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四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举行

来源:文艺报 | 丛子钰  2019年12月13日07:53

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作协主办、中国作协创研部承办、海南省作协协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以及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孙苏,海南省文联巡视员孔见,海南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梅国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位作家、评论家参加论坛。

本届论坛为期3天,与会者围绕“新人、新主题与现实题材创作”“从小说到影视:文学如何介入大众视野”“历史视野下的脱贫攻坚与新农村书写”3个议题展开研讨、对话和交流。

开幕会上,李敬泽为论坛作主题报告。他说,明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文学界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大力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积极塑造新人,表现新的时代主题,特别要在深广的历史视野下认识和表现脱贫攻坚,在继承和弘扬现当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和展开新时代的新乡村书写。中国现代以来的乡村书写具有特殊意义,在新时代的新乡村,大批新人正在创造新的生活、新的未来。作家如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如何表现变化中的乡村和心灵图景,如何在中国和世界视野下重新认识乡村的现在和未来,这些都是乡村书写正在面临的考验。同时,我们要看到影视作品对大众产生的直接作用,要扩大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对人们精神上的积极作用,就要深入思考、探讨在媒介转变的时代条件下“文学何为”。希望通过中国文学博鳌论坛这样一个作家和评论家直接交流的平台,这些关系当下文学发展、影响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能够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深入的交流。

更好地塑造时代新人形象

张柠谈到,新人形象的塑造表达出作家对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更重要的是作家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高度统一的结果。文学史上的先行者都想在创造典型人物的前提下,创造出新人的形象。如果阿Q是典型人物,那么高觉慧、小二黑都是新人形象,典型人物和新人形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新人形象要符合典型人物的要求又高于典型人物的要求,新人形象要与时代风尚之间有直接关系。

张丽军说,新世纪以来,随着时代变迁和全球化新形势的发展,中国文学中涌现了很多新主题、新现实书写与新人物形象,特别是乡土空间中关于新现实的书写呈现出有待挖掘的巨大主题,如贾平凹的《秦腔》、关仁山的《金谷银山》等。赵德发的《经山海》中吴小蒿这一新世纪乡土中国的新乡镇干部形象等都是很好的尝试与探索。

张莉认为,文学史上每一位新人的出现,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文学时代价值观与理解力的巨大改变。作家们通过建设新的人物图谱,建构了新文学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建立了新的文学规范。文学中的新人不只是时代或者现实的反映物,也意味着作家笔下的新人能够召唤出现实中的新人,塑造出既能表现我们时代、又可以表现未来时代的新人形象迫在眉睫。

黄平较为关注科幻文学热和东北文学热。他认为,科幻小说对于当代文学的扩展在于,以人类的整体形象取代个人形象。在《三体》等作品中,族群而非个人的命运成为新的主题,集体主义式的英雄成为新人。近年来一批东北青年作家的写作值得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对新主题和新人都是一次召唤。他们的写作表达的是隐藏在地方性怀旧中的工人阶级的乡愁,召唤着历史的连续性和小说的道德使命。

期待文学对影视深度有效的介入

须一瓜说,小说和电影差别很大,很多作品一开始彼此是阳关道和独木桥的关系。小说有自己的“合适感”与“平衡感”,有自己的追求,这是小说的高贵与尊严。而好电影就像一座座强磁场,它的吸引力是小说艺术无可比拟的。小说的丰富是电影的矿藏,但我们也要承认电影促进了大众对小说的聚焦。

曲春景认为,怎样让故事回到自身,营造出高度文明的话语环境,创造出足以与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并能体现东方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是当下影视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中国文学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大批人才,影视创作期待文学对影视深度有效的介入。文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无法转换成影像的语言,对这部分话语的处理始终是一个难题,需要文学和影视的联手探索。

海飞既是小说家也是编剧,他认为网络小说、传统文学和影视剧本是完全不同的文体,在创作方式上做到水火兼容是有难度的。影视和小说要想相互成就,小说家可能需要更多地了解文化产品的形态。“我们可以不对文学作品做过多的商业化,但至少我们可以对小说进行推广和一些利益上的自我保护。”

陈楸帆表示,鉴于科幻类型的相关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娱乐业版图上的耀眼明珠,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地提升科幻文学创作水平,夯实塔基,扩大作者队伍,开拓题材与风格的多样性,寻找与中国情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相连接的中国科幻故事。为此,需要在提升作品的科学维度、创新作品的美学维度、深挖作品的人文维度三个方面多做努力。

在历史和未来背景下讲好当下的脱贫故事

任林举谈到,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不负责指导具体的扶贫工作,但要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的本质。在书写攻坚战时,要把着眼点放高、放远,要依托物质而超越物质,依托当下而超越当下,在充分展示物态成果的同时,将这项工作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和中国社会总体进步的进程中去观照和考量。同时,也要适当注意精神成果的呈现,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全面反映这场攻坚战的难度、深度和辉煌成就。

徐剑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说,在落后贫困地区,那里的百姓与贫瘠的土地、高耸的大山、湍急的河流达成了生命协议。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保持了相对完整的传承,有田园牧歌,有浓得化不开的氤氲乡愁。但作家的叙事定位也必须走出千人一辞的农耕文明乡愁与田园牧歌式的咏叹,着力挖掘典型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寻找文学意义上的“这一个”,写出人性的多样性,贴近文学主题,严守真实底线,尝试跨文体写作。

李音认为,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乡村经验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来思考,这种前所未有的经验需要新的书写方式。如果语言不能更新,充满无可名状活力的乡村就会成为我们不可理解的怪诞之物。对它的不可描述是我们文学的失败,是文学家的失职。

丛治辰表示,扶贫不仅仅是一种题材,不能仅在内容上对文学产生作用,还应该在更加深入的叙事形式上产生影响。文学有责任刺破现实、超越现实,理解现实背后的深层逻辑,并用小说的方式讲述出来。今天的扶贫题材小说能否达到这样的高度,是需要我们努力的目标,更是未来若干年后检验今天我们的相关写作是否过关的决定性因素。

何向阳在主持时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语境下,文学如何汲取70年中国当代乡村书写经验,进一步关注脱贫攻坚,书写新时代的新乡村,完成新时代新乡村的“新人”形象塑造等等,这些话题不仅关联文学的繁荣发展,而且呼应着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期待本届论坛能够凝聚共识、引领风尚,通过作家与评论家的深度对话,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这也是中国作协创办中国文学博鳌论坛的初衷。

此前,首届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以“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和中国精神”为主题,第二届论坛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造新时代的新史诗”为主题,第三届论坛以“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文学”为主题,分别于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在海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