叙写了高铁建设项目组与当地政府及以乔三为首的地方势力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整部小说开口虽小,挖掘却很深。在这一具体而微的“片段”描写中,包蕴着丰富的表现内容:高铁人既要克服自然环境的困难,又要冲破人为障碍的阻力。而人为障碍,不仅有地方势力的重重阻挠,还有内部人的变质堕落。作家在精微的传达中充分显示艺术表现的力量。

此外,“片段”内部的深刻审视,还表现在作者对于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深入体察与表现。错综的矛盾斗争,复杂的人性交织,内在的自我搏斗,写来既有波澜激荡,又有暗流涌动。因而整个故事,既有曲折多变的生动情节,又有发人深省的内在反思,让日常经验的小叙事呈现出宏大的格局和气魄,还原了高铁建设的生动场景和复杂历程。

《高铁作证》塑造了“高铁人”的群像。这其中以项目指挥长铁建、党工委书记党红旗、总工金帼英,以及职工石惊天、赵化亮、朱红军、王若云等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为代表。他们性格不同,出身各异,不管命运遭际如何,却都与高铁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活,让读者更为清晰地感受到高铁人的真实生活。作者借他们勤奋努力、建设国家的拼搏与追求精神,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高铁壮歌。

作品让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光芒交相辉映。小说对现实的呈现和剖析深刻而具体,将现实中的矛盾和困难,甚至流血牺牲,也进行了真实的描写。对于高铁人形象的塑造,本着真实原则,作为有血有肉、有苦恼有困难的凡人,他们虽然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克服了现实困难,过程却充满艰辛。尖锐的现实批判赋予小说极大的艺术魅力,焕发出更为动人的力量。整部作品在现实与人性的交织中,又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芒。以铁建为代表的高铁人,拥有坚贞不渝的家国情怀。他们的高尚人格与阔大心灵境界之中,亦有着善良和悲悯的性情。高铁人在艰苦劳累的工作之余,也有着丰富的情感生活与精神向往。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最终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幸福……这些富于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感书写,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说开放式的结尾中,铁建等完成此次“南北高铁”项目任务后,又走出国门,奔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形象的喻示,中国的高铁建设影响着广阔的世界,而表现高铁建设乃至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同样蕴藏着更为广阔的文学创作与艺术表现空间。

(作者:韩传喜,系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