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 |   2019年11月27日13:19

本期着重推出“新时代诗歌研究专辑”, 回应新的历史进程对诗歌创作提出的客观要求,试图构建新诗特具当代意义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主体性姿态。张立群的《“新时代” 诗人主体的自我建构—兼及写作的道德伦理问题》认为,当代诗人应适应时代需要,转变观念、重塑艺术技法从而完成“新时代” 诗人主体的自我建构,并引申出诗歌创作道德伦理的未竟话题。马知遥、刘佳的《新时代诗歌的创作情怀和创作姿态》针对当下诗坛存在的丧失人文关怀的现状,提出诗人应贴近生活,恢复诗歌的现实精神和批判力度。

见微知萌,从作家的创作转型与流派的关系梳理中反馈折射出时代的内在质地和历史的机制面向是当下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中,赵天成《李瑛的1948 年——兼及1940 年代的青年问题》,从个案研究深入历史肌理,辩证提炼出“政治青年”与文学的历史逻辑。王晓瑜的《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 文学流派论析》,从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的关系深入,考究出“十七年”文学流派的形成机制。

“梁晓声《人世间》研究专辑”,设置了民间中国与政治中国、情爱叙述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多维视角,试图厘清《人世间》中史诗性、人道主义、民间伦理、情爱伦理交织的精神脉络。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栏目与“青年作家研究”栏目融汇当下文坛的边地活力与新锐异想,拓展出更为广阔前瞻的文学视野。刘川鄂与郑桂梅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路远长篇小说〈布里亚特女裁缝〉简论》在历史进程与民族融合的景深中铺展草原文学的审美特质。张艳庭的《哲思现实主义与内敛的先锋性——王威廉小说论》论析王威廉小说的文学特质,认为其小说创作是先锋小说在新世纪流变的新异向度。

在文学现场的动态延展中追踪贴近时代的潮头之作是“最新文本”栏目一以贯之的诉求,本期推出周新民的《〈森林沉默〉: 书写森林生命及价值》,阐释了陈应松的写作是对当下两股文学潮涌——生态文学、底层文学——的突破与超越,按寻出文学新质的潜滋暗长。金理的《“在之间”:〈去洞庭〉中的关系世界》阐发了郑小驴小说创作在“精致故事的包衣”之下“怎样携带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呈现出纷纭杂沓的关系世界,从而抵制着当下文坛中“好看的现实主义”的“舒服滑行”。