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报告文学《“莱西经验”诞生记》研讨会在山东青岛举行
12月7日,作家铁流报告文学《“莱西经验”诞生记》研讨会在青岛举行。研讨会由人民日报文艺部、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山东省作协联合主办,莱西市委、市政府承办,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守田,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姬德君,山东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厉彦林,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学俊,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青林,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出席会议。 学者、评论家范咏戈、丁晓原、张健、舒晋瑜、陈文东、王兆山、李掖平、孙书文等与会。研讨会由姬德君主持。
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莱西经验”,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视察工作时指出,发展于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去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周明金,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今年9月11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了铁流创作的报告文学《“莱西经验”诞生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回溯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与会专家学者就“莱西经验”的历史地位、时代影响、发展趋向以及该作品的文学性、时代性、文本价值展开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莱西经验”诞生记》作为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当下,全党全国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莱西经验”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国之治”仍具有时代意义。在文本书写方面,独特的叙事结构、鲜活的人物塑造、简洁凝练又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表达,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有力深化了作品的时代主题。
何建明说,这部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村如何治理?“今天,每条乡村的道路,依然需要千千万万像周明金这样的共产党人去走,这就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研讨这部文学作品,眼光应该面对现实,同时更要面向未来,“作品题目是‘莱西经验’诞生记,在我看来,应该是重新出发的‘莱西经验’。把这些典型人物身上的典型经验写活、写透,传播出去,也正是报告文学的魅力所在。”
吴义勤认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是否成功,检验的关键因素包括这部作品是否有现实的温度、是否有思想的深度、是否有情感的浓度、是否有文学的魅力。《“莱西经验”诞生记》是一部体现处理现实的独特性的报告文学作品,从小角度切入,表达大主题,反映大时代,通过描绘基层人物,来表现书写英雄。“这部报告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这种文体的魅力,在反映现实的角度和方法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程守田表示,《“莱西经验”诞生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今天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和拓展“莱西经验”提供了一个优良准确的文本。希望山东省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牢记谆谆教导,用文学讴歌时代,扎根齐鲁沃土,讲好新时代山东故事。特别是要聚焦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一批先模人物,从这些先模人物事迹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作灵感,立足山东,放眼世界,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山东人民的精神图谱,展现齐鲁之美、时代之美、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