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瓯海里的仙岩

来源:光明日报 | 叶辛  2019年11月29日07:41

20年前,我参加过一次瓯江文学之旅,把一条瓯江,从发源地龙泉城郊外的山巅到温州的出海口龙湾,走了个遍。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山水景观在十多天的时间里,都粗略地看过来,对一路上住宿过的景宁、青田、云和、仙居、丽水,包括终点温州城,都留下了颇深的印象。尤其是小小的仙居与云和县城,我觉得充满了诗意。

20年过去了,丹桂飘香的晚秋时节,我又走进了瓯海。一踏上瓯海的土地,两个念头始终在我脑海里盘旋。其一,在江南,包括上海,桂花飘香时节已过,为啥瓯海的桂花仍如此馥郁温馨地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地飘散?细细一想,就想通了:这地方靠近福建,更南一点,气候还是舒适的秋呢!第二个念头,却得不到答案。原先我想,瓯海瓯海,这海肯定要比江大。可是走进了瓯海,却没有看见海。问瓯海人小王,他微微一笑,答出一句诗来:“山那边是海。”一边说一边伸出他的手臂,遥指远方的山那头。看我一脸的疑惑,他又不慌不忙地对我说:“到瓯海来,是要请你看仙岩。”

这回轮到我笑了,浙南人爱给他们的景点用“仙”字,仙都、仙水洞、仙人座、登仙石、仙姑洞……瓯海里还有个仙岩!这仙岩上有啥呢?

我得读一读它。

嗨,一读,还真读出了滋味。

仙岩景区里的第一景点是梅雨潭。

96年前,一个年青的中学教员两次来到梅雨潭,他看着点点白梅般飘飞的水花出了神,恍恍惚惚之间,一会儿觉得那从悬崖峭壁间飞溅而下的瀑布,形如篆书的一个“人”字,好似玉女出浴,一会儿又觉得纷纷扬扬从头顶飘舞而下的水点,如同年年来到江南的梅雨。拾级而上,他伫立着凝神读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可见这地方古往今来,吸引过不少文人墨客、达官禅师。中学教员情为所动,来过一次,又来第二次。第二次来的时候,他在梅雨潭前坐了好久。这地方静啊,除了梅雨瀑的响声,没啥杂音干扰。于是,中学教员给梅雨潭写下了一篇散文《绿》,留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不到两年,中学教员被聘到清华大学当了教授,而且写出了更为出色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

读者看到这里肯定明白了,中学教员就是散文大家朱自清,毛泽东说过要为他写《朱自清颂》的一代名家。

朱自清简洁亲切、精致委婉的文笔,把梅雨潭描绘得奇异而又醉人,自然也大大提升了梅雨潭的知名度。这个小例子又一次证明了浙江籍作家郁达夫所说的“江山也要文人捧”的道理。

梅雨潭前现在修建了梅雨亭,给游人们辟了摄影点,扩建了以人文景观为主的仙岩景区,一路看下来,还有雷响潭、龙须潭、圣寿禅寺、陈傅良祠……半天也读不完。当游人们一一细观细看的时候,我早早地从梅雨潭前退到了景区门口,坐在一棵桂香弥散的树下小憩。这一坐,竟让我发现了不在景区里的一个小景。

像所有的景区一样,进梅雨潭景区是要购票的。我发现的小景在大门之外,不需购票就能看到。这块石头太普通了,走过路过很容易忽略。我若不是坐下来,也不会看到。

石头有半人高,蛮厚粗粝,突兀地立在路面之上。让人疑惑的是,石头中央穿凿了一个拳头大的洞。我询问站在景区门口的保安,这块石头上为啥凿通一个洞?

背着手的保安笑道:“难得你能留神这块石头。告诉你,这块石头虽不起眼,却是一块‘系虎石’。”

“这块石头系过老虎?”我顿时来了兴趣,“小老虎还是病老虎?”

“都不是。”保安手一摆,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起来。那是个明月当空的秋夜,寺庙内的遇安禅师正在给济济一堂的听众开讲佛经,忽然蹿进一只大老虎,大摇大摆地朝着众人走过来。听众们惊骇万分地四散逃避,唯有遇安禅师端坐如常,朝着老虎大喝一声:“孽畜!你休得乱动,乖乖坐下。”稀奇的是,老虎当即伏地而跪,双眼里的凶光也收敛了。遇安禅师食指朝虎一点,又道:“你若也要听经,就点三下头,摇三摇尾巴。”众目睽睽之下,大老虎点三下头的同时摇了三下尾巴,泰然自若地坐了下来。吓得躲在幽暗处、粗柱后面的人们,亲眼见此情形,也都慢慢回到原地,坐下来继续听法。从那个晚上之后,老虎就归顺了遇安禅师。禅师上山下山,老虎成了他的伙伴。禅师下山到集市上去,怕惊扰了老百姓,就将虎系在这块石头上。故而,这块石头就被称为“系虎石”。

我望着保安讲得眉飞色舞的脸,忍不住笑问:“这传说是为发展旅游编出来的吧?”

保安正色道:“哪里!这个传说,从北宋年间流传至今。瓯海的老百姓全都知晓,不信你去随便问。”

我并未去问路人,只是在心里忖度,这寺庙自古以来叫伏虎禅寺,想必缘于这个故事。北宋以来多少高僧来此修炼,连近代的弘一法师也来此寺中静修著书,想必是对伏虎禅师情有独钟。

天下的寺庙何止成百上千,称为伏虎寺的想必只有瓯海里的仙岩这一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