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12期目录

来源:《中华文学选刊》 |   2019年12月06日15:46

聚焦│Focus

新世代海外华语作家小辑

美国|倪湛舸 微云衰草(中篇小说)

选自《山花》2019年第11期

澳大利亚|慢先生 山阳山阴(短篇小说)

选自《西湖》2019年第8期

美国|二 湘 费城实验(短篇小说)

选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4期

英国|王 梆 女巫和猫(短篇小说)

选自《香港文学》2019年第9期

美国|陈济舟 物种和起源(短篇小说)

选自《永发街事》

何 平 不仅是“海外”,更应该是“华语文学”(特约评论)

实力│Main Current

冯骥才 木佛(短篇小说)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

宁 肯 火车(短篇小说)

选自《收获》2019年第5期

项 静 壮游(短篇小说)

选自《文学港》2019年第11期

冯俊科 了了先生(短篇小说)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0期

余一鸣 东海岸线(中篇小说)

选自《江南》2019年第6期

锋锐│New Wave

宝 树 退行者(短篇小说)

选自《天涯》2019年第5期

苏怡欣 捉影(短篇小说)

选自《花城》2019年第5期

非虚构│Non-fiction

一本文学杂志的四十年

蒋子龙 《当代》的大门

徐贵祥 记住一只老沙发

麦 家 《解密》首发《当代》

赵 瑜 《当代》发表《强国梦》

选自《当代》2019年第6期

樊锦诗、顾春芳 敦煌的女儿

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口述》

陈少远 魔都摆渡人

选自微信公众号“GQ报道”

读大家│Reading Classics

姜 涛 今夜,我们又该如何关心人类——海子《日记》重读

选自《读书》2019年第9期

书架│Book Shelf

李修文 三过榆林·猿与鹤

选自《致江东父老》

艺见│On Arts

张 敞 李安摇晃鬼魂,于是许多星星掉落

选自腾讯网大家频道

互动│Message Box

“当代青年作家问卷调查”笔谈

《中华文学选刊》2019年总目录

本期看点

聚焦│Focus

新世代海外华语作家小辑

当下,一批年轻的海外作家正涌入人们的视野,并渐成声势。这些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生的写作者,多数是新世纪之后赴海外留学或定居。相比于前辈“新海外作家”,他们的作品提供了哪些新的经验和视角,展现了怎样不同的美学背景与写作蓝图,在不断变化的当代文学格局中,又将会扮演何种角色?

为了让这些问题“浮出水面”,激发更为深入的讨论,本刊策划了这一小辑。“新世代海外华语作家”只是一种权宜性的命名,正如何平教授在特约评论中所指出,应当关注的重点或许不是代际意义上的“新”与地理、身份意义上的“海外”,而是这样的写作对于拓展当代华语文学审美疆域之意义。

微云衰草(中篇小说)

美国|倪湛舸

选自《山花》2019年第11期

△倪湛舸

北京大学英语系学士,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博士。著有散文集《黑暗中相逢》《人间深河》《夏与西伯利亚》,小说《异旅人》,诗集《真空家乡》《白刃的海》《雪是谁说的谎》等。现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副教授。

《微云衰草》以岳云、岳雷两兄弟为主角书写一段南宋往事,人物的微妙恰在情感的置入与历史感的抒发,岳云的英气里有着难得的耿介与莽撞,岳雷的“孱弱”中却透着看透世事的退避与清明,两者渐次出场,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对历史有着敏锐的把握,又还原为清晰可感的叙事,极富寓意。

——《山花》杂志推荐语

山阳山阴(短篇小说)

澳大利亚|慢先生

选自《西湖》2019年第8期

△慢先生

1990年生,祖籍江苏苏州,长于青海西宁。作品主要以笔名“君达乐的慢先生”发表于网络。现居澳大利亚墨尔本。

小说当然都是编的,差别是,有一些真是编的,有一些不是。《山阳山阴》属于这样一类好小说:作者在文中交出一点自己,读者从文中看到一点自己。单亲子女、性少数、自毁、精神疾病、家暴、弑父等等的排列组合,很容易诱使作者做出贬义上的“小众”和“文艺”的作品,但慢先生笔下,这些尖锐的元素被江南市井的背景一一包裹,外部给予个体的苦难,全在市井里写出了克制:失败的恋情没有给陈卅毁灭性的伤害;孙冬冬最终也不至走投无路,还是从父亲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世界总体是决绝和坚硬的,却还有一些暧昧的弹性,说是悲伤也可以,说是温柔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是一种能力,把它说好是另一种能力,两者俱有,就是写作上的大才了,慢先生无疑是其中之一。

——编剧何阳短评

费城实验(短篇小说)

美国|二 湘

选自《上海文学》2019年第4期

△二湘

毕业于北京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硕士。著有小说集《重返2046》,长篇小说《狂流》《暗涌》。作品曾入围华语科幻星云奖电影创意奖。现居美国。

史上的“费城实验”为小说《费城实验》所虚构的情爱传奇提供“科学”的支援。如果史上的“费城实验”成立,则发生在小说男女主人公之间时空错置、挪移的遇合亦有成立的可能性。问题是,史上的“费城实验”一直存疑,那么吴望的记忆和失忆、消逝和重现,在叙述者的操纵下意欲何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色的幻术在中国传统文学自有来处。对于这篇小说,也许只有进一步读懂吴望出国和回国的时间节点,才能意识到将故事设定在和费城相关的一条铁路线,也许是呼应“费城实验”的叙述装置,但吴望和柳月在海内初遇、在海外重逢是有深意藏焉的。

——何平点评

女巫和猫(短篇小说)

英国|王 梆

选自《香港文学》2019年第9期

△王梆

著有电影文集《映城志》,法文版漫画故事《伢三》及数本短篇小说绘本集。长篇非虚构系列“英国观察”曾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现居英国。

王梆写作小说的时间不算长,《女巫和猫》体现了她对当下各种类型的文学文体新知强大的吞噬和消化能力,比如暗黑童话,比如科幻,这样发展下去,她的小说可以走得更远。

——何平点评

物种和起源(短篇小说)

美国|陈济舟

选自《永发街事》

△陈济舟

1988年生于四川成都。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荣誉学士,哈佛大学区域研究(东亚)硕士。著有小说集《永发街事》。曾获新加坡大专文学奖、《联合早报》金奖。现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系博士候选人。

《物种和起源》有个淡淡的达尔文典故,讲述一个四川少年从家乡来到新加坡的蜕变。少年在故乡的生活难以为继,但那里有不能割舍的祖孙亲情。南方小岛燠热潮湿,沼泽雨林郁郁苍苍,终有一天少年失踪。他去了哪里,或他变成了什么,带来小说惊悚高潮——原来离开了熟悉的起源地,物种可能进化,可能退化,还可能“异”化。这篇小说处理了陈济舟所关注的跨界、变形主题,也更折射了他个人在新加坡成长的心路历程:在异乡,“一个青年小说家的画像”有可能是卡夫卡式的异类,变种,甚至怪物。

——海海点评

不仅是“海外”,更应该是“华语文学”

何 平

(特约评论)

△何平

从这个小辑收入的作品可以发现,海外华语作家,除了用华语写作,如果不以“事件性”的方式强调其海外身份,他们的文本中并没有奇观化的“海外性”。或许,什么时候我们不再刻意强调“海内”“海外”之别,便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世界华语文学观的起点,也会开拓出更辽阔的审美疆域。

——何平

实力│Main Current

木佛(短篇小说)

冯骥才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1期

△冯骥才

《木佛》讲了一个绝妙的故事。冯骥才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俗世奇人系列,把各种身怀奇才绝技、有过种种奇遇异见的人事写得千奇百怪,又都不离人生世相。《木佛》依然是奇人奇事的路子,但不是老套路。这回是一个木佛在向你讲话,它在自说自话,自我叙述。仿佛是一篇木偶奇遇记一样的童话或者寓言,又像一篇荒诞、魔幻或者拟人的黑色幽默的小说。都是又都不是。就是一段老木头的变形记或变身记。这段老木头经历了从木头到木佛再到艺术品的惊险遭遇,也就是从“古物”到“礼物”再到“文物”的种种历险和所见所闻。

——向云驹点评

火车(短篇小说)

宁 肯

选自《收获》2019年第5期

△宁肯

作品有两重镜像,第一重是年代,北京,琉璃厂到永定门火车站。第二重是心灵的生与死:少年死去,青年诞生,代价是天真的永久失落。第二重镜像模糊、含混、荒凉、鄙陋、粗野、空虚,这一重镜像一旦凸显,第一重镜像就变得不再重要。乔伊斯所关心的爱尔兰的麻木不仁,福克纳所关心的美国南方对社会变化的焦虑,宁肯笔下的非常年代,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对生命本元的再塑,文学不能改变现实,但能够再塑生命的体验从而丰富现实,与现实对峙。

——殷小苓点评

壮游(短篇小说)

项 静

选自《文学港》2019年第11期

△项静

队伍走了整整一夜到达矿山,迎着天空泛白的方向走,最高的山头就是泰山,葱绿遮挡不住褐色的砂砾,像半秃的人头。楼房在雾蒙蒙中显得清新,走近了又觉得灰暗单调。那时候她跟信运的妈妈组合,一人担一会空筐,天亮以后队伍沉默了很多,好像太阳把欢乐没收了。她们两个年轻的妇女心里略有遗憾,一开始拘谨着,笑也不敢大声,更不敢参与,刚刚适应气氛,欢乐已经接近尾声。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脚底下却依然能生风。……远处跟自己生活的地方真不一样,她的世界大概就这么大了,她也没觉得有什么遗憾。

——《壮游》节选

了了先生(短篇小说)

冯俊科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10期

△冯俊科

“小说是人生的活史地”。冯俊科先生的小说诠释了这个观点,他的小说没有过多渲染,没有技术炫技,他几乎是把过去那样一段生活原汁原味搬到了今天的读者面前。冯俊科先生通过那些粗粝的人物形象和地域特色极为鲜明的对话,担纲了记录那段记忆的责任。他对历史的反思,对苍茫人生的思考和感触,回荡在他的文字中,给基本进入现代生活的读者以警醒。

——王秀云点评

东海岸线(中篇小说)

余一鸣

选自《江南》2019年第6期

△余一鸣

县中高三班主任承诺高考后骑行东海岸线,这将是同学们成人以来最独立的活动,也是金老师教书以来最大的破格行为。在高考分数尚未出炉之际,一石激起千浪,面对各方压力,金老师甚至暗自写好辞职报告……小说敏锐地踩及社会痛点,解剖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家庭、校方和老师的万般纠结,揭示当下教育改革的障碍不仅在于学校,更在于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正确认知。

——《江南》杂志推荐语

锋锐│New Wave

退行者(短篇小说)

宝 树

选自《天涯》2019年第5期

△宝树

毕业于北京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著有长篇小说《三体X:观想之宙》《时间之墟》,小说集《时间外史》等。多次获华语科幻星云奖、中国科幻银河奖。

宝树《退行者》处理的是科幻文学的重要母题——时间。从最早的“纸浆杂志”时代,时间就构成了科幻写作的一种装置,以致于我们现在一提到科幻,立即就会想起“时间旅行”之类的主题。在《退行者》里,宝树没有去描绘一种未来的时间,这是传统科幻的重要着力点,相反,宝树以逆行的方式,将时间的方向倒置过来,这种处理方式在他的《时间外史》中已经显现。在“退行”的时间里,主人公发现了“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关于时间的思考已经接近哲学的反思和追问,“人”在时间里脱落,成为了书写的中心。这是对科幻文学唯技术论的一次反拨。

——杨庆祥点评

捉影(短篇小说)

苏怡欣

选自《花城》2019年第5期

△苏怡欣

1994年生于福建。有诗歌、小说发表于 《青春》《花城》等刊。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与批评专业研究生。

《捉影》写作的起点是皮影这个核心意象,我注意到围绕这个意象存在的“影—身”“光—暗”“兽—人”“皮—肉”“束缚—自由”这样几对矛盾关系,象喻系统丰富而有层次。为了突出皮影意象中的阴性气质,我选择让影人的性别为女,并遵循才子佳人故事的旧辙勾连出了书生的形象。将书生身上的男权色彩推至极致,就推出了代表绝对权威的君王的形象,与女影人的形象再次产生对照。

影师的形象是最后确定的,他使叙事的闭环形成,并与皮影一起加深故事的黑暗基调。总体来说,《捉影》的虚构是对《红楼梦》“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的影身人物设置方法的存用。这样复盘解释起来有些机械,其实,写作时可能全凭一团混沌的冲动罢了。

——苏怡欣创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