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
《上山》
作者:吟光
上市时间:2020年1月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书号:ISBN 978-7-5596-3287-6
内容简介:
本文古意盎然,以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的经历为主线,描述盛唐众生相,讲述一对琴诗知音的高水流水之谊,以及个体如何在集体中自处、人格理想与政治矛盾的应对之策。
王维觉得他活来活去都是陶渊明的样子。
盛唐声名赫赫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和政治家,王维(云起)历经安史之乱,接受安禄山伪职,并未以死殉国。虽然吃哑药、泻药以逃避,仍免不了失节之嫌。他是如何说服世界,更说服自己的内心?这个主角有着中国士大夫的气节,也有着士大夫的妥协,更有着士大夫的心理自洽。
而王、陶(枯渊)同为隐居山水田园的艺术家,是心意相通的知音,个性却同中有异。王维曾经评价陶渊明 “一惭不忍而终身惭”,虽然陶以“不为五斗米折腰”闻名,但归田园后落得贫病交加,他反复自述其志是要说服世人,还是说服自己内心不得安抑的欲望?然而可以认为,陶渊明的纯粹象征了王维想做却不敢去做的理想人格,王维的成就也是陶渊明想要而不得的理想人生。
有时候,我们厌恶的人,或许正是心底深处的另一个自己。
推荐:
知名作家、出版家潘耀明先生倾情作序!刘震云、李洱、方锦龙、骆以军、葛亮、陈楸帆等联袂推荐!
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吟光的写作,为我们理解古代知识分子怎样处理政治和艺术的关系、又如何在纷繁人世中保持自己的个人性,“提供了有趣的例证和颇具启发性的阐释”。
作者简介:
吟光,本名罗旭。90后,江南人士,游学异域,现居香港。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白天是观察世界的记者,夜晚化身讲故事的织梦人。耕耘于幻想文学的世界,相信人之所以为者,既因思想重量,更兼想象轻盈。通过历史虚构小说,复活古典审美的同时,提供未来乌托邦隐喻。
香港作家联会会员,曾获台湾金车奇幻小说奖、香港大学文学奖、未来网络文学家等,作品发于《明报》副刊、《书屋》等杂志,多篇编入选集。已发表作品有《港漂记忆拼图》《浮焰沉光》《抱兔的灵力少女》等短篇小说。
目录:
上卷•风起
引子
品乐
公主
爱别
中计
落难
迁怒
江山
振衣
外卷•玉真
中卷•云涌
回环
春日
苦劝
恩怨
红颜
弦断
身陷
烛尽
惊羽
外卷•芳青
下卷•天阑
复沓
国破
蛰伏
两难
焚心
分合
问心
血迹
上山
外卷•明月
本书参考文献
《上山》同名主题曲
试读
焚心
荒原茫茫,白杨萧萧。水雾缭绕升起,笼在天地之间,入目尽是一片湿漉漉。却听那人仰首长啸,冷音破空而来,徐徐恍若隔世。
故人如敛长衫,端然静穆,低眉信手,以旧曲谢知音。
“枯渊先生?是你吗!”云起大惊,对方的面容不甚清晰,只露出半个灰衫身影,“何日来京?这京城不复旧时模样,找到路吗!”
故友的声音低沉,幽然生怖:“云起吾弟……此地乃是东篱山……你忘了……”
“东篱山?”云起赶忙打眼环视,唯见天地之间水帘四起,暝曚难明,“我看不清啊!”
“你失了本心……见木不见林……”
“这是何意?请前辈教我。”云起拱手揖礼,意欲上前相问。
不料对方退了两步,掩面叹息:“无需尊称……不必多礼……你从来不听……”
“我……”云起愣了,惶惶欲言,被对方打断。
“虚名浮利……蒙你志趣……凡尘俗事……窃你诗魂……”
“先生此言差矣!在下所思所求,从来并非名利二字!”闻听此言,云起乍然恼怒,语辞激烈地斥驳,“然而世道艰险,总得孤诣筹谋,方能护家人平安,救万民于水火;方能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现下我时常在想,若真手握权势,便不会对暴政无能为力,对爱人无药施救,事到危急除了叫人家撑住,并无他法!”
须知他此刻困于苦寒之地,命在弦上,日夜忧虑鹿阳、枯渊、玉真、芳青、母亲等人的惨死以及弟弟、明月等人的安危,更夜夜听到长安百姓的啼哭哀嚎之声,连绵不绝磨他心志,因此愈发自责其身。
面对尽沾血泪的泣诉,枯渊却避开不答,悠悠反问:“东篱山何在?”
“啊?”云起没反应过来。
“诗心在何处,东篱山便在何处。”
云起哑了,徒然跌坐在地,任由寒潭打湿周身。他被对方的思绪拉走,忘记原来的问题。
良久,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先生高人,所为何来?”
“我原是数百年前一抹孤魂,因执念未了而游荡至今……我是你,是鹿阳,是明月,是子寿,是少陵,是阿栗,是所有踏上这艰险世途却仍心怀诗情的文人骚客,是任由胸中烈火燃烧生之快意的殉道者……但我也是花落,是草长,是小路尽头的湖水,是天边变幻的白云……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历史的篇章在眼前翻过,云起恍惚看到,枯渊果真是前朝旧人,因不事权贵而辞官,归于山林,留下诗文无数。光阴继续掠去,他立于长空往下眺望,却发觉自己如同众生芸芸,终将成为史书上的一抹笔色。
再度发声,云起泄了气性,尽是茫然:“先生教我,此生当何所寄?”
“若老子庄周之道,松乔列真之术,信可以洗心养身……此话我托明月告知……只是信与不信,看你自己了……”
一语毕,水雾更又浓起,笼罩当中的影子渐次模糊。琴声起,那人仰天大笑,边吟诗边转身离去: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枯渊先生!枯渊!”
魂瑟瑟,情脉脉,恨悠悠。他徒然召唤了数声,却见故人来去无杳,唯余月色茫茫,一泓寒潭照鹤影。
“那日争执,是我错了啊……”
孤星枕雨梦,最后的低语呢喃,消溶在苍莽的枯树鸦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